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鉴编纂应处理好12个重点关系

2021-09-17姚岳山

史志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年鉴

姚岳山

摘 要 国铁企业年鉴真实完整地记述铁路行业(企业)年度情况资料,是国铁企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铁路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年鉴编纂质量,本文通过总结编纂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从年鉴理论学习研究、年鉴编纂规范贯彻落实、具体操作改进创新等方面,提出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年鉴的12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应影响的重点关系。

关键词 国铁企业  年鉴  编纂质量

国铁企业年鉴是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编纂出版的年鉴的统称。截至2020年末,编纂出版的国铁企业年鉴有22种。近年来,国铁企业年鉴编纂认真贯彻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坚持体例规范、形式创新,在定位分类上充分继承发扬铁路行业代表优势,在框架设计上充分体现铁路行业的专业性和铁路发展进步的全面性,在主体内容上重点反映铁路改革发展成就。国铁企业年鉴编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框架设计、资料收集、体裁运用、条目撰写、图片选择、编辑审校等,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工序都会影响编纂质量,撰稿人、组稿人、责任编辑等参编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年鉴编纂质量,推动年鉴发展创新。

一、正确理解年鉴是资料性文献的定义

现代意义上的年鉴起源于西方,19世纪中叶开始传入中国。近现代以来,年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大体经历了通书性质、政书性质、史料性质、工具书性质、资料性文献性质五次大的嬗变,并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烙印,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国情的编纂发展道路[1](P3-4)。从经历的五次大的嬗变可以看出,我国年鉴界对年鉴的理论研究、编纂实践、发展方向等进行了不断的认识和探索,不仅充分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體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2]。参考《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的定义,在2019年颁布的《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出版管理办法》中,国铁企业年鉴定义为系统记述国铁企业运输组织、安全生产、基本建设、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党的建设、队伍建设、综合事务等方面年度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年鉴是资料性文献的定义,更加具有发展观和发展前景,资料性强调了年鉴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文献则突出了年鉴具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1]。国铁企业年鉴进一步提高编纂质量,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年鉴是资料性文献的定义,坚持在丰富信息含量、提升信息质量上下功夫。

二、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存在的常见问题

《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9-2020》中指出,我国大多数年鉴在质量上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严把政治关、保密关等方面存在不足;编纂理念和思路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对体例体裁认识不足,述、记、图、表、录等体裁形式运用不当;框架设计不合理,领属关系不当、栏目编排混乱、上下层级不清;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不够突出;条目选题选材不够全面、系统、准确,标题拟定、概念表述等不够严谨、规范,要素不全、详略失当等情况较多;图片、表格使用不够严谨、规范,不按规定标注审图号,重文字叙述轻图照、图表使用;资料性不强,行文中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痕迹较重,空话套话大话多;版式设计不够美观、大方,装帧印刷质量一般等[2](P17-18)。对照分析以上问题,在国铁企业年鉴编纂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参编人员对年鉴编纂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对年鉴编纂理论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对年鉴基本概念、属性原则理解不够透彻,对年鉴编纂规范执行有差距、不够全面等是重要原因。

三、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12个重点关系

按照年鉴编纂规范要求,结合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实践,笔者建议参编人员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以下12个重点关系,具体分述如下。

(一)存史与资政、育人。我国年鉴界对年鉴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作用具有比较一致的认同度。年鉴作为一类文化产品,“育人”的功能自不必说。但是,“存史”与“资政”孰轻孰重仍然有在讨论。国铁企业年鉴作为行业年鉴或者企业年鉴,“存史”与“资政”功能没有轻重之分,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在编纂实践中,如何使“存史”功能更具价值,让“资政”作用更加突出,是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首先要坚定政治意识。国铁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必须牢固树立党领导年鉴工作的意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其次要突出资料性。许家康老师认为“资料性是年鉴区别于其他出版物的显著标志之一”[3](P7)。资料性最能体现年鉴“存史”和“资政”的功能。国铁企业年鉴的资料性,一方面应该传承我国年鉴具有“官书”的特点,做好资料来源的严格把关,呈现真实、准确、权威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要突出资料的丰富性,根据铁路企业的发展变化,做到内容全面系统、应收尽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第三要增强时效性。目前,时效性是国铁企业年鉴的“软肋”,影响了资政作用发挥的及时性。截至2019年底,国铁企业年鉴2018年卷完成总出版量的68.1%、2019年卷完成31.8%,与中指组提出的“当年编纂、当年公开出版”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年鉴虽属“年刊”,但时间也是质量,国铁企业年鉴应不断完善编纂流程和措施,加快编纂出版速度,力争做到当年编纂、当年公开出版。

