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研学旅行产品体系设计研究

2021-09-18潘思恒

旅游纵览 2021年9期

潘思恒

摘 要:本文首先引入研学旅行的官方定义,立足海洋教育的本质,抛出目前海洋研学旅行的突出问题。其次展开对海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初步梳理与归类,同时基于教学规律调研海洋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凝练课程主题,提取关键知识模块。通过进一步对标中小学校本教材,充实海洋研学的课程内容,精细设计旅行体验,最终形成海洋研学旅行产品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海洋研学旅行;海洋旅游;课程体验;研学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泉州石狮市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2020SSK071)。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和特点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这个官方定义明晰了研学旅行的基本特點:①组织者是学校;②组织形式是集体活动;③学习形式“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④研学旅行性质是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⑤研学旅行的本质是教育。

二、海洋研学旅行教育问题凸显

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各学科课程知识的校外延伸和拓展,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实践课程,校外研学内容须与“课内知识”链接延伸。它是课堂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更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注重对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小学校对优质研学旅行日益增长的需求迫使研学旅行从业者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其中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设计是整个教育活动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显得尤其重要。沿海各地以海洋教育为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日益兴起,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海洋研学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对研学旅行活动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研学路线设计和研学考核评估;研学老师的海洋知识储备不足、所传播的海洋知识不够准确等[2]。目前,研学旅行内容普遍忽视了科学教育,“只游不学”现象较为普遍。中小学生本身的海洋意识教育还很薄弱,其对海洋文化较为陌生,对于海洋文化内涵更是知之甚少,最熟悉的仅停留在教材中有涉及的、宣传较多的宽泛内容,完整、权威的关于海洋意识教育类教材凤毛麟角。年龄较大的中学生,了解和学习海洋知识途径较少,意愿也不强烈,甚至有很多学生表示未来不愿意从事海洋方面的工作。沿海学校情况尚且如此,内陆地区更不乐观,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推广海洋研学旅行教育迫在眉睫。

三、海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分析

(一)海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内涵

海洋研学旅行资源具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其丰富的资源内涵上。一是海洋科普,海洋由海岸、海水、岛屿、礁石、生物等组成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潮汐、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等;二是海洋文化,包括与大海大洋及渔文化有关的人文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美术绘画、海洋音乐舞蹈等可开发的课程教育资源;三是海洋经济,涉及远洋运输、港口设施、港口贸易、海产渔业、海洋油气田、海洋工程、海洋牧场等全域化全产业链的线路设计;四是海洋生活包括疍家生活、水上社区、渔家村落、海岛等沉浸式体验研学;五是海洋军事如海上国防、海上防卫、航母舰船、海岛驻防等海洋国防教育;六是海洋运动活动,包括海岸活动(沙滩排球足球、沙滩拔河、沙雕沙画、吹螺号、捉蟹、海角宴会、赛船模等),海上运动(海泳、冲浪、海钓、帆船、赛龙舟、摩托艇、海上蛟龙、海上牵引伞等),海底运动(深浅潜水、海底观光等),海岛活动(无线电测向与定位、海岛生存等)等[3]。

(二)海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分类

根据资源属性的不同,笔者梳理了海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如表1所示。

四、海洋研学旅行目标体系设计

海洋研学旅行融合了教育与旅游,具有两个核心特征:“研究性”和“体验性”,要理性选择,整合海洋研学旅行资源,挖掘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高质量转化。

(一)海洋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

首先考虑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差异性,应将课程分为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其次参照中小学的校本教材与国家海洋局编制的分年龄段海洋知识读本,展开海洋研学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调研。在时间主线上,围绕亲海、知海、爱海、护海、探海、强海到强国逐层递进,各年段的课程目标依次概括为:概貌认知(激发兴趣)-探究典型(人文渗透)-体验海洋(理性提升)-海洋开发与保护(知海护海)-海洋专项研究(探海强海)。整个过程,旨在不断增强学生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海洋情感,为实现海洋强国奠定基础,如表2所示。

(二)海洋研学旅行“课程主题与模块”设计

本环节主要针对海洋研学旅行的“研究性”特点进行教育模块的设计,在上文总体目标基础上,通过调研以凝练主题,提取关键知识模块,各年段“课程主题与模块”设计框架如表3、表4所示。

五、海洋研学旅行产品体系设计

目前业内尚未对海洋研学旅行产品有明晰的定义,笔者结合旅游产品概念,基于开篇教育部对研学旅行的定义,认为“海洋研学旅行产品”是依托海洋旅游吸引物等涉海类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