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大师,寻美名画

2021-09-18谢燕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名画画作老鼠

谢燕

美术欣赏是践行新时代儿童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名画欣赏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现象。一些幼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少,甚至成为不敢涉猎的“禁区”。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名画的了解甚少,不知如何选择素材,不能将成人的赏析化解为幼儿的语言,认为“门槛”太高,无法驾驭。笔者近期在对幼儿园名画欣赏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一定经验,总结如下:

一、选择适合的名画作品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让大众“眼熟”并“喜爱”的杰作不胜枚举,但并非所有作品都适合做幼儿欣赏的素材,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作品进行选择。首先,要选择积极正向的作品,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血腥、暴力的作品应予以摈弃。其次,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且能调动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其内心感受的作品。此外,还要根据幼儿的审美偏向选择素材:幼儿喜欢有故事情节的,可选择中国传统年画、民间剪纸作品如《连年有余》《老鼠嫁女》等;幼儿喜欢对比强烈、色彩鲜艳、有视觉冲击力的,可选择马蒂斯的色彩剪贴画作《国王的悲伤》、草间弥生的波点画作《南瓜》《蝴蝶飞舞》等;幼儿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喜欢夸张的形象,可选择抽象派画作如毕加索的《梦》、米罗的《太阳前面的女人》及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永恒的记忆》等。

二、把握名画的独特价值

1. 准确定位欣赏目标。每一幅名画独有的艺术价值或体现在构图和色彩上,或体现在独特想象上,或体现在强烈的情感表现上,或体现在思想创新上……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其内在价值,按照幼儿的理解与思维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欣赏目标,才能引导幼儿开展有效的审美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欣赏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对幼儿的引导偏离画面主题。如在欣赏英国画家约翰·埃·密莱的作品《盲女》时,教师常见的组织策略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和景,说说看到了什么——播放舒缓优美乐曲,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画面中雨后初晴、彩虹当空、蝴蝶停歇在披肩上的美好感觉——体验盲人生活的不易,讨论关爱残疾人的话题,最后这个环节的处理显然背离了画家的初衷“盲女内心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再如欣赏毕加索的名画《梦》——这幅被誉为“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的作品时,大多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引导幼儿猜想“阿姨会做什么梦”这个环节上,而对画的线条与色彩的赏析却是蜻蜓点水、草草带过,这显然也偏离了欣赏的核心。

2. 把握审美的侧重点。名画涵盖的内容丰富,画家的蕴意深远,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擅长色彩的运用,有的着重构图的设计。在设定审美侧重点时,不能一味奉行“拿来主义”或“照单全收”,要结合幼儿的思维和理解力进行“取舍”。如在介绍草间弥生时,只需向幼儿介绍“是一位日本的用圆点作画的老奶奶,人们称她为‘圆点女王”即可,欣赏其作品时,只要抓住“用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点排列组合、颜色鲜艳、对比强烈”这几个侧重点即可。再如在欣赏吴冠中《江南水乡》系列作品时,只要感受作品简单的线条、块面和色点所形成的意境美,体会江南水乡黑瓦白墙的建筑风格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幼儿美术欣赏不能等同于中小学的美术欣赏,幼儿的接受能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欣赏重点过多,反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欣赏活动时应将重点放在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同时顾及幼儿的理解水平,牢牢把握侧重点。

3. 理解幼儿审美心理。在幼儿名画欣赏教学“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四阶段中,应充分理解幼儿的审美心理实施教学。描述阶段考验的是幼儿对画面的感受力及表达能力,要引导幼儿阐述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如是写实作品,可结合语言领域教学中“看图讲述”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详尽描述看到的景和物。如是抽象的作品则要注重幼儿对画面的第一印象,首先要引导幼儿说说像什么,避免一开始就引导幼儿看具体的点、线和色彩,导致其第一印象被“肢解”,陷入抽象符号或色块的感知中,应重点引导幼儿谈感受,使其直接进入审美状态。在分析阶段,应引导幼儿感知画作与众不同的色彩与构图,体会其中的独特魅力。在解释阶段,要引导幼儿体会画作表达的情感、符号象征的意义、构图表现的思想,体会名画的独特魅力。评价阶段则是欣赏完名画后的再创作以及对再创作的作品进行集体评议或展示,会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画作的魅力。应注意的是,最后环节的创作是为前几环节的欣赏和理解作品服务的,忌“舍本逐末”,将欣赏活动变成名画临摹活动,背离欣赏活动的初衷。

