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芹菜种植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2021-09-17刘延辉刘顺
刘延辉 刘顺
摘要:芹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以及粗纤维等物质,是生活中较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并且芹菜独具特殊的香气,也常被用作香料烹饪菜油,所以器材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量是较大的,这对芹菜种植户而言是较好的机会。目前人们愈加注重饮食安全,通常愿意选择有机蔬菜或者无公害蔬菜。而本文就无公害芹菜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芹菜;种植;技术
0 引言
现阶段,国家经济稳步增长,国民消费水平也在逐渐增高,并且愈加重视饮食健康问题,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能够保障人们的蔬菜健康。本文分析了无公害芹菜的种植技术,芹菜种子的选择、种植要求以及无公害芹菜的培育措施和管理、采收等内容。
1 无公害芹菜的种植环境要求
无公害芹菜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要远离废水、废气、废料排放区域,对于土壤、空气和水的条件只需要满足基本标准即可。一般无公害芹菜的种植区域选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形,土壤的湿度要适中,既能保证合理灌溉,还要做到及时排水,在这样的环境下保证了无公害芹菜的基本种植要求[1]。
2 无公害芹菜种子的选择以及催芽过程
在具备了环境要求后,就要提高无公害芹菜的种植质量,首先需要选择优良的菜种,并进行催芽。在选择菜种过程中需要注意芹菜品种的替换,在播种前需要将菜种内的杂质进行过筛去除,保持菜种的纯度,在过筛后需要进行晾晒,时间在1d左右,以达到去除潮湿的目的。种植数量控制在1.125~1.5kg/hm2,
在播种前要做催芽工作,具体做法是以10%盐水浸泡10min的方式,能进一步去除杂质以及不饱满的菜籽,然后浸泡与48℃的热水,并且不停翻拌,直至水温降至30℃后浸泡0.5h,最后要置于冷水1d的时间,在这1d时间内要搓洗菜种3遍左右,1d后取出菜种沥干水分,包于纱布中,置于15~20℃的环境下催芽,每天要翻动2次,菜种即将变干时再进行涮洗,之后有大多数额的种子出现露白现象即到播种时间。
3 无公害芹菜的营养土配比、消毒以及播种过程
在种植前,对营养土的配比消毒环节是比较重要的,育苗土必须选择几年来未曾种植过芹菜、土质较肥沃的菜园土和充分腐蚀成熟的高效农家肥以及炉灰按照5:4:1的比例与三元复合肥进行混合过筛处理,其中炉灰可以用细沙代替。营养土配置好,再配置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一份混合后,将8~10g/m2的药粉以及4~5kg/m3的过筛稀土进行混合,在播种时选择混合后的2/3的用量铺在土壤床面,剩下的将种子覆盖。以上工作完成后进行播种,无公害芹菜的最佳播种时间在3月份的中上旬,在大棚种植的芹菜播种时间是2~4月之间。播种前需要仔细勘察地势,之后要充分灌溉,在水渗透后将种子和细沙土平均混合,在撒土后注意将种子完全覆盖住为厚度的标准。
4 菜苗期的管理措施
这一时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升芹菜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管理内容包括温度、肥料、浇灌、除草等工作。在夏秋季节要加遮阳网或者塑料膜覆盖,以能够通风、防漏。降温的拱棚最佳。育苗期要保持土壤湿度,增加浇水次数。幼苗齐出后加入0.2%的尿素水共同浇灌,10~15d浇灌一次,加快幼苗成长;另外,需要在出苗前做好除燥工作,选择氟乐灵如有喷雾除草,出苗后选择拿扑净乳油加入50kg水喷雾,能显著防控杂草;最后,还要对芹菜做定植处理,定植密度控制在行距20cm左右,株距15cm,每穴定植1~3颗。西芹的密度要更高,行距在40cm左右,株距在30cm左右。定植结束后需要及时浇水,5d左右浇一次缓苗水,并且及时覆盖棚膜,在天气晴朗时需要有效通风。在定植后的肥料管理也是必要的,通常在定植半月内完成尿素的追肥以及澆灌工作[2]。
5 无公害芹菜分级别采收
芹菜采收可以根据级别进行,发现叶柄明显膨大后,就可以采摘,采摘时间选择天气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按照芹菜植株的长度、周长以及重量分级别。通常一级无公害芹菜的特点是长度均等、周长一致、色泽较亮、无折损等,二级只存在长度以及周长的区别。
6 结语
无公害芹菜的市场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在市场的机遇面前,无公害芹菜养殖户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的种植环境,以满足其基本种植要求。另外,还要做好芹菜的选种工作以及催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筛选高质量的芹菜菜种,并按照标准流程催芽后为促进芹菜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芹菜播种前的配置营养土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保障土壤的质量,在播种时进行科学的覆盖方式。在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完成后,菜苗期的管理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需要控制好温度、土壤湿度以及营养度,因此无公害芹菜的整个过程需要按照标准流程种植,以此增加产量,保障种植户增收。
参考文献
[1] 郭子军,周东亮,叶丙鑫.无公害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6):132.
[2] 柴凤英,刘开民,迪丽拜尔,等.无公害大棚芹菜种植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8(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