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地区葡萄苗栽植初期“一病两虫”的发生及防治*

2021-09-18曹洪建姜颖霖李方杰何秀丽修明霞孙凡雅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棉铃虫胶东霜霉病

丁 荔,曹洪建,夏 营,姜颖霖,隋 静,李方杰,王 进,何秀丽,修明霞,孙凡雅

(1 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264200)(2 文登区农业农村局)(3 乳山市农业农村局)(4 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省是全国六大葡萄栽培与酿酒基地之一,葡萄和葡萄酒的品种、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胶东地区年平均气温10℃以上,无霜期16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是我国少有的冬季免埋土葡萄种植区,适宜葡萄种植,葡萄是胶东地区的主要果树。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近年大规模葡萄园的建设,葡萄苗栽植初期病虫害尤为突出,新梢生长点被害,将严重影响葡萄早期的正常生长。在胶东地区,葡萄苗栽植初期“一病两虫”(葡萄霜霉病、绿盲蝽和棉铃虫)的防治需要重视。

1 葡萄霜霉病

1.1 发病症状及发生时期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幼苗的嫩梢和叶片,造成葡萄新萌枝条和叶片坏死,顶梢生长点受害后影响植株向上生长。后期表面出现白色霉层。霜霉病菌孢子依靠空气传播,遇水萌发,通过植株表皮或伤口侵入,侵入后萌发出菌丝体进而产生新的孢子,循环为害。胶东地区5、6月进入多雨季节,适宜病菌菌丝体和孢子生长,如果5月至8月上旬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8月中下旬高温高湿,易造成葡萄霜霉病暴发,整个葡萄园新梢和叶片大面积焦枯变黑,生产上常被误判为药害。

1.2 防治方法

(1)葡萄栽植前。将葡萄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5%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天后进行栽植,不仅可以减轻病害发生,而且可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

(2)葡萄萌芽前。喷洒1∶2~3∶200倍波尔多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

(3)葡萄生长季节。5—6月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5%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500~700倍液等药剂,交替轮换用药,每隔10天喷药1次。

麦收前后6、7月应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前至少2天喷洒1遍等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1∶1∶200),间隔30天后再喷洒1次。葡萄苗栽植当年最好能喷洒2~3遍波尔多液。

(4)采取避雨栽培。病害发生流行与降水有关,胶东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雨水总量的近75%,因此可采取避雨栽培,以减少病害发生。架设避雨棚,宜选用0.08毫米厚的避雨膜,抗高温能力强,使用年限可达2年。不宜使用厚度为0.12毫米的聚乙烯膜,高温暴晒下容易老化,夏秋时节受风力影响容易撕裂,使用寿命短。水平棚架设计中可利用避雨覆盖,根据栽植密度,采取波形覆盖模式,3米分离一段,使雨水进入排水沟,有效保护支架面。

(5)施肥强壮树体。9、10月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选用牛粪、羊粪、充分腐熟的秸秆,每亩5~8米3,加适量复合肥。基肥占全年施肥总量的80%。幼苗期注重施磷钾肥,以增强葡萄幼苗的抗逆性,提高来年葡萄产量。根据土壤墒情适当灌溉。

葡萄霜霉病为害症状

2 绿盲蝽

2.1 为害症状及发生时期

葡萄栽植初期主要为害新梢、嫩叶。被害幼叶最初出现细小黑褐色坏死斑点,幼叶长大后形成孔洞,严重时造成大量破孔,皱缩不平。5月上中旬是绿盲蝽越冬代若虫为害高峰期,主要在苹果园为害,6—9月迁出苹果园,在周围杂草或马铃薯等茄科植物、蔬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生活,葡萄幼嫩组织也可被为害。9月下旬陆续产卵。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性诱剂可诱集到大量成虫,是防治的重要时期。

2.2 防治方法

(1)萌芽前。全园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止越冬代成虫产卵。

(2)葡萄萌芽后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可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4000~5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0~1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3)9月下旬,最后1代绿盲蝽在果园周边杂草等寄主上活动并开始回迁果园。此时清除果园周边杂草或专门在周边杂草上喷洒1遍农药防治最后1代绿盲蝽,可以减少回迁产卵的绿盲蝽数量,从而减少果树上的卵量,降低来年发生基数。药剂可选择菊酯类农药等。也可以于9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在果园内安装绿盲蝽性诱捕器诱杀最后1代成虫,一般每亩放置性诱捕装置4~6个。

绿盲蝽若虫及为害症状

3 棉铃虫

3.1 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食害葡萄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棉铃虫具有地域迁飞性,在胶东地区1年发生3代。经过田间观察和灯光诱捕成虫看出,棉铃虫越冬蛹在胶东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1代幼虫进入为害高峰,6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出现,7月上中旬2代幼虫进入为害高峰期,7、8月虫态世代混杂,8月中旬前后第3代幼虫进入为害高峰,9月中旬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老熟幼虫钻入土中化蛹,数量开始减少。

3.2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幼虫。葡萄园发现3龄前幼虫亩3~5头应该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3龄前幼虫可选用20%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33.4%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0~20000倍液、5%氟铃脲悬浮剂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成虫发生高峰期,可选择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

(2)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捕成虫。经过连续2年诱捕观察,采用高空投射式杀虫灯,平均单灯单日诱杀成虫100头,单日可诱杀成虫最高达629头。

*曹洪建为通信作者;山东省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公益性科技攻关类)项目(2018GNC111006)、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日韩精致农业研究专项补助项目。

棉铃虫为害症状

猜你喜欢

棉铃虫胶东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胶东面塑——花饽饽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