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分析与艺术特征探究
——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2021-09-18

黄河之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贝多芬

李 童

作为世界音乐史当中的伟大艺术家,贝多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对于当时乃至现代钢琴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一生的艺术事业,其创作最早开始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与人文精神,作曲风格主要倾向于古典主义时期,结构逐步达到完善;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创作又开始逐渐摆脱原本古典曲式结构的范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突破,预示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到来。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蕴含复杂的人文情感,作品当中传递着对于人性束缚的解放,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新兴价值观的追求,抒发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与时代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音乐研究价值,为现代钢琴艺术的演奏分析、创作技法、情感体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

一、贝多芬生平及创作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827年)是西方古典音乐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被后人誉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创作颇丰,几乎涉及当时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创作涉及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弦乐作品、声乐作品等多种类型,许多作品奉为古典音乐史中的经典,广为流传,其中以钢琴作品的创作尤为突出。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奠定了整个古典音乐时期钢琴奏鸣曲的基本结构与风格特征,是古典音乐时期钢琴作品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1]本文选取其中《F大调钢琴奏鸣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探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征。通过演奏与欣赏这首钢琴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体会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与贝多芬独特的个人创作特点与情感价值。与此同时,作为音乐学习者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贝多芬钢琴创作之中所蕴含的演奏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表现方式,从而帮助我们自身提升钢琴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

二、《F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与曲式结构

任何一部作品想要完美的进行作品演奏,表达出作品的风格特征与情感内涵,首先就需要对作品进行音乐分析,深入了解和认知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艺术特征,做好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再进行演奏练习,对于我们作品演奏的表现必定事半功倍。对于贝多芬创作的这种具有鲜明作曲家风格和具备丰富内涵的钢琴作品而言,这种分析就更为重要了。

(一)创作特点

《F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7年,作品代号为Op.10 No.2,属于贝多芬早期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他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抒情性较强的一首作品。这首奏鸣曲是献给贵族冯·布朗伯爵夫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都传达出一种活泼欢快、轻快爽朗的情感。作品曲式结构较为短小精炼,共有三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结构与特色,组合起来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旋律极富色彩性,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感。[2]

贝多芬在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运用了较为独特的作曲手法,传达出了新颖的主题思想,例如在这一首奏鸣曲中,第一乐章运用了变化性较强的快板,节奏清新明快,情感悠扬向上,赋予了演奏者更大的发挥空间和作品阐释。贝多芬运用了细腻、精准的音乐创作手法,使得这一首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主题和感情思想得以充分的进行和扩展,使其整个音乐的音响效果呈现出了一种轻松愉悦、富有情趣的听觉效果;在音乐的部分乐段之中又能展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基调,纯粹而不单一,提升了作品的内涵思想,给欣赏者留下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曲式结构分析

贝多芬《F大调钢琴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采用快板(Allegro) 的速度,调式调性为F大调,节拍是2/4拍,作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没有尾声。

呈示部(1-67):可以划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共四个部分。主部部分是1到12小节,包括动机a与b两个情绪的子动机;连接部部分整体短小精炼,是13到18小节;副部部分为19到37小节,整体也比较精简;结束部部分为38到67小节。呈示部的开始起调为F大调,在结束时的旋律的调性为C大调。作品的呈示部看似简单,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主题动机。柱式和弦的动机在乐曲开始部分明确了作品的调式调性,作品为F大调,三连音的音乐动机继续推动音乐发展。

展开部(68-118):用了呈示部最后的由三个音组成的结束动机来进行发展。从68到78小节是属于引入部分,左手的八分音符加上右手的三连音使得音乐轻松欢快;展开部的中心在77到112小节。77到94小节是第一层中心,节奏激烈并渐快,旋律进入华彩。95到112小节是第二层中心,力度变弱,音乐情绪也从激烈转变为抒情、轻松。准备句是113小节到118小节,力度更弱,为马上到来的再现部做好准备。

再现部(119-203):F大调。与呈示部相似,主部主题建立在第119到129小节的乐句中。这里同样也包含着两个具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效果的子动机。从第130到136小节,是再现部当中的一个连接插部。而副部主题的再现为137小节至152小节,力度和速度变化更明显,音乐的情绪愈发高涨。此后出现的则是一个始于第153小节、终于第169小节的连接部。最后,从第170小节开始至第203小节,则是乐曲的结束部。