三、采用有效的组织策略

1. 游戏组织。“游戏化”“生活化”是当前教育理念影响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名画欣赏游戏化”是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的最佳选择。如在欣赏民间剪纸《老鼠嫁女》中,以“参加老鼠的婚礼”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多感官、多通道参与,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的形式全方位感知画面上各种老鼠的动态。接着以“制作一份贺礼送给老鼠新娘”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用各种剪纸方法制作一件礼物,让幼儿的表现十分投入。结束部分的“送老鼠新娘出嫁”使幼儿和画面融为一体,体验到了画面表达的喜庆气氛,将活动推向高潮,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2. 音乐渲染。音乐和美术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同源性。在幼儿名画欣赏教学中适当运用,会起到烘托气氛、加深感受的作用。教师应把握好画作基调,根据画面风格选择宁静舒缓、华丽唯美或活泼欢快的乐曲,以求視听的完美结合,帮助幼儿更快进入情境,理解画作,让乐曲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在欣赏草间弥生作品《美丽的圆点世界》时,先后选用了《烂漫圆舞曲》《走秀动感音乐128》;在欣赏民间剪纸《老鼠嫁女》时,选择了民乐《喜庆民乐》《喜洋洋》;在欣赏米罗作品《诗人》《太阳前面的女人》时,选用班德瑞轻音乐《雪之梦》。从而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多通道地欣赏画面,同时培养幼儿的艺术通感。

3. 故事再现。幼儿名画欣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艺术化的看图讲述”活动,与语言领域密不可分,一节精彩的名画欣赏活动,对幼儿而言绝对是一场 “视听盛宴”。对于一些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教师可以将画面内容转化为“童言童语”,采取故事讲述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画面表达的内容。如在欣赏毕加索名画《梦》中,教师将画面及其创作背景巧妙结合,转化为故事向幼儿娓娓道来:“一位美丽的阿姨,住在温暖的屋子里,一天吃完午餐后,她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着一本很好看的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她双手交叉,把书放在腿上,手指轻轻地颤动,头靠着沙发,闭上眼睛,微笑,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听着故事,边表演画上的情景,仿佛置身于名画之中,达到“人画合一”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尝试让幼儿讲讲画面上的故事,这是观察和理解作品的好机会,但要注意引导幼儿“言之有据”,即根据画面上的形象——从人物到服装,从季节到物品来表述,在不偏离画家本意的维度内,随意地想象和表达。

4.电教辅助。多媒体教学技术集视听为一体,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作品进行分割、组合与强调,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可使幼儿获得直观体验。例如在民间剪纸欣赏“老鼠嫁女”活动中,首先播放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剪纸这项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接着用“Flash”技术使送亲的小老鼠行进起来,让幼儿模拟送亲老鼠的各种动态;用“切割”功能将大花轿从画面中移出,并用“放大”功能对重点纹样进行强调,引导幼儿重点细致观察花轿和新娘的纹样;用“组合”功能,由里而外动态组合花轿、送亲队伍、花边,让幼儿感受构图之美。将画面情境化,调动幼儿的兴趣并使其获得直观的感知。应注意的是,要尽可能用高清显示屏放映画作、还原画作,且光线稍暗些,这样能够使画面的色彩饱和度、黑白对比度达到最佳状态,欣赏效果也就特别好。

名画欣赏让幼儿接触了高雅艺术,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在真、善、美的世界里茁壮成长,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开启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一生。我们应牢固树立以幼儿为欣赏主体的教育理念,引领幼儿感受艺术无尽的美,和幼儿一起步入名画欣赏的殿堂,尽情地感受、表达、创造与成长。

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名园长后备人选研修成果暨专项课题“‘向美而行促幼儿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YZX2020-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名画画作老鼠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抓老鼠
学生画作欣赏
与名画撞脸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笨猫种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