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流行语“向好”探析
2021-09-17张军
张军
【摘要】流行语“向好”源于其同形动宾短语的词汇化。“向好”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定语,也作状语、主语中心语或宾语中心语。它常用于新闻报道中,是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兴旺发展态势的表征和评议。在《人民日报》中,复音词“向好”通过与短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竞争逐渐发展壮大并取而代之,而优化语言表达的强烈需要是“向好”一词胜出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向好,来源,语法、语用功能,发展
近年来,“向好”一词活跃在各大媒体中,成为描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项事业积极发展态势的热词。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前,汉语中并无“向好”一词。短短三十几年,复音词“向好”就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火爆媒体,并取代其他同义形式,不免让人好奇。下面笔者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向好”用法的考察与分析,探究“向好”一词的来源、功能及其替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与动因。
一、复音词“向好”的来源
复音词“向好”的前身当为与其同形的动宾短语“向好”。《说文解字·冖部》:“向,北出牖也。”“向”的本义是名词,朝北开的窗户,也作动词,表示“朝向”“面对”。“向”的宾语以名词为主,如“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向里、向外、向陽、向阴、向心”等;少量也可以是指称化的形容词,如“向善、向恶、向好、向坏”等。当形容词“好”担任“向”的宾语时,就构成短语“向好”。如:
(1)可能太年轻,意气太飘举,竟忘了这段话下面另一段:“这一切向好之可能性,可能永不实现,另外有无尽向坏之可能性。携着儿童在崖边行走,永怀着栗栗之危惧,不能有一息之懈弛。”(小思《承教小记》)
(2)许多事情,可以教人经常回头审视一下自己身后的足迹,正在“渐渐”地发生什么变化——是向好变化,还是向坏变化。(《人民日报》1995年11月8日)
这两个“向好”均与“向坏”对举,表示“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发展)”,为动宾短语无疑。
“向好”从动宾短语到复音词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董秀芳认为,动宾短语只有符合动词动作性弱、宾语具体性低、动宾影响度小这些语义条件才能从句法单位转变为词汇单位。动宾短语“向好”中,动词“向”动作性弱,形容词宾语“好”表义抽象,不具体,动词对宾语的影响较低。这些为动宾短语“向好”凝固成词提供了可能。
《人民日报》中,“向好”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
(3)消费品:旅游用品将较活跃,部分耐用消费品亦有所回增。前者因旅游继续向好,后者则因过去两年销售已减退,包括家具、家用电器等,预料居民将会进行必要的增添。(《人民日报》1985年5月29日)
(4)几个月来,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自觉遵守有关规定,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案件,整个部队风气日益向好,受到上级表彰。(《人民日报》1988年9月15日)
这里语素“向”和“好”结合紧密.语义融合,以一个整体表示“向好的方向(发展)”之义,已然固化为词了。复音词“向好”形成后,与之同形的动宾短语并未消失,两种形态的“向好”就在媒体中共存并用。
词义方面,复音词“向好”继承了其短语形态的意义。《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解作“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两种解释基本一致,都表示“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向好”的语法、语用功能
1.语法功能
“向好”是不及物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作谓语、定语,有时也充当状语或中心语。
首先,作谓语。
“向好”的基本功能是作谓语,描述主语的积极发展态势。这时,前面通常有表范围、时间或情态等的状语修饰。如:
(5)宏观经济运行全面向好,股市中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人民日报》1999年12月27日)
(6)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7)目前,全区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改善面积89万公顷,是继续退化面积的3.9倍,大石山区生态环境稳步向好。(《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
其次,作定语。
“向好”常作定语,修饰中心语。中心语以抽象名词为主,个别也有动词。作中心语的动词,一般是“发展”和“变化”。如:
(8)要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就业市场有条件保持稳定。(《人民日报》2020年3月20日)
(9)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慎终如始。(《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10)4月8日零时起,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解除,这显示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进入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的新阶段。(《人民日报》2020年4月10日)
再其次,作状语。
“向好”也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动词以“发展”居多,还可以是“转变”。如:
(11)把任务分解,把责任坐实,设定时间表,坚持“钉钉子”,改革的蓝图才会一步一步走进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才会不断向好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3月31日)
(12)据介绍,该患者转入后,院方在继续给予ECMO支持的情况下,对其采取诸多救治措施,患者各项指标开始向好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4月6日)
最后,作中心语。
偶尔,“向好”还作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如:
(13)同时,B股市场资金面的向好和人气的提高也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的投入。(《人民日报》2001年2月21日)
(14)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家风的养成,推进党风政风社风的向好。(《人民日报》2016年4月11日)
2.语用功能