(二)功能性与可读性。詹跃华在《对年鉴定义属性和特点的认识》一文中,把年鉴与百科全书、手册(便览、指南)、词典类工具书进行比较,总结梳理了年鉴的基本特点,认为年鉴具有工具书的一些特点,同时还有自己独具的特点,比如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等[1](P28)。年鉴的主体内容采用条目体的表现形式是年鉴具有工具书特点的重要原因,而工具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查考性和便览性,功能性大于可读性。年鉴作为资料性文献,虽然具有工具书的特点,但是其兼具述、记、图、表、录等体裁形式,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不能片面地强调功能性,在条目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窄”。国铁企业年鉴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强化功能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可读性。在强化功能性方面,主要是把握年鉴编纂特点,认真执行年鉴编纂相关规定,正确运用述、记、图、表、录等体裁形式,在框架设计、资料选取、条目设置、标题制作、图文格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力求做到规范、标准、统一,保证收录广泛、资料密集,编排系统、查考方便。在增强可读性方面,充分利用特载、专稿、专文、综述、附录,增加文章在年鉴中的占比,重点围绕铁路改革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挖掘铁路行业或企业具有时代性、指导性、专题性、问题性、知识性、前瞻性、史料性等信息,使年鉴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有助于拓展年鉴的开发利用。

(三)框架结构的稳定与创新。“年鉴的框架指的是年鉴专栏或栏目的总体。编纂年鉴首先要进行框架结构设计,目的是便于搜集、选择和组织资料,组织作者撰稿。框架结构在撰稿和编纂作业的实践中会有所修订或调整,但不会有大的改变。”[2](P280)为了保证年鉴主体资料的连续性,年鉴创刊后一般要求其框架结构保持稳定,特别是不能经常性的随意进行调整和变化。但是在编纂实践中,也要避免年鉴框架保持稳定的惯性思维,该调整时没有及时调整,该变化时没有跟上变化,造成框架结构定位不准、新内容缺失或遗漏、资料无处安放或处置不合理等情况发生。为了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国铁企业年鉴框架应与时俱进、稳中求变,根据新情况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化,做到有“增”有“减”有创新。首先在研究制定组稿方案时,要根据年度特点和变化,做好栏目、条目的增减和调整工作。比如恰逢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铁路行业或企业发生重大改革,体制机制发生变化等,应结合实际做好专栏策划,做好栏目、分目、次分目的调整和变化,甚至细化到条目的增减。为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道年鉴(2018)》就增加了“改革开放40年”专栏,增加了“铁路改革开放40年取得重大成就”“铁路行业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分目,增加了“改革开放40年各时期全国铁路重大成就图片选登”彩页。为反映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变化,《中国铁道年鉴》从2016年刊开始,调整栏目“企业篇”为“所属企业篇”,其分目“其他企业”改为“非运输企业”。其次在编辑加工稿件时,要对照组稿方案,再次确定稿件是否按照组稿方案征集齐全,有无遗漏、有无变化和可增减整合的内容,保證框架结构在稳定中与时俱进、科学创新。

(四)框架结构层次的领属性与对等性。我国大部分年鉴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栏目,也称篇目或类目。一般栏目下面设分目,分目下面设次分目或直接设条目。栏目、分目、次分目、条目的设置编排,纵向和横向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上一层级和下一层级之间有领属关系,同一层级之间为对等关系,每个层级所包含的范围、所处的地位,都应该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能大小不一、层级不清。目前,国铁企业主要采取“国铁集团公司—局集团公司—运输站段”三级管理组织模式,并具有车、机、工、电、辆等专业分工明确的特点,对年鉴框架结构的层级设定较为有利。比如《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年鉴(2019)》“所属企业”栏目设“直属车站”“车务段”“机务段”“房建生活段”等11个分目,体现了不同专业、不同经营范围的同层级单位,其中“机务段”分目设“南昌机务段”“向塘机务段”“鹰潭机务段”“福州机务段”4个综合性条目,体现了同层级同工种同经营范围的不同单位。但是在编纂实践中,仍然有一些关系不很明确的情况,容易造成栏目设置不当、从属关系混乱、事物归类错误、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年鉴参编人员必须正确把握框架结构层次之间的领属性和对等性关系。栏目、分目、次分目、条目,纵向之间以领属性为主,搞清上下层级关系、大小范围关系、实际隶属关系,避免父子同题、以小盖大、概念混淆;横向之间以对等性为主,保证归类合理、相对独立、编排有序、比例协调,避免主次不分、兄弟重名、交叉重复。

