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线描日记画活动的组织策略

2021-09-18赵媛余雁玲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线描接龙日记

赵媛 余雁玲

西方绘画大师保罗·克利说:一条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自己的个性。线描日记画既可以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记录生活的手段,一种认识世界、连接世界的方法。其獨有的纪实性和原创性,与儿童早期绘画中体现出来的质朴、纯真的特征相一致,充分满足了幼儿想要表达自己所知、所见、所感、所想的心情。线描日记画作为幼儿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拥有绘画所具备的各种发展价值,还有利于促进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一日生活选取线描日记画主题

对于刚刚接触日记画的幼儿来说,一天经历的事情太多,对日记画主题内容进行筛选是有必要的。教师可以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入手,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且让幼儿印象深刻的环节作为开展日记画活动的抓手。

(一)拓展区域回忆环节的活动记录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幼儿进行活动的简单回忆记录。把幼儿园常态的区域回忆作为切入点,让幼儿回忆区域活动做了哪些事情,并且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平时5分钟的区域回忆时间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使幼儿有足够的时间,逐渐从用简单的符号和图案记录,慢慢过渡到有人物与场景的情节性绘画回忆。

(二)记录经历过感兴趣、印象深刻的事

从兴趣入手,最容易调动幼儿的创作欲望。线描日记画的主题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印象深刻的片段,作为“日记叙事”的开始。如今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最难过的一件事、户外活动时最好玩的一件事等。幼儿最感兴趣、印象深刻的话题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能够为幼儿创作提供更清晰的思路,有助于调动他们对事件发生过程、情节、细节的回忆。

(三)以日记画叙事形式复述文学故事

经典的绘本故事、有趣的图画故事书也可以成为幼儿日记画的素材来源。研究证明,幼儿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在叙事性讲述经验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引导幼儿以绘画形式讲述故事,描述故事发展线索,能够培养幼儿对故事情节和事件发展的有序、连贯表述,为日记画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大班幼儿线描日记画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引导性谈话:帮助幼儿充分回忆

日记画,简单地说包括了“人物、场景、过程”三大要素,即“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其表现的是幼儿的所见所知,绘画过程中幼儿常常“即兴作画”。因此,在日记画开始之前,组织幼儿围绕自己所要讲述的事情进行谈话,能够帮助幼儿回忆事件的关键要素。

案例1 今天在幼儿园里最开心的事情

老师问:“你们今天在幼儿园里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冷宸羽说:“我今天做了一只蝴蝶。”老师继续问:“是区域活动时在美工区做的吗?”(引导幼儿回忆事件发生的场景)冷宸羽回答:“对啊,黄子钰跟我一起完成的。”(通过谈话确认人物细节)老师说:“你今天最开心的就是跟黄子钰在美工区一起做了一只蝴蝶。”(帮助幼儿再次确认完整事件)

教师可以利用晨谈的五分钟或者放学前的五分钟与幼儿进行简单轻松的谈话。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已发生的事件,将日记画的三大关键要素(人物、场景、过程)再次清晰化。同时,激发幼儿表述与分享的欲望,将日记画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中,让日记画开始变得不那么生硬、刻意。

(二)猜画游戏:将口头语言转换成画面内容

通过一段时间的谈话,幼儿基本都能完整地表述自己想要分享的一件事情。但因为幼儿想要描述的事情有时比较复杂,要将口头语言转换成画面内容,基本完整地呈现在日记画中,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因此,幼儿往往容易出现“说得好”但“我不会画”的情况,或缺人物或缺场景。想要比较平和地完成两者之间的过渡,教师可以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让其他幼儿猜测“画面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再请绘画作者进行分享,以此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会用“日记画”的形式展开叙述。

案例2 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老师问:“你们猜猜喻朝任画的是什么事情呢?”张煜回答:“他画的是两个人在美工区剪纸吧。”老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分享猜测依据)张煜说:“因为我看见他们手上拿着剪刀了。”(关注画面线索)刘佩煊说:“但是语言区也有剪刀啊,语言区的桌子也是长方形的。”老师问:“你们认为是在语言区还是美工区?”梁芷嫣抢着说:“肯定是美工区,因为他们手上拿的就是美工区那种可以对折的剪纸。”老师说:“任任,你自己来说一下你画的是什么事情吧。”喻朝任回答:“我画的是我跟黄中为在美工区剪纸。”老师说:“你们的周围还有其他的东西吗?怎样才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你在哪个区呢?”(提示场景特征)喻朝任回答:“还有装材料的柜子,头上还有个挂着的装饰品圆圈,这个一看就知道是美工区啦。”

