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理念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探索

2021-09-17李崇华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5期
关键词:超星口译金课

【摘要】要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金课”,就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相融合,让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本文将以兰州城市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初级口译”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考核方案、教学设计等方面着手,探索“金课”理念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金课;混合式课程

【作者简介】李崇华,兰州城市学院国际文化翻译学院。

一、引言

2019年,教育部明確指出,务必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金课”。2020年12月,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有五种课程类型,分别是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本文将以兰州城市学院国际文化翻译学院的《初级口译》课程为例,探索“金课”理念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

二、“金课”理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是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以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方式受益的课程,也就是指“一流课程”,这样的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特点。按照教育部对“金课”提出的高阶性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并让学生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从创新性来说,就是要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先进性与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从挑战度来说,要严格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切实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这对于翻译专业本科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需要大力提升课程质量,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深度参与、全面受益,具有符合时代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目前,传统的翻译专业课程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课程质量不够理想,师资、硬件设备、教学理念均远未达到“金课”标准;二是教学资料陈旧,教材更新换代慢,时代性与先进性不够;三是教学模式固化,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无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对于学生创新性、自主性、思辨能力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四是系统性差,缺少必要的规范、设计和效果评价、质量考核,存在散乱无序的情况。现在,各个高校的翻译专业都在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金课”建设,本文将以兰州城市学院国际文化翻译学院的“初级口译”为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三、《初级口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目标: 《初级口译》课程遵循“以知识、能力、素养为培养核心”的理念,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重学生口译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培养,全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团队协作、自主创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翻译职业素养与道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一般难度的英汉会话以及篇章口译,涉及礼仪祝词、旅游观光、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卫生保健、商务会谈等口译领域经典主题。

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慕课、口译学习QQ群、超星平台有机结合,构建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与交流,以教学目标为驱动,以学生为主导,着力提升口译学习成效。

教学资源:选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交替传译》等精品在线慕课,在超星平台自建《初级口译》课程,逐步打造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的网络课程。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讨论话题、上传课件及视频等教学资源、提供练习和测试,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及时通过测试等手段,巩固学习成果。同时,线下充分利用学校的翻译实验室、移动同传设备,加强实战训练。

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交替传译》,同步学习的线上课程选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交替传译》课程,从口译概论、口译听辨、口译笔记法,到会话与篇章互译,逐步完成口译的阶段性学习,所学内容涵盖礼仪祝词、旅游观光、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卫生保健、商务会谈等领域,让学生对口译涉及的经典话题都能建立初步认识和一定积累。

课程考核: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尤其注重过程性评价,这与“金课”的要求是相符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小组讨论、文献检索、课堂展示、在线测试、口译实践,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核。《初级口译》的考核方案注重学习成果,关注过程性和终结性结果。

教学设计 (以“口译笔记法”单元的“笔记的功能与本质”和“笔记的原则与方法”两个课时为例):

《初级口译》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宏观来说,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口译专业知识,注重思辨能力培养。将口译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整合,着力构建完整的口译学习体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译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结合主题训练、公众演讲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从微观来说,在课程设计里,学生提前学习慕课和超星平台相应环节内容,课上通过讨论或展示来检查预习成果,然后展开课堂教学。课后学生继续通过线上测试和线下实践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果,并不断提升。

第一课:笔记的功能与本质

1.课前活动(观看在线慕课《交替传译》06“笔记概述章节”)。

2.课堂教学。

(1)导入。

问答环节:通过慕课学习,对于口译笔记及其工作原理有何了解?

