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水稻旱青立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1-09-17胡俊丽夏振华王艾鸿蒋莉莉杨雪张元虎
胡俊丽 夏振华 王艾鸿 蒋莉莉 杨雪 张元虎
摘要:水稻旱青立病在我市屬于新发病害,2003年才开始田间发病,由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水稻旱青立病2015年在我市蔓延开来,且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我市粮食安全。在旱青立病防治上要调整种植结构、栽培方式和加强肥水管理。
关键词:旱青立病;有机质;有机砷;防治措施
“水稻旱青立病”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水稻病穗颖壳畸形不灌浆不结实,稻穗不低头。荆门市自2003年首次发现,当时由于发病面积不大,且发病轻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小,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水稻旱青立病在我市发生越来越严重,发生面积一年比一年多,已经开始威胁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笔者通过对荆门市这些年发生的水稻旱青立病走访调查研究,试图更有效找出其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
1 旱青粒病典型症状
1.1 包茎严重
旱青立病水稻植株在分蘖期、拔节期及孕穗期,病株与健株无明显差异,病株破口始穗时,茎叶突然变浓绿,茎秆变粗硬,严重的包穗或半包穗。健株黄熟以后,病株依然保持绿色,穗子不低头,病株比正常植株略高。
1.2 鹰嘴颖壳
病株齐穗后,水稻颖花发育畸形,无花药,无授粉,颖壳似鹰嘴、重叠,穗轴和枝梗弯曲,严重的稻株颖花退化只剩枝梗。
1.3 有倒生根
旱改水的田块和受污染水灌溉的稻田,发病稻株的稻穗底部易发生新的分蘖,病株生长节间易产生倒生根。
2 旱青粒病分布特点
2.1 地域分布
近年来,我市各地都有零星发生;2015年沙洋县发生严重,京山市、钟祥市发生较少。2020年沙洋县发生,较为严重,京山市、钟祥市发生也比较重。
2.2 田间分布
有点片状、条带状或片块状等多种类型,通常田沟边重,厢面轻;同一块田,低处重高处轻;稻穗之间得病程度不一样,得病稻穗上有的也有灌浆结实谷粒。
2.3 品种分布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调查统计分析,发病品种涉及面广,既有三系品种、两系品种,也有常规稻;同一地域种植同一品种不同小区域发病不尽相同;2015年沙洋县发病较重的品种以早熟品种(132d以内)为主,2020年发病严重的品种以中熟品种(135d以内)为主,迟熟品种(140d以上)发病较少。
3 旱青粒病发病原因
3.1 种植模式一成不变
长期的单一的种植模式(小麦-水稻模式或者油菜-水稻模式)、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农药,造成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旱青粒病重的田块有机质含量低,如高塝田、旱改水田、白土田、沙壤田等易发病田块保肥保水差,土壤腐殖酸等有机质含量低。
3.2 生长期间气候异常
旱青立病发生严重的年份气候异常,扬花授粉前日最低温度低于21℃,日均温度低于23℃时,对幼穗分化影响很大,雨水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水稻光合物质的积累,导致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抗逆能力下降。孕穗期间遇上低温阴雨寡照,影响水稻的幼穗分化。扬花授粉期如遇连续高温,高温达35℃以上,亦会加重旱青粒病的发生。
3.3 发病田块重金属中毒
从荆门市水稻旱青立病的发病特征和发病规律看,应为砷中毒症状。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发病地区的水稻土、水稻植株、稻谷进行取样12份,经过原子荧光仪(AF-7500)进行定量检测其砷的含量。结果表明,5份土壤样品砷的含量低于水稻受砷毒害临界点30mg/kg,只有规定标准含量的14.6%~40.13%,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旱青立病;1份病害植株以及4份病害植株上的稻谷样品中砷的含量全部超标(>0.5 mg/kg),说明稻谷中吸收的有机砷超过了临界受害点,导致了病害的发生;1份正常结实的稻谷砷含量<0.5 mg/kg,说明其吸收的有机砷未达到临界受害点,所以未发生病害;1份受害水稻的再生稻稻谷样品砷含量合格,说明有机砷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砷从而降低了毒性。受有机砷毒害的植株,在水稻返青分蘖拔节期间,不易看出受害的症状,抽穗扬花以后,中毒的症状才逐渐表露出来,受害的植株,结实率大幅下降。
4 防治措施
4.1 调整种植模式
对易发病田块采取冬季种植绿肥或休耕的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减缓砷化物的蓄积,同时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微肥(锌肥、硅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对于高塝田、漏水田等不易水肥管理的田块则改种旱作物。
4.2 调整栽培方式
直播水稻根系较浅,在土壤表层多,而无机砷转化为有机砷需要在淹水条件下进行,而土壤下部的有机砷含量较地表的有机砷含量高。栽培方式由手插秧或机插秧改为直播栽培,可减轻旱青立病发生。
4.3 科学防治
绿色防控、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时严禁过量和不合理的混配使用农药,禁止使用含砷农药制剂。
参考文献
[1] 黄自安.滁州地区水稻旱青立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10(15):7899-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