在猜画游戏的作用下,幼儿画日记画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回忆事情发生时的场景。

(三)简单到复杂:单幅叙事到多幅叙事循序渐进

单幅叙事是指在同一个画面中表现一天里某件事情的定格瞬间,没有体现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者发展动态。多幅叙事是在画面中表现一件以上的事情或同一件事情的发展动态以及有情节发展的事情,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多幅叙事的难度比单幅叙事大,教师可先让幼儿通过单幅叙事熟悉日记画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不同的多幅叙事方式中。

(四)连环画拓展:多幅叙事中的情节表达

当逐渐掌握多幅叙事的基本能力后,部分幼儿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只记录一件事情。他们在一天里印象深刻的事情不止一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同一个画面里用线条间隔区分,描绘一天里的多件事情。以此逐渐帮助他们形成叙事条理,后期可以逐渐过渡到单页连环画形式,拓展事件的多情节表达。

从下页图7可以看出,幼儿在同一个画面里重复出现了三次同样的人物,并用箭头方向表示了情节发展的轨迹,因为没有分隔,内容混杂在一起。幼儿出现情节性多幅叙事的雏形,但是不懂如何用多幅叙事的日记画形式进行表达。我们可以借鉴连环画的方式,通过打乱四幅连环画的顺序,让幼儿进行排序复原,并讨论排序的理由。幼儿很容易能找到连环画中画面的连续性线索,从人物的表情、动作、物体的前后状态中寻找画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建立自己的逻辑判断。

(五)绘画接龙:激发幼儿叙事情节的更多可能性

当幼儿对于复杂情节的多幅叙事日记画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繪画接龙的游戏:先由一名幼儿画出故事开端,其他幼儿根据已有画面进行想象创编,再画出与第一幅画面有关联的第二幅画面情节,以此类推进行绘画接龙。游戏性、趣味性、挑战性综合一体的绘画接龙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表现得异常活跃,有利于刺激幼儿对画面进行充分观察和大胆联想。在绘画接龙的过程中,幼儿容易以局部放大、场景变换的形式进行画面接龙。可能在一开始,幼儿并不能马上理解绘画接龙的玩法,教师可以先示范画第一个画面,并辅以语言引导,幼儿便能一点则通。

案例3 绘画接龙

老师画第一幅画面说:“小河里漂来了一个苹果。”(提示故事的场景和关键线索)接着,老师画第二幅画面:“忽然,水里跳出了一只鳄鱼想要把苹果吃掉,你们猜鳄鱼是能吃到苹果还是吃不到呢?”(推动情节发展) 黄中为(接龙第三幅画面)说:“鳄鱼没有吃到苹果,有一个人拿着网子要把苹果捞起来了。”老师问:“然后呢?苹果就被他捞走了吗?”(引导故事的多种可能性)喻朝任(接龙第四幅画面)说:“网子破了个洞,苹果又掉出来了,那个人的身后来了一只恐龙。”

(六)自由绘画:鼓励幼儿记录生活中值得回味的人或事

鼓励幼儿回家后利用睡前时间进行一日的回顾与记录,自由选择一天中自己觉得有意义、有趣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记录,并在第二天来园时进行分享。教师可将幼儿作品装订成册,投放在语言区供集体欣赏,以此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使幼儿更愿意坚持画日记画。同时由幼儿自己绘制的日记画的册子可成为幼儿闲聊时的素材,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七)以“画”促教:重视教师对幼儿日记画的观察与解读

绘画是幼儿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幼儿日记画作品中隐藏了幼儿的人际关系、情绪变化等一些小心思,或者是班级发生的微小事件。对幼儿日记画的欣赏和解读,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创作时的所思所想。教师在拿到幼儿的作品时,可以多留意画面中不寻常的地方(表情、画面中不一样的地方、突出的图案),以此作为与幼儿谈话的切入点,比较容易激发幼儿诉说的欲望,最大限度挖掘幼儿的画面语言。

案例4 我不想跟他玩

老师问:“为什么旁边有一个小朋友的脸是转过去的,跟你们都不一样?”颜嘉珉回答:“因为我不喜欢跟他玩,所以他的脸是转过去的。”老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喜欢跟他玩?是他做了什么吗?”颜嘉珉说:“因为他老是叫我笨蛋。”

人物表情是幼儿日记画中的重点之一,是读懂幼儿日记画的关键点。如果只看画面,只能知道人物在做什么。但关注人物的表情,并以此作为导入性的问题与幼儿交谈,更能走进幼儿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在观察儿童日记画时需要特别关注画面人物的表情、神态。

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说:“儿童所有成长因素的最佳表现,通常是在作品本身见到的。”线描日记画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它表述了幼儿的思想、传递幼儿的感情、体现幼儿的心理。幼儿画中的线条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自身的生活情节、情绪情感。坚持尊重和鼓励幼儿在日记画中的自我表达,才是日记画活动开展的核心原则和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线描接龙日记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线描画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