学生在超星平台的讨论板块提交讨论结果。

(2)笔记的功能与本质。

A.介绍口译笔记的功能。

B.复述练习(听一段乔布斯的演讲,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只记录关键词,一组只听不记,听完录音以后分组进行复述)。

C.学生互相点评带笔记和无笔记复述的效果,通过切身体验,总结笔记的功能所在(引导学生讨论笔记对于辅助记忆的意义),然后加以总结。

D.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讨论笔记的本质,展示讨论结果,老师加以总结(记录关键信息,帮助理清逻辑关系)。

3.课堂练习

(1)填空练习(听录音,把关键信息填写在信息框架里,根据逻辑框架尽可能完整地复述原文)。

录音内容:关于金砖五国的介绍。

(2)关键词笔记练习(听录音,记录关键词,根据所记内容尽可能完整地复述原文)。

录音内容:关于北京雾霾的报道。

复述之后,学生互相点评,老师进行补充,加强对于笔记功能和本质的理解。

4.课后活动(关键词笔记练习)。

听一段关于金融危机的新闻,记录关键词,并进行复述和录音,将录音上传至超星平台,交给老师点评。

第二课:笔记的原则与方法

1.课前活动(观看《交替传译》在线慕课08“笔记布局”及09“笔记中的缩写与符号”,准备完成课上的测试)。

2.课堂教学。

(1)导入 超星平台测试(关于学生所预习的慕课内容,测试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

(2)笔记的原则。展示文本和相应的译员笔记,引导学生讨论,在平台讨论板块展示讨论结果。

A.口译笔记记什么?

B.口译笔记怎么记?(从布局和方法的角度展开来说)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然后老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记什么:关键词、逻辑线索、数字、专有名词、技术术语及列举的条目等;布局:纵向记录、换行缩进;方法:简略缩写与笔记符号)。

(3)关键词笔记练习:边听录音边记录关键词。

(4)探究性讨论:老师展示部分口译缩略和符号,小组讨论可能的含义,以及用哪些符号替代刚才所记的关键词。

(5)引导学生探索简略缩写与口译符号(分类:缩略、数学符号和标点符号、图形、混合),并进行听记练习和复述。

(6)思辨性和创新性讨论:展示学生以关键词和运用笔记符号所记录的笔记,引导学生就间接性、完整性、所用笔记符号和所创造笔记符号进行讨论与分享。

(7)批判性思维训练:根据今天的笔记练习,参考行业知名人士的观点,思考使用源语还是目标语记笔记。

3.课后活动。

(1)观看微课http://www.sohu.com/a/161949365_648662,根据微课及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笔记结构与符号的总结。

(2)记笔记,进行复述(主题为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将录音上传至超星平台,交给老师点评。

4.课程持续建设计划。第一阶段: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完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案、考核方法、测试库,收集、整理、编辑课程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第二阶段:完善超星平台上的《初级口译》课程,建立与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交替传译》课程内容相符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线上互动环节,上传课件、讲解视频、授课资源,改进测试和考评内容,建立完备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第三阶段:与建立了实习基地的翻译公司合作,开展与课程实时同步的线上实习实践,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和学习效果;第四阶段:依托线上线下教学,申报混合式教学相关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出版相关教材,指导学生参与口译相关比赛。

课程建设中,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硬件设施有所欠缺。目前的移动同传设备可以满足一般教学要求,但还未达到标准口译实验室标准,需进行改造提升。第二,课程梯队不够合理。团队成员较为年轻,都为研究生学历,教学经验还不足,需建立以教授或副教授为带头人、讲师为主力的教学团队,人员相对稳定,具有出色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第三,师资水平不够理想。团队成员的口译实践和教学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需通过国内外进修、访学、参与口译实践,提升口译水平,从而促进教学。

今后,还需持续改进课程理念,完善激励政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营造重视本科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向“互联网+”教学模式转变,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符合时代脉搏,整合最前沿、最先进、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因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比传统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性,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学慕课、完成超星课程内容、线上线下的练习和实践,全面、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不断深化过程性和终结性科学评价,通过对出勤、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在线测试、口译实践、期末口译实践多方面进行考核,以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全面评估评价学生的口译学习成效。

四、结语

《初级口译》线上线下课程以学习成效为导向,整合慕课等线上资源,依托超星和QQ等在线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借助学校的硬件设备,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努力达到“金课”的要求。

參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朱彦.响应“金课”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08-109.

猜你喜欢

超星口译金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介绍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