(五)资料的年度性与连续性。中指组印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指出,年鉴主要辑录上一年度的资料,一般不上溯下延;年鉴资料应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能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轨迹[1]。也就是说每一年的资料既独立,又有联系。特别是,资料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主体内容的稳定性、事物发展变化的连贯性、统计数据选取项目的一致性等方面,并做到纵向不断线、横向可比较、逐年不缺漏。国铁企业每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连续性等特点,所以年鉴资料的年度性在时间和范围上都较好把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有一些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的“超时空”事件,需要特别说明,不能教条地断限或“拒之门外”。比如,个别重大事项需要介绍清楚始末,可以上溯或下延。对于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跨年度资料和具有参考价值的超范围资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收录,既保证资料的年度性与连续性,也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果因客观原因,资料的连续性有变化、中断或截止,要尽量加以说明,把具体情况讲清楚,新事物要开好“头”,事物结束了要结好“尾”,让读者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六)主体内容的集中性和分散性。这里主要是指年鉴的某一部分主体内容,可能在不同栏目中出现,容易造成内容重复交叉或者资料不集中、散落各处。在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实践中,这种问题常常会发生在栏目设置或供稿源头上,参编人员必须把握好主体内容的集中性和分散性关系。比如,党建工作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既有组织、宣传、纪检等专业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可以设置一个栏目进行集中全面记述,也有部门党委、党支部等具体贯彻落实,则作为内视信息不作记述,或确有特色最多可作为经验做法设一个条目记述。比如,《中国铁道年鉴》设有“政治工作篇”栏目,集中记述国铁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党组巡视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等内容,而在“所属企业篇”栏目中,所属企业在供稿时也都会有部分党建工作内容,一般不再记录,有特色的最多保留一个经验做法的条目,从而避免党建工作内容在不同栏目交叉重复、分散出现。

(七)条目的“虚胖”与“骨感”。条目是年鉴的主体,写好条目是提高年鉴质量的重中之重。“条目写作涉及选题选材标准、内容要素规范、记述基本要求、文体文风选择、语言文字规范等各个方面。”[2](P123)在遵守条目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如何使条目兼具线条和肌肉,显得“丰满”有“美感”,是应该更多思考和考究的。铁路工作有建设、有运营、有装备、有管理,还包含了车、机、工、电、辆等多个工种,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国铁企业年鉴有的条目写的很“虚胖”或“骨感”,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条目写作要求的“度”,过多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过分追求精简和削瘦。笔者认为,条目写作既要拒绝“虚胖”,也要防止“骨感”。一方面,在减少空话套话大话、过程细节等催胖性语言的基础上,要适当记述背景、原因和具体解决了什么问题,体现编写者占有丰富材料后整理加工的过程,使读者对事物了解的更全面更系统。另一方面,在记述清楚主题要素的基础上,要写出重点、写出特色、写出变化,使条目更显立体,更有血肉,避免干巴巴的罗列文件名称、罗列文件中的条题、罗列数据,防止说明书式的干瘪无味[1]。

(八)条目标题的鲜明性和规范性。条目的标题被称作条目的“眼睛”,既是条目内容的聚焦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窗口”。所以,条目标题的制作至关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条目标题,既要突出内容主题,符合规范要求,又要尽可能具有鲜明的特点。目前,国铁企业年鉴条目标题的制作较为规范,同时很多中心词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特点,主题突出、鲜明。但是在编纂实践中,条目标题制作仍然容易发生题文不符,标题大、内容小或标题小、内容大等不鲜明不规范的问题。为此,参编人员应做到三点:一要准确概括内容主题,使标题能够准确揭示条目的本质内容,题文相符,避免笼统、宽泛、粗放,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或者工作总结式的标题,比如最典型的有【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运输生产】【要事略记】等条目标题,显然对于铁路工作而言,概念宽泛、模糊,不够准确。二要中心词鲜明突出,抓住条目的主要内容,一语中的,中心词前置,尽量避免使用进一步、上台阶、新进展等不确定性词语,以及【XX工作】做标题。三要使用规范和通识度高的词语,使用正确的简称和缩略语,切忌“造词”“造句”,使读者“望题生义”,避免产生歧义,同时方便检索。

(九)大事记中以事系人与以人系事。大事记本质是记“事”,而且“事”要够“大”。这个“大”是相对的,没有固定标准,但是一般主要指宏观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新事,也可以是微观层面对事物发展具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小事”。大事记在年鉴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每一个事件的选取和记录方式根据其反映内容都有所不同,以事系人与以人系事是大事记记述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国铁企业年鉴中,仍然存在大事选取不够全面、以人系事突出等问题。比如有的年鉴大事记唯领导为大,凡有领导参加的事都列入大事记,记述领导活动较多,以人系事,把大事记编成了领导的“起居录”。合理编纂大事记,一方面大事的选取必须突出“事”的主体地位,以事件的大小程度为标准;另一方面大事记的记述方式一般应坚持以事系人的原则,把领导作为大事件的要素之一,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齐备。

