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卢森岩画
2021-09-17陈露阳
前言:中国岩画丰富多彩,是世界岩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现象,是一种最原始的历史语言,也是最具有原始生命力的一种绘画。从卢森岩画我们可以一瞥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
正午时分,晴空碧蓝如洗,厚重的云层静静浮动,而高原上的太阳却愈发明媚焦灼,目之所及恍若梦境。越野车在青藏高原上回旋驰骋,扬起满天飞沙,打破了午后的静谧,是的,这就是我们一行。
地势广袤,视野开阔,我们开车前往考察卢森岩画。卢森岩画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江河镇赛尔创村,距离天峻县东北方向35公里左右,在一段颠簸的石頭路之后,那若近若远的山崖出现在草原的尽头,我们到了。
车辆不断靠近,此前心中那份神秘之感此刻已经高涨让我更加神往。突然,一片铁丝围成的栅栏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哦,原来那是一户牧民的牧场啊!
我们马上下车,准备步行前往,没有一丝犹豫,要知道这时候温度可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紫外线也是最强的,随行的还有年近八旬的老人。但是,出于对高原艺术的向往和热爱,高温和强紫外线并没有阻碍我们前行的步伐。
草原上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路,我们朝着岩石的方向走去,心之所向,就会创造出路;像远处那神秘的岩画一样,岩画可以说是人类的创造与记录,有了创造才是审美的开始,审美的开始才是文明的开始……
一
岩画,是一种描绘在岩石上的史书。所谓岩画,就是岩壁上的绘画。岩画所描绘的各种图案,是原始社会人们最为本真的表达方式再现,在文字发明以前岩画恰恰构成了原始人类最初的“文献”,可以理解为一种记录方式。因此,从本质上讲,岩画属于史前艺术。
岩画,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据考古发现证明:“到目前为止,被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有140多个,其中美洲13个国家32个地区,亚洲12个国家32个地区,非洲24个国家31个地区,欧洲14个国家31个地区,大洋洲6个国家15个地区,共计69个国家141个地区。”而中国也有不少岩画,甚至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并记录岩画最早的国家。
战国时期韩非子(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在他的著作《韩非子》中记述过岩画,在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篇中说:“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这里就明确记载了,刻“疏人迹”于岩石之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在他的《水经注》中,曾多处记载岩画,甚至多达20余处,涉及中国岩画的大部分分布地区。记载岩画相关的古典文献,除《诗经》《水经注》《史记》以外,还有《韩非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舆地记胜》《续博物志》《异闻录》《徐霞客游记》《阅微草堂笔记》等历史著作、地方志、小说等。
真正意义上岩画研究始于1915年,考古学者黄仲琴对福建华安汰溪仙字潭的岩刻做了考察。在这之后,1927年,中国学者和瑞典学者联合考察西北地区时曾对内蒙古与新疆的岩画作了深入调查;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石钟健等对四川珙县棘人悬棺岩画做了考察。“中国岩画大规模地发现,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50年代对广西花山岩画的大规模调查、60年代对云南沧源岩画,70年代对内蒙古阴山岩画,80年代对宁夏贺兰山、内蒙古乌兰察布尔草原岩画、新疆阿尔泰岩画的发现与研究,都是卓有成效的。”(盖山林.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118页.)
岩画分布在各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岩画也展现某些相同的特质,那么,到底有哪些特质呢?
二
三五结伴前行,走着走着,就不远了……
低头,脚下除了高原地带的红头毛毛虫外,是我们的影子,为这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增添了一份灵动。同样,不远处一只肥硕的鼠兔仿佛被我们的脚步声惊扰,迅速地飞蹿起来,肉球的身子在草原上却异常敏捷,刹那间即使慌不择路但已经钻进洞里去。像这样的小生命在草原上到处都有,只要你拥有发现的眼睛。
当然了,生命无处不在,就在继续前行的路上,路边的野花吸引了我的注意,除了曾经在沿海地区看到蓝色的蓝楹花外,这路上的花一下子打动了我:是淡蓝色的小花,烈日下微微晃动的脑袋,显得异常灵动。但是在这高海拔地区竟然看到如此美妙之物,它的色泽、形态都让我着迷。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伟大。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徒步,终于在太阳正值头顶的时候我们抵达了……
一眼望去是斑驳的锈红,烈日之下愈发显得如钢铁淬火的色泽;裸露的峭壁,任尔东西南北风雨雪霜的锤炼;竟是这般恶劣的环境滋养着这土地、这生命、这绘画。不禁感受到高原深处的那股顽强的力量,即使是那草木稀少的锈红岩壁,也能领略到它对生命的呼唤。
我攀登着,眺望着,期待着,怀着更加紧张的心情前行,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来面对即将看到的壮观景象。我在想,这个千年以前的岩画,是否还保存完好?画的有哪些内容,到底代表着什么?……
这座岩石峭壁不算太高,大约六七十米,不大,但也很陡峭,岩石部分被岁月磨平了棱角,这也让我们的攀爬得到了便利。离山顶越来越近,有些小石头上已然出现了些许痕迹。最终,我们看到了经幡飘扬在蓝色的空中,尽管这几天看到不少次,此刻在这岩壁上,我仍然心潮涌动,敬意油然而生。美就在这一瞬间,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绕过经幡,岩画映入了眼帘:
长10米左右,宽约8米,一整块斜切的岩石,形成一幅巨大的画卷。不知这是经过多少次的岩石运动以及时间的洗礼才形成如此平坦的样子,为先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绘画地方。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或许,这里也是离神灵最近的地方,更是离牧民心中的愿景最近的地方吧。这不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吗?
