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错把东风当羽翼
2021-09-18吴吞
吴吞
李宁(02331.HK)发布的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01.97亿元,同比上升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62亿元,同比增长187%;经营现金流增长超过590%。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李宁上半年业绩非常靓丽,但亦有危机暗伏。
收窄折扣率, 变相涨价
李宁上半年的亮眼业绩,是新疆棉事件后产品量价齐升的结果。
尽管从官网看,李宁的价格并未上涨,但是为何诸多用户抱怨李宁价格猛涨?因为国产品牌常年折扣率较高,新疆棉事件后,李宁大幅收窄折扣,在用户看来就是一种变相涨价。
反映到了球鞋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则比较直观,在“识货”平台,从1月5日至9月15日,李宁驭帅14低帮、白色、43码价格从314元上涨至546元;李宁韦德之道全城8、深蓝/渐变43码价格从325元上涨至403元;李宁音速8、冷檀黑/凝雪灰、43码价格从281元上涨至394元……这些还都是人人都可买到的大货,一些限量发售的鞋款,更是被炒出了天价。
据招商香港研报,李宁2021年一季度批发门店的折扣率为28%,但2021年4月收窄至18%,5月进一步收窄至17%。相比之下,2019年一季度/2019年4月/2019年5月的折扣率分别为25%/21%/20%。
批发渠道折扣收窄,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减少,只能去二级市场找补。从这个角度看,炒鞋,李宁得负间接责任。
球鞋能被爆炒是因为供不应求,市场流通货量少,那么流通货量为什么会少?
李宁新品上市前会召开订货会,依照经销商的订单决定货量,这对库存管理有很大的益处。
但是问题来了,4月批发渠道(特许经销商)折扣率已经收窄至18%,5月更是收窄至17%,如此低的折扣率之下,经销商订货势必趋于保守,毕竟若滞销,连折价去库存的空间都没有。
新疆棉事件后,李宁多款鞋被炒作。比如李宁韦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码的售价为10889元,相比发售价1699元涨了近6.4倍。而最夸张的是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原价为1499元,现在炒家最高的价格已经炒到了48889元,上涨了31倍。
对此,李宁设置了相应的“门槛”来规避炒鞋。在线上,公司采取了IP地址核对的方式,如果发现有IP地址多次出现,疑似炒鞋者,那么店家会拒绝发货。在线下,公司采取了身份证核实的方式。
事实上,IP地址可以人为修改,线下雇黄牛就行,应对措施“扬汤止沸”之举都称不上,甚至还因为增设门槛,让球鞋溢价更严重。
要想“釜底抽薪”,其实很简单,取消限量就行。这个方法难道鞋企想不到?不,鞋企其实是炒鞋的受益方。球鞋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涨有利于鞋企品牌升级,且依据锚定效应,还更有利于后续大货的销售。
用户对李宁的容忍度更低
炒鞋并非是2021年才兴起,阿迪达斯、耐克先行了很多年,但也没有像2021年的李宁一样饱受争议。
首先,耐克“实战鞋”不会全系都被炒作,炒的是几种的配色及联名款等,用户只要不在意配色,总能以原价甚至折扣价入手。相比之下,李宁韦德之道系列“实战鞋”堪称全色系溢价,而耐克会全色系溢价的只有dunk这种潮鞋。这种行为其实是照顾到了实战群体,这是运动品牌忠诚度最高的用户,同时也是在产品测评上最具话语权的用户。
此外,阿迪达斯、耐克皆为外国品牌。而李宁号称“国货之光”,用户对其自然有着更多的要求。
一般用户在抵制外国品牌的同时,其实亦是在抵制着炒鞋文化和鞋子高价低配的现象,拥戴国产品牌,是希望国产品牌扮演一个“屠龙勇士”的形象,而不是希望迎来“新的恶龙”。用户不希望刚送走了“洋镰刀”,就迎来了“土锄头”。
消费者的抱怨可能是“道德绑架”;但李宁是新疆棉事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自己披上爱国的外衣,把“中国”二字加在子品牌的前面;李宁现在品牌调性确实不低,但是,过去李宁也曾沦为中低端,品牌升级之路上,有多少用戶为了情怀而给予了支持。
也就是说,李宁不能一边消费爱国情怀、一边享受着红利,一边还不尊重那些追捧的用户。
渠道管控并非高枕无忧
回首2012年时,中国运动鞋企经历了库存危机,而最大的危机则是渠道危机,经销商无原则降价去库存拉低品牌形象造成恶性循环。痛定思痛,如今鞋企都分外重视渠道管控和转型。
2010-2011年间,安踏集团曾启动一次“品牌批发”到“品牌零售的转型,”此后收购FILA,定调全直营的模式。持续将加盟收回直营,目前FILA 90%以上的门店都是由安踏集团自行管理运营。
2020年下半年,新冠疫情导致库存再次堆积,安踏集团发布了DTC(直面消费者)计划。
李宁亦在2012年启动了“渠道复兴计划”,加强对批发渠道的管控,逐步提升直营门店数量,直营门店数量占比在2016年达到巅峰,25%。
但从李宁近年的经营来看,公司已不在执着于扩大直营模式。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李宁直营门店数量由1611家下降至1088家,特许经销商数量从4829家变为4616家,直营门店数量占比从25%降低至19%。
李宁如此做,或许是因为对渠道端的掌控力有足够的信心。从持续下降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看,足见李宁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2015年-2021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68.54天、63.10天、50.88天、35.40天、20.97天、16.75天、12.88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品牌价值提升的自然结果,是“果”而非“因”。
李宁对渠道端的掌控力或许不如自身想象的那么强,举个例子——“涂码鞋”。
在很多非官方网店,都能看到低价出售的李宁鞋子,这些鞋子都有一个特点,防伪码和二维码被涂了。这是因为李宁为避免影响品牌形象,禁止经销商以过低价格出售产品,一经发现会通过二维码、防伪码进行溯源,实施惩罚。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