“向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所独有的一个时政类新词语,是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兴旺发展态势的表征和评议。“向好”一词集中出现在新闻领域,也大量用于政府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其话题对象多为抽象的事物,如形势、态势、预期、生态、风气、就业、数据、股票、市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向好”集客观描述和主观展望于一身。它一方面展现事物现阶段良好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又对事物未来的变化趋向作出乐观的预测,目的在于鼓舞人们着眼于事物的总体变化与长期发展,增强信心。“向好”的表义极具概括性,重在指出事物的总体态势与走向,所以,无论是对现实的描述还是对未来的评估,都是宏观的。
三、“向好”一词的发展
1.“向好”取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历程
复音词“向好”一经出现,就与短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展开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步由弱变强,并最终取而代之。
“向好的方向(發展)”义在复音词“向好”产生之前曾使用短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往好的方向发展”等来表达,其中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最为常见。“向好”成词后,二者在《人民日报》中可以照应出现。如:
(15)澳门经济全面向好发展与内地联系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澳门经济全面向好的方向发展,与内地经济关系不断加强。(《人民日报》1987年3月27日)
(16)巴基斯坦经济持续向好
巴基斯坦政府主动推行积极而稳健的经济改革政策,控制财政预算,减少国家开支,经济形势开始向着好的方向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04年7月27日)
我们发现,能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之处基本上都能以“向好”替代。如:
(17)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民日报》1990年11月17日)
(18)国家发改委18日举行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向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9日)
(19)通过“三个100”规划的实施、辐射、扩散,加快了全省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的步伐,全省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民日报》1992年11月18日)
(20)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有力提振各国信心。(《人民日报》2020年5月25日)
两种形式同义,竞争在所难免。在《人民日报》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占据绝对优势,1980年到1999年的二十年间,“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共出现209次,而“向好”只有17次;2000年后,情况发生反转,“向好”先是慢慢赶超,后又在2009年出现暴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则迅速萎缩,一升一降,这十年间,“向好”的使用频次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5倍多。此后,“向好”一路高歌猛进,至今热度不减,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则只是偶尔出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由盛转衰的过程同时也是“向好”一路成长壮大的阶段,可以说,“向好”正是在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较量中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向好”在《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次变化跟该词自身的发展演进历程基本同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好”有了一定的用例,其新词语的身份也为部分学者所认可,并被收入《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进入新世纪,“向好”的使用频率稳步攀升,已成为现代汉语的固有词汇,进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9年,“向好”出现在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其用例随之激增。从此,该词持续活跃在各类时政报道中。
2.“向好”取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优化语言表达的需要
复音词“向好”取代短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乏语言的经济原则和双音化倾向的作用,其直接动力则来自优化语言表达的强烈需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需要一个表现力强、能够概括众领域积极发展状况的表达形式。在这种背景下,惯用结构“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屡屡见诸报端。但随着“向好”一词的出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日益显现出劣势。从句法功能上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句子中基本上只能作谓语;而“向好”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中心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从组合能力上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能修饰其他词语,也只能接受相当有限的状语的修饰;而“向好”极具灵活性,可单用,也可与众多其他词语配合使用,既能充当修饰成分,也能充当被修饰成分。从表达能力上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表义自由度低,缺乏进一步表示复杂概念的能力;而“向好”可以根据需要即时与不同的成分生成更多的组合,表达丰富的意义。所以说,“向好”取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语言表达日趋优化的必然结果。
“向好”凭借凝练的形式、显明而积极的意义、超强的组合能力以及独特的表达功能活跃在当下的语言生活中。它从成词到暴涨只有数十年的时间,是当代汉语演变的一个缩影。其成词与发展,涉及短语词汇化和语词竞争,也生动展示了语言系统与特定时期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共变,为我们观察当代社会背景下汉语词汇的运动过程,探究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又一鲜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