(十)照片与文字。照片在年鉴中是不可忽视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提供相当的信息资料,而且照片具有更加生动的表现力,与文字搭配对版面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国铁企业年鉴大多设有彩页和文内插图,但是仍然存在“重文字、轻图片”的思想,特别是照片的文字说明过于简单,要素不全、时间不明、作者缺失等问题。笔者认为照片与文字说明相互依存共生,一张或一组照片应当作为一个条目看待,要素必须齐全。第一,照片必须配有准确、规范的文字说明才算完整,才能全面反映要表达的信息,否则照片就成了纯粹的插图。甚至有的照片是“配角”,文字说明才是“主角”。第二,重大事件、活动的照片说明应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齐全;照片中本身就包含文字信息的,文字说明要与照片中的一致。第三,彩页照片最好明确选取标准,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资料性的事件,做到宁缺毋滥;文内照片要尽可能与上下文内容具有相关性,对正文相关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直观展现的作用。

(十一)附录与正文。“附录一般是指附于正文后面的有关资料。它起着便于读者查考或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的作用。”“附录是对正文的重要补充。”[1](P95)附录虽然独立于正文板块之外,但与正文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呼应,对正文内容起着拓展、补充、参考的作用,具体可以收录一些专题类、检索类、比较类、指南便览类等信息资料。在《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出版管理办法》中要求附录主要收录与主体内容有密切联系,而主体部分又无法安排的信息资料,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目前,国铁企业年鉴有15种设有附录,编排的内容主要有重要文件选登、文件目录、车站名录、运输数据统计、缩写词释义表等,其中文件目录最多,内容明显还不够丰富,具有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相比主体栏目,附录更具灵活性,特别是对材料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国铁企业年鉴开发附录,一方面附录选题要体现连续性,最好使每年的附录内容形成系列资料。如果内容较多,可以按照主题分类,使资料分门别类。另一方面附录虽不是年鉴的必备栏目,但是设置了就应特别重视、正确处理,不可把能入正文的内容入附录,或者把附录当作一个无所不能的“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十二)撰稿、组稿与编辑。年鉴编纂具有“众手成鉴”的特点。一本国铁企业年鉴汇集了众多撰稿、组稿、编校、审核等参编人员的智慧和劳动。其中,年鉴编辑人员的工作量最大、任务最重、案头工作最多,是编纂阵地的主角,最能决定年鉴的编纂质量。编辑人员比撰稿人、组稿人更熟悉年鉴的体例要求,可以更熟练地对年鉴稿件进行规范性、标准化加工,保证全书体例风格一致、文字内容准确。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撰稿人撰写稿件的质量同样重要。所以,国铁企业年鉴编纂必须加强撰稿组稿工作,一方面每年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向供稿单位、组稿人征求年鉴选题意见建议,科学编制组稿方案,做好“出题”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组稿渠道,编辑人员加强与撰稿人的沟通联系,编纂部门加强对撰稿人的业务培训,增强撰稿人的年鉴意识、年鉴思路,做好“答题”工作,形成撰稿人、组稿人与编辑人员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我国从年鉴大国向年鉴强国迈进的重中之重,年鉴参编人员应该始终把提高年鉴质量放在第一位。以上总结梳理的年鉴编纂应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的12种重点关系,不仅是对年鉴理论学习研究较为宏观的认识,而且也是年鉴编纂实践中易发多发的问题。在年鉴编纂中必须坚持质量導向,结合编辑出版实际,突出年鉴编纂特点,不断强化年鉴质量意识、创新年鉴理论研究、贯彻执行年鉴编纂规范,推动年鉴从形式到内容力臻完美,打造更加有用、实用、好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年鉴。

(责编:王晶晶)

Yearbook compilation should handle 12 key relationships

——Taking the National Railway Enterprise Yearbook as an example

Yao Yueshan

猜你喜欢

年鉴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西藏地方年鉴出版历程与展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年鉴工作会议暨年鉴编纂培训班在京召开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河东区召开2016年年鉴工作培训会
关于年鉴出版和参加评奖的几点建议
天津市区县年鉴编纂培训会在东丽区举行
第五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结果揭晓天津市7部年鉴获奖
红桥区档案局召开红桥区年鉴编纂培训会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