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马铃薯优良品种筛选试验
2021-09-17肖春惠
肖春惠
摘要: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武山县山区种植的抗病、丰产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關键词:马铃薯;晚疫病;种植;
0 引言
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观察马铃薯的生物特性和适应性、抗晚疫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筛选出抗晚疫病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替代部分高感晚疫病及差的品种,提高马铃薯品质,减轻晚疫病危害,为我县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1 参试品种
8个,品种依次为:L10736-8、L1036-34,L2111、陇薯10号、L08104-12、陇薯14号、L0109-4、L11159-24。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采取随机排列三重复试验,小区长8m,宽4m,小区面积32m2,共27个小区。陇薯7号为对照品种;密度3333株/667m2(行距0.5m,株距0.4m)。通过田间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株率、发病指数等,病情指数=100×[∑(发病叶片数×发病级别)]/[调查叶片数×最高级别]。产量测算,每个小区测产出2㎡产量,算出小区产量,最后折算亩(667m2)产量。
3 试验管理及气候概况
试验地位于武山县榆盘镇马寨村,海拔2040m,土质为黑褐土,播前耕翻二次,施农家肥3000kg/667m2,尿素25kg/667m2、磷肥80kg/667m2。2019年4月24日点播,试验按当地大田水平操作。
4 试验记载
4.1 抗晚疫病性
从观察记载看,晚疫病均有发生,其中L10736-8、L1036-34、陇薯10、陇薯14号发病严重,后期病株率90%~100%,而L0109-4、L11159-24两个品种发病较轻,晚疫病发病时间较其他品种晚3~5d,前期病株率10%左右,后期病株率在70%以下,严重度偏低,病情指数在2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品种。
4.2 产量
从试验产量统计分析表看出,折合产量为:“L11159-24”2280kg/667m2,居第一位;“L0109-4”2190kg/667m2,居第二位;“L08104-12”2280kg/667m2,居第三位;“L2111”产2210kg/667m2,居第四位;陇薯10号2190kg/667m2,居第五位;陇薯14号1960kg/667m2,居第6位;对照陇薯7号号1910g,居第7位;“L1036-34陇”1720kg/667m2,居第8位;“L10736-8”1680kg/667m2。
4.3 经济性状
从记载表2中可以看出,生长中后期干旱,影响到马铃薯块茎膨大,各品种商品率均在80%以下。L0109-4、L11159-24两个品种较其它品种略高。
5 结语
通过试验,L11159-24、L0109-4抗晚疫病较好,发病偏迟偏低,而且丰产性最好,商品率高,适宜我县山区种植,应大面积推广种植,替代退化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梁远发.马铃薯抗病,高产新品种川芋4号的选育[J].中国马铃薯,1999(2):60.
[2] 任素萍.马铃薯品种引进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3):8-9.
[3] 罔荥方.马铃薯新品种稻草覆盖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