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语境的“四同”书面表达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21-09-17覃矜
【摘要】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世界著名的英语二语教学专家Olenka Bilash博士提出的B-SLIM模式,提炼出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四同”教学模式,即“同类主题、同类文章、同类结构(同类词汇、同类情感)、同类方法”。本文分析了一节以健康饮食为主题语境,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高中英语写作课,以此论证“四同”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四同”教学模式;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覃矜,南宁市第三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1.英语课程标准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全日制高中英语教学先后经历了三个英语课程标准。从培养目标来说,对学生的培养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内容来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体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解决问题。从教学方法来说,“课标2017”提出“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
2.学生的变化。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多元化,以往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长期接受碎片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仅粗略感知语言表面,缺乏对文章主题的深层次意义探究。
3. 教师的变化。一方面,新时代的教师知识丰富,信息技术熟练,理论娴熟,语言面貌好。另一方面,课改后,有些教师没能从根本上领悟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没有对教材和教学的独立思考。
4.教材的不变。第一,时效性不足,广西当前使用的依然是2007年版人教版教材,教材内容时效性不足、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第二,内容的割裂式。教材内容以单元排序,同一话题分布在不同的单元,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不足,呈割裂状态,不适合让学生进行主题式的阅读训练。
综上所述,无论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还是教材方面都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因此,研究紧跟社会发展又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完善的途径。
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针对上文提到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世界著名的英语二语教学专家Olenka Bilash博士提出的B-SLIM模式(途径为:设计、输入、内化、输出、评价),从实践和研究中提炼出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四同模式”,利用“同类主题、同类文章、同类结构(同类词汇、同类情感)、同类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题意义,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形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途径、模式和步骤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设计思路及过程
本文分析了一节以健康饮食为主题语境、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高中英语建议信写作课,以此论证“四同”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节课以探究主题意义为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来组织写作思路,遵循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认知规律,推动对主题的深度学习,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引入主题,拓展内容。在导入部分,教师播放一个关于健康生活话题的视频,并让学生根据视频里的内容把健康生活的要素总结出来。在学生理解上述结构和内容后,构建健康饮食话题的思维导图。最后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情况,让学生构建不健康生活话题的思维导图。
Live healthily: What(have no idea how to live healthily);
How(walk 30 minutes every day, replace junk food with vegetables and fruits);
Why: lower stress, lose weight, make you happier
Healthy eating: What(unhealthy eating);
How( eat a balanced diet, cut down the fat, increase the fiber);
Why( get away from illness; lose weight, digest better, benefit health)
Live unhealthily: What(illness: novel corona virus, obesity);
How(eat wildlife animals, eat too much junk food);
Why: try new things to meet their desire, relieve stress
【设计意图】通过同类健康生活主题的设计和探讨,让学生理解主题,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后面的写作搭建主题词汇支架,形成自己对某一主题的看法,为实现主题写作做好准备。
2.主题链接,方法指导。
(1)同类文章输入。教师用课本上的范文作为范例指导,先让学生观察求助信的基本要素,再根据求助信内容引出建议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建议信内容包括:
Contents: What(problems); How(ideas), Why(reasons)
Structure: Para1: What & purpose; Para 2: How & Why Step 3: Expectation
【设计意图】同类主题文章的输入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有利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能让学生理解这一主题文章的结构,词、句、篇章的衔接,作者的情感态度。
(2)语言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句子的区别,看哪一个句子更具有说服力:A. Why not eat a balanced diet? B. Why not eat a balanced diet? If you do this, you may get away from illness. 学生发现给出建议后,最好加上理由会更具有说服力。从而总结出较好的提建议方式为:建议+理由。如:Why not...? If you do this...;You should/can...Then/That way...;It would be a good idea if...By doing this...
【设计意图】在内化阶段的获取环节,由于学生在选词、造句、连篇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告诉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法更适用于这一主题内容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连贯表达,让学生在语言知识上有准备,以达到运用和迁移的目的。
3.内化所学,写出文章。由于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写建议信的第二段:对健康饮食给出建议。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的写作策略,向学生展示评价表,评价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用词准确、句式丰富、连接词使用到位、提出建议和理由。
【设计意图】此为运用环节,在此环节之前,学生构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明确了自己的写作内容,并通过对范文的观察了解了建议信的基本结构和语言表达,而教师也对语言表达作出了有效指导,学生需要用同类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评价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策略进行思考,从而切实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习方法这一项。
4.互评习作,共同提高。教师先示范评价一篇学生的习作,然后让学生互评,关注能从对方文章中获取什么信息,对方是否用到连贯的表达。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评价表评价两篇习作,以该学生是否按照预设完成写作任务来作为示范。
【设计意图】此为输出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评判质量不同的文章并产生一致的评价标准,这样的教学可以促使评价标准内在化,提高学生独立评判自己和他人作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为课后作业的落实作好铺垫。
5.课后修改,完善写作。学生在课后重写课堂习作,鼓励学生根据所给出的评价和意见,并根据自己的反思来修改、完善短文。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紧扣本课主题,巩固内化学生本课所学,并根据自我反思和同伴建议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以期提高作文质量。
四、结语
书面表达包括内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写作规范四个要素。教学成功与三个因素有关:一要有足够的输入;二要激活学生已知图式;三要创设主题语境。本节课以设计-输入-获取-运用-输出-评价为途径,遵循同类主题、同类文章、同类结构-同类方法、词汇-作文的教学策略,笔者发现“四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过程中吸收和内化所学,发展语言技能,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华娟.高中英语以说促写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學),2016(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