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立油田双高区块剩余油挖潜技术方法研究

2021-09-17李春华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淹高含水含水

摘要:2016年以来,新立油田针对“双高”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储层特征、平面剩余油及水驱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类型水淹井封堵转向挖潜试验,形成了新立油田高含水井有效挖潜技术方法,提高了“双高”区块开发阶段采收率。

主题词:“双高”区块 剩余油分布 提高采收率

1.新立油田双高区块基本情况

新立油田双高井区主要开发目的层是扶杨油层,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受河流相沉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三大”矛盾突出,无效水循环严重。

通过对新立油田开发区块细分后,目前处于双高开发阶段的区块共有13个,平均含水88.7%、平均采出程度33.2%、递减法测算采收率40.5%,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80%、日产油占油田总产量的82.5%,目前平均采油速度0.4%,低于油田平均值0.5%。

2.新立双高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无效水循环严重

(1)平面矛盾突出:双高区块中高产液高含水井占比例达到83%、中低产液中低含水井占比例17%。

(2)层间矛盾突出:从近年新井钻遇层水淹情况看,主力层水淹程度高于非主力层,如图1所示;但剩余储量仍然较高。

2.2井况差,分层认识难度大

新立油田双高区块油井套变占油井总数41.5%;水井套变占水井总数的46.1%。套变井制约分层监测、分层措施改造,严重造成油水井停产停注。

2.3采取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改造效果差,采收率没有提高

3.提高双高区块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法研究

3.1深化地质再认识,明确双高区块宏观剩余资源潜力

(1)开展分层剩余油分布有利区域研究

新立油田宏观上受扶杨油藏沉积特点影响,即砂体与井网配置不匹配,使得注水井周围储层中原油没有有效驱替,仍然存在大量剩余油。

扶杨油层属于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规模相对小,这种特点就决定了规则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提高受限,因此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线推进不均匀,注入水波及系数低,使得高含水期仍然存在大量剩余油。主要类型为:注采不完善型、断层遮挡型、层间干扰型、滞留区型。

结合开发井史,以相控、断控为约束,建立地质模型,确定储层评价系数,半定量刻画剩余油,确定了各层剩余油有利区域。

应用分层劈分软件,定量确定分层剩余资源潜力的大小。

(2)开展单砂体剩余油研究

综合测井、构造、沉积微相等资料,依据主要开发阶段,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研究剩余油变化规律。

3.2开展动态分析,剖析高含水井见水特征

通过储层静态发育及历史动用过程中动态变化,把高含水井分为压后见水、暴性水淹、逐渐见水和水转抽井四种类型。

3.3制定高含水井封堵地质需求

按照“五个不等于思路”,对于河道沉积、平面非均质严重的油层,多次改造和注水开发多年后形成了既定的水驱优势通道的油层提出改造地质需求,即实施转向压裂技术,挖掘非水淹方向剩余油富集区潜力。

3.4优化工艺技术及施工参数,实施平面定位封堵转向,挖掘弱水淹方向剩余油

(1)工艺封堵技术:针对不同类型高产液井,应用定位高强度交互封堵底部高渗部位及优势水流通道,挖潜侧向剩余油。

(2)工艺技术参数:排量优化、加砂强度优化、暂堵剂量优化,支撑剂优化。

4.应用效果

在精细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共对19口高产液高含水井38个层段进行了整体定位封堵设计优化。有效率达到78.9%,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2吨、含水下降5.1%。其中快速水淹和压后见水井封堵效果较好。

4.1.压后见水井:实施封堵4口,有效率100%,平均采出程度18.6%,封堵后初期平均日产液18.4吨、日产油2.3吨、综合含水84.5%.目前平均日产液12.1吨、日产油0.8吨、综合含水93.2%.

4.2.暴性水淹井:实施封堵3口,有效率100%,平均采出程度16.5%,封堵后初期平均日产液23.6吨、日产油2.1吨、综合含水91.2%.目前平均日产液18.1吨、日产油1.1吨、综合含水93.9%.

4.3.逐渐水淹井:实施封堵3口,有效率100%,平均采出程度16.5%,封堵后初期平均日产液23.6吨、日產油2.1吨、综合含水91.2%.目前平均日产液18.1吨、日产油1.1吨、综合含水93.9%.

4.4.水转抽井:实施封堵3口,有效率66.7%,平均采出程度8.6%,封堵后初期平均日产液14.3吨、日产油1.3吨、综合含水90.9%.目前平均日产液8.3吨、日产油0.6吨、综合含水92.4%.

5.效益评价

共动用19口井38个层段,按照油价50美元测算,投入产出比1:1.4,投入产出比较常规措施挖潜提高60%以上。

6.结论与认识

(1)精细地质认识、加强动态分析,是精准认识剩余油的重要保障。

(2)地质、工艺的有机结合,实施方案的多轮次交互优化,是实现双高区块挖潜的有效手段。

(3)探索出了双高区块有效挖潜的技术思路,为同类区块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4)创新思路,突破传统认识,用新技术新思路重新认识老油田,由此催生了“油藏研究再认识、开发规律再认识、开发效果再评价、问题潜力再研究、开发政策再确定”的开发思路,从而推动了开发核心技术的发展,找到了老油田稳产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白延锋,王美强.刘春杰,等,转向压裂技术在老油田后期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1.30(11):4-6.

[2]屈红.重复压裂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282.

作者简介:姓名李春华,女,1977年4月出生吉林省松原市,汉族,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于吉林油田公司新立采油厂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中油吉林油田公司新立采油厂  吉林  松原  138000

猜你喜欢

水淹高含水含水
HD高含水油田水平井适应性评价研究
高含水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工艺全要素评价分析
核岛内部水淹分析方法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整措施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十几年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