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旅融合的导游讲解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09-18马双蔡杰

旅游纵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实践路径

马双 蔡杰

摘 要:随着文旅融合和市场化联系日益紧密,旅游产业中文化的灵魂地位日益展现,旅游专业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养。通过教学,能让导游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旅游中包含的文化知识,提高导游自身的专业素养。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的意义以及导游教学培养的现状,来探究文旅融合下的导游讲解教学的策略和方式,希望能促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导游,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导游讲解教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旅融合的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创新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旅融合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重要话题,文旅产业的有效融合仍是旅游产业目前探讨的问题,也是旅游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从产业融合的发展角度来看,旅游和文化一直都处于融合发展的状态下,现阶段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新颖的理念来引领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导游讲解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文化课,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培养很多优秀的导游,这些优秀的导游有利于旅游产业与文化的更进一步融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少不了导游的配合,导游工作需要具备各种知识素养和待人接物的能力,综合性较强,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需要导游人员以各种方式进行服务,尽可能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而目前高校的课程当中更多的是分科教学,这样虽然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单科知识的掌握,但是没有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穿插教学,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自身局限在某一学科当中,不能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学科交叉融合[2]。另外,文旅融合的发展,对旅游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增多,有利于促进就业,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职业教育也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进行职业教育中,语文对于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它不仅仅是一门文化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专业课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3]。在文旅融合的大潮流之下,提高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和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将文化素养应用到旅游业当中,进而推动旅游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二、导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在传统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下很难培养出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导游。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来适应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需要将学生置于旅游的工作环境中,将学习和实习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既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室或进入旅行社实习等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4]。在实训室实训培养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培训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的能力。

(二)新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和科技的结合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手段,加强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形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传统的图片对比,3D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地区环境和景点,逼真地还原现实场景,让教学更加顺利[5]。

(三)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在当下课程体系中,根据理论考试给出的成绩显得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和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起来,让评价显得更为公平,此外,还可以收集游客的意见,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6]。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导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我们继续深化现有研究,从而推动导游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导游人才,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高校中开设导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涵盖范围较广,深度不够

导游可以说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市场上导游相对来说需求量较大,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该专业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历史和文化等知识,而在该专业设置上,并没有开设过多的相关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范围较广,导致很多学生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致使专业能力较为薄弱、综合素质也达不到要求,符合导游职业要求的学生少之又少。面对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不太高和专业技能掌握不太好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高校重新调整课程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的放矢,尽量与职业要求挂钩,避免所学知识与职业相差太多,不利于学生就业。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导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要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但大多数高校在导游专业课程设置上很多是照搬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体系,和导游专业相关的课程只有导游实务课程,导游词的创作、地陪等业务方面的课程并未开设,未能突出导游专业的特色[7]。不同的专业之间要求肯定是不同的,没有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导游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导游专业课程设置上也会缺少市场针对性。另外,目前处于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课程体系设置上也需要突出旅游的文化性,来满足市场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从课程内容上分析,现阶段导游专业课程相对来说内容较为老旧,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游的工作内容也不断发生改变,课程内容和教材渐渐地不符合新形势下旅游业的要求,如果课程体系仍然不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岗位需求,不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发展,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少科学技术的配合

目前,高校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或景点中进行现场教学,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旅游景点的理解,接团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可能无法随机应变,有效进行解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科技运用较少,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等,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学习,可以模拟各种突发情况,提高学生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便于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为未来发展做铺垫。

(四)课程考核模式较为单一

导游专业和高校大多数专业类似,都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察的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针对实践能力进行考察。这样的考试,学生通过短期的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并不能够了解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专业运用能力。课程考核本就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方式,能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而良好的考核方式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课程考核最好是多样化的,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四、文旅融合下的导游讲解教学实践路径

(一)课程体系中要突出文化多样性

随着文化和旅游业逐渐趋于融合,文化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如果导游想要展现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需要自身先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尊重文化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导游可以说是旅客和景点之间的连接点,可以更好地帮助旅游资源传递其蕴含的文化,但要更好地传递其内在的文化,需要提升导游的个人文化素养。因此,在对导游专业课程设置上就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该专业需要学习的必要课程之外,还需要重视文化和历史相关的课程,增加历史和文学的学习,将历史和文学知识融入所学的导游专业知识当中,使导游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凸显文化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代游客对旅游资源背后文化的需要,突显旅游文化的魅力。

(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课堂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导游专业的学生以后仍要以提高优质服务为主,如果想要了解游客的真正需求,首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转化为游客的角色,投入到其中,以游客的心理感受去感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需要重视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科知识与生活或实践相联系,在体验中理解游客真正需要的,这样对了解游客的心理和提供优质的服务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课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或者著名的一些景点,以游客的身份亲身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体验活动。也可以将所讲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放映一些录像资料来辅助课堂讲解,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加快捷。体验教学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体验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讲解更加生动,便于理解,内容更加丰富。

(三)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师生角色可以转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可以在课下去查询资料,然后在课堂之上进行讨论,如果有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询问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身的思考,才能让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另外,要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实践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又可以提前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生活。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文和专业课结合起来,语文教授的更多是文化,将导游讲解与语文联系起来,通过语文的学习丰富导游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对导游专业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更快地融入实践当中。

(四)将专业进行细化,落实教学目标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专业各种各样,有的专业之间很难区分,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比较模糊,如导游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模糊不清,两者的培养方向不同,却开设的课程类似,这样不利于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化教育,将职业化教育融入导游专业中来,这样能够更好地学习职业技能。职业化教育的培养能使学生的培养方向更加明确,专业上的细化,可以让模糊的专业更加精准,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让导游专业更加满足行业上的需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高校中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贴近现实,往往会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渐渐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展现出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而利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模拟现实场景来让课堂更加真实,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设网络课程,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更加方便。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可以利用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助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面对面授课,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通过网络平台将授课内容等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到学校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前的学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课上有针对性的讲授。课中的时候,通过课前的预习来深度学习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练习对旅游景点的个性化导游词的创作,将导游词讲解出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课堂讲授更加贴近现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通过对上传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情况通过技术统计出来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程度。课中,教师将准备好的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现出来,指导学生通過绘制思维导图来进行理解,还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网络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加强知识点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创作导游词,创作完成之后进行分组展示,通过模拟导游接待的场景来进行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导游词投影出来,学生可以对情景模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

(六)采用多种课程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果,而高校里面大多数的考核模式都是期末考试,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不太适合,对于这种职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既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不能拘泥于单一的纸质化考试,还要重视对其专业技能的考核,例如,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导游词创作、导游讲解等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导游专业知识,还要考核其历史和语文功底,这样才能提高导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而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五、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虽然现阶段课程改革仍在进行,导游专业的开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要相信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其会渐渐地适应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业的发展。文旅融合下的导游讲解教学的实践方法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体验式教学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等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导游人才,从而促进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常雪连.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省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7-51.

[2] 張瑜.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探讨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改革[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9):139-140.

[3] 王叶丁.文旅融合:导游英语课程的母语文化导入[J].文教资料,2020(9):202-204.

[4] 沈宏,钱烨,吴燕.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讲解教学改革:以宏村导游讲解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20(3):127-129.

[5] 杜文静,黄德桥.文旅融合下高职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1(3):52-56.

[6] 刘佳玲.文旅融合视阙下“导游词写作”课程效能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9):67-68.

[7] 王婷.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初探:以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为例[J].当代旅游,2019(12):188.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实践路径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