三、《F大调钢琴奏鸣曲》演奏难度及分析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不仅具备着高超的演奏技巧与创作手法,还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哲理性和人文思辨。因此在演奏当中许多艺术特征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当中,较常使用大量极端的力度手法创作,正是这种激烈的力度冲突使得他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演奏趣味和充足的艺术价值。[3]同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创作中时刻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其每一个作品的每一个音符、节奏和表情记号都是经过多次尝试与思考才完成。而正是这样的严谨与认真才造就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巨大艺术成就。因此,在演奏和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表演者需要多在演奏技巧上进行分析,对于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行把握,经过反复的练习与思考之后,才能在最后的实际演奏当中展现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思想情感,保证演奏的完美性并能够感染观众。

(一)演奏时音色的控制

音色是音乐表演过程中用来传达情感的工具,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想要通过钢琴传递情感、塑造形象、诉说故事就必须要通过对音色的控制来表达。在关于《F大调琴奏鸣曲》这首作品时,我们在演奏中要注重对音色的调控,掌握控制音色的技巧,从而完美呈现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和情感场景。在作品练习时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将手指演奏、触键方法及踏板的使用完美相结合起来,最终才能呈现出合适的音色处理。

表演者要懂得使用听觉去调整音色的变化,以确保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在演奏《F大调琴奏鸣曲》时,要适当加快自己下键的速度,保证音色明亮透彻;这首作品在演奏时,其踏板运用的难度较高,需要演奏者不断根据音乐的情感发展进行变化和调整,适当利用踏板来对音色的处理进行调整;与此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注意在表演时灵活使用多种触键方式,增加音色的丰富性。最终通过一系列细微的技巧把握,来达到演奏时最完美的音色效果。

(二)歌唱性情绪的处理

钢琴作品的歌唱性是指在钢琴演奏时通过类似于人声歌唱的音响效果,而表达出一种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歌唱性在器乐作品中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表达出各种类似于人类情感的色彩,在钢琴演奏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作品情感内涵表现尤为关键。音乐的旋律是在所有音乐要素当中最能够表达人类情感、模仿歌唱性特征的因素,因此才有了“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这一说法。要弹奏好音乐的歌唱性,就首先要演奏好钢琴作品中的旋律,用自己的内心歌唱来带动手指进行演奏,注意下键的触键技巧,从而才能通过旋律来描绘音乐的歌唱性情绪。[4]

在这首作品中,需要演奏者很好的表达出作品的歌唱性情绪,如图一所示,从第一乐章十九小节,开始进入副主题部分,右手旋律多为八度音程以及和弦,旋律性较强,类似于人声歌唱。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每一个音符都清晰演奏,注意旋律的线条性,表达出一种温柔、舒缓的歌唱性情绪,从手腕到手臂要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手指轻贴在琴键上保证音色的温柔;同时要保证手指的连贯性,每一个音符都要用力均匀;把握好力度的控制,最终营造出一种温柔、祥和的歌唱性情感。

图一

(三)作品节奏的把握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节奏性,正确掌握和了解节奏是所有演奏者准确阐释音乐作品的重要部分;完整地演奏出作品的各种节奏型,是每一个表演者都需要具备的专业基本素养。在《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就包含着许多节奏型的变化与转换,例如在图二当中,左手的伴奏声部出现了许多三连音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转变,节奏密集、节奏型变化迅速,对于准确演奏具有相当的难度。在演奏练习时,我们需要以一种适中而稳定的速度进行练习,在可以保持完整演奏之后,演奏者可以跟随节拍器进行加速练习,慢慢逐步加速到达作品原速度。在练习时演奏者要主动去听辨左右手的实际演奏效果,确认双手都是否正确把握了作品本身所要求的节奏与速度,如果演奏有误,则需要降低练习速度重新开始练习,等待双手都对乐曲具备了相当的熟练程度之后再进行加速练习,慢慢体验双手合奏不同节奏型的感觉。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适当的使用节拍器来帮助我们进行练习,提升速度,确保练习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在练习出现困难时可以进行分手练习,保证每一个节奏的正确演奏。

图二

结 语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其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奠定了整个古典钢琴奏鸣曲的基本结构框架和艺术特征,是我们后世艺术工作者的研究典范和艺术样本。本文以贝多芬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为范例,从自身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水平出发,研究和分析了其创作特点、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演奏者需要合理的使用多种演奏技巧,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特征,才能够更加完美的展现出这首奏鸣曲的独特情感魅力与思想价值。■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