泸州银行:如何做实普惠金融
2021-09-18杨生恒
杨生恒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国计民生。作为西南地区的一家城商行,泸州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中小、关注民生”为经营宗旨,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机制、产品和路径,不断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
坚持科技赋能,倾力打造专营机构
为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2018年6月,泸州银行成立小微贷款专营机构——“惠融通”小微贷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配备81名小微专业人员,专门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方便、快捷、灵活、专业的融资服务。中心以事业部制方式管理,在人才、产品、技术、系统、考核等方面独立运作,引入德国IPC小微信贷技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线上操作,最快当天申请当天放款。目前中心所有贷款产品均为纯信用贷款产品,无需借款申请人办理抵押、担保手续,即使借款人无房产、车产等固定资产也可以申请,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因缺乏担保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截至2021年6月末,中心累计向4198户小微企业和2561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31.8亿元,户均47.05万元,贷款金额集中在10万~50万元,最高为200万元。客户群体主要为食品批发、医疗器械批发、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行业的小商户和小企业主。
聚焦小微需求,不断创新小微业务产品
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泸州银行充分发挥小型地方性商业银行优势,从供应链金融、银税合作、银商合作等方面着手,积极创新小微业务产品,先后推出多款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例如:一次授信、循环使用,7天内还款免息的“天天贷”,客户通过编发手机短信便可实现24小时内即时提款、还款,使资金使用率达到最高;为电子信息产业量身定制的“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天计息”的“智融贷”;专项用于满足建筑相关企业缴纳投标保证金的“投标贷”;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纯信用方式、全线上申请”的新型小微专属产品“融e贷”,客户只要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固定住所,实际经营期限满两年即可申请,贷款额度最高为100万元,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方式,客户单纯依靠信用便可获得信贷资金,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20年推出的以纳税金额为主要授信依据的信用产品“税e贷”,实现“新客户当天放款、老客户3小时放款”,小微企业贷款“最多跑一次”,从申请到发放最快只需十几分钟,用最优的流程、最简的手续,提供最快的服务。截至2021年6月末,泸州银行已创新推出“融e贷”“税e贷”“票e贷”等12款特色小微金融产品。
此外,为方便客户办理业务和提升客户服务质效,泸州银行还在2020年开发了远程视频银行——小泸云厅,借助腾讯的实时视频技术,通过严控数据访问权限、金融级身份认证、端到端全流程加密,提升业务安全性,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银行的线上金融服务。小泸云厅拥有“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真实意愿核实”两项核心能力,运用生物识别技术和视频语音双录能力,有效保障了银行业务的合规办理。截至2021年6月20日,小泸云厅共接通视频40093通,办理业务43389笔,成为泸州银行主要的创新业务拓展渠道之一。
突出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当前供应链金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其在稳固产业链、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泸州银行利用已合作的大型龙头企业供应链长、合作企业多的优势,以个性化、特色化产品为突破,为其量身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
2018年8月,泸州银行成立了供应链金融部,围绕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信息,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级,逐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良性循环。截至2021年6月末,泸州银行已与29家大型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向其上下游的1289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53.74亿元。
用好政策工具,精准助力小微企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泸州银行努力扩大小微贷款资金来源,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泸州银行按照“应延尽延”工作要求,一是简化企业延期还款办理手续,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分期还本、利息平摊至后续还款日等差异化延期支持。二是对于提出延期还本付息申请的企业,只要其能保持有效担保或提供替代安排,且承诺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则会优先为其办理贷款延期。三是针对未提出延期还本付息申请的企业,逐户宣讲政策,引导企业运用好政策工具,减少资金压力,让其切实感受到政策支持。
2020年,泸州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2755户、金额15.07亿元,获得央行无息再贷款资金5.97亿元;通过延期还款、展期、续贷等方式为借款人推迟还本共计14.5亿元;办理延期付息2.76亿元,涉及贷款本金82.14亿元,申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本金6.62亿元;累计发放“战疫贷”“稳保贷”等贷款11.2亿元,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财政贴息1380万元。此外,2021年5月27日,泸州银行成功发行20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重视三农金融,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泸州古蔺、叙永两县列入乌蒙山片区内。作为泸州市属国有企业,泸州银行积极介入,2013年设立古蔺支行,2016年将支持乌蒙山区脱贫攻坚写入自身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成立三农事业部,专门负责全行三农金融服务。多年来,泸州银行通过派驻驻村干部、实施产业扶贫、加大信贷投放等措施帮助古蔺、叙永两县成功脱贫。在对口帮扶的古蔺县三合村,泸州银行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结合三合村实地条件,因地制宜,提供援助资金445万元,采用村社主导、集体经营、能人引领的模式,发展种、养殖立体产业,目前该项目已正常经营生产,现存栏生猪有1300余头,極大地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对补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扩大再生产资金、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贫困户帮扶专项经费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6月末,泸州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82.37亿元,普惠涉农贷款余额为22.52亿元。同时,泸州银行积极依托金融创新和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修渠引水”,2018年在泸州各乡镇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站”,招聘专业人员组成惠农服务队,专门负责惠农支付点日常维护,收集村民金融服务需求,已在各乡镇投放终端机具41台,其中,最远的叙永县赤水镇海螺村距离县城80公里,有效填补了当地金融服务空白,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满足了村民支取现金、转账汇款等需求,受到当地村民的高度认可。
作为泸州市乃至四川省的一张金融名片,一直以来,泸州银行紧跟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肩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金融国企,泸州银行将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不断提升服务小微的能力,加快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新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