虽然整体上看上去很大,但是也是不少小块岩石组成的。一幅幅岩画吸引了大家的驻足与评论。
三
山上遍布岩画,据说已发现158幅。岩画分布很散乱,均没有特定的约束。岩画零散地分布在这岩石上,鲁森岩画不同于中国其他形式的绘画,而是当时游牧生活的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再现,是他们生活气息的写照以及生活的愿景。岩画主要有动物类、人形类、人物生活场景类以及图像类。画中描绘居多的是动物,再有一些点和线来表现的。岩画线条简洁但不简单,形状独特却生动,既形象又引人深思。这些栩栩如生的岩画,让人感叹当时的人们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生活和艺术。
(一)原始生命意味
中國史前岩画的描绘是单纯而朴实的,具有原始的生命感。眼前的卢森岩画亦是如此。
这里不仅是对兽类生动的描绘,也展现了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足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这些动物的了解,然而就是简单的刻画,正是我们探寻生命的足迹。他们用朴实的双手、简单的工具、富有想象力的大脑在岩石上刻画出具有生命力,艺术性的生活图景,一直保存到今天让我们在今天也能看到这一历史意味的奇迹。
(二)神秘的巫术意味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星河图,显示当地初民已经重视星象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了。这幅星河图为典型的运用点和线来描绘,像是描绘星象。1960年,学者亚历山大·马沙克(Alexander Marshack)考察指出许多点和线代表的是日历,是用来度量时间的。对星斗和苍穹的观察,也恰恰说明当时的人民对于天地的崇拜,注重观天象来寻求和谐相处之道。当然,岩画的表达仅仅是他们日常朴实生活的一种最好记录。
这岩画足以说明: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区别于儿童的感性思维,它具有一种生活特质的巫术意味。巫术是拟人化的,更是拟神化的,神灵控制着整个世界,包括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人们的生存、生活就受到限制,人们需要通过一个媒介来与神进行沟通,来祈祷、庇佑。这个媒介就是巫术,巫术是一种术——通神术,既是感性思维又具有神学理性的特点。
原始人认为自然界是不受控制的,但是他们认为在掌握事物一定的嬗变规律,通过“交感巫术”来控制自然,来造福自己。陈望衡先生曾在文中说:画在崖壁上今天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画,一是将史前通神的巫术再现出来,另外,它本身也是巫术,史前初人试图通过这画再次与神沟通。(陈望衡.《中国史前岩画审美解读》.湖北美术学报,2013年第4期.)他们幻想通过巫术来改变现状,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最为根本的利益为食物,对于原始社会来说通过控制雨水、太阳、刮风是最为直接的。(【英】詹·乔·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p92-127.)
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归纳为原始人不能辨别自己在控制自然的能力方面的局限,认为他们自己和其他人具有某些我们现在称之为超自然的能力。(【英】詹·乔·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p145.)在当时,也就是原始人类通过幻想来维护自己生产、生活正常运行,这是他们对精神的向往、对神灵的崇拜,岩画只是他们的一个美好载体,是艺术的创造。
(三)丰富多样的艺术意味
岩画的艺术性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岩画所描绘的对象为生活和自然环境,统称为生命性的特质。集中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越羁绊的创造力。岩画是靠着艺术想象力使情感具象化。[陈兆复.《岩画:人类早期的视觉表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虽然它朴素,但是很生活、富有想象力,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的最初的“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史前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情况;同时,岩画作为人类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因此它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陈兆复.《中国岩画全集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岩画的艺术性既是创造性的再现也是永恒性的传承载体,岩画的出现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繁荣、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再现,是人类审美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发现岩画的地区分布辽阔,地貌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个系统。其中,北方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较写实,技法大都是岩刻。它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陈兆复.《中国岩画全集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而此次考察的卢森岩画,肯定当属于北方系统。卢森岩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加具有其本身的历史意义和生命意义,其中,尤为神秘的是岩画的巫术意味,众所周知,岩画产生美,殊不知岩画的巫术意味也产生美。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艺术,也为我们留下灿烂辉煌的历史艺术。
这片神秘的土地离我曾是那么遥远,如今,离我这么近,甚至我能透过岩画与过去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史前艺术啊!毫无疑问,这是岩画跨越时空的美学魅力。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最自由的艺术,它具有最原始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陈露阳,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环境美学、园林美学、城市健康景观。发表CSSCI在内论文共计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