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1-09-17渠苏婉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目前针对医学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还不多。本文笔者以医学类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目前医学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渠苏婉(1994-),女,汉族,江苏丰县人,新疆第二医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专任教师,翻译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一、引言

从现有的大学英语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急需培养懂专业、会英语的大学生人才。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很多高校教师都在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做了研究。但目前针对医学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笔者以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部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大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薄弱、动力不足、策略落后,也有医学类院校所特有的个性问题——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过大,无暇顾及英语学习。

1. 学习基础薄弱。相较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偏远地区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地域、经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英语学习环境不佳,学生不能获取足够的英语语言输入,从而导致在入学前英语基础较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 语言输入是第一位的, 也是促进语言习得发生的基础。学习外语的途径主要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但是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如地区经济欠发达,英语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使学生无法从学校获得足够的英语语言输入;其次,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英语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多的英语语言输入。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发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喜欢英语,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外部动机,则是指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者不是对学习感兴趣,而是对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教师等。同时,缺乏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大多数学生的一种普遍现象。首先,偏远地区的大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很难从英语学习中获得自信,因而不能对英语产生兴趣而放弃英语学习;其次,由于学校没有把他们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挂钩,所以没有学习英语的迫切需求。此外,偏远地区大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新疆工作,对英语的使用要求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3. 学习策略落后。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或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大部分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归结为缺乏能力,而实际上是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到底如何去学习。大学生因英语学习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学习策略落后。比如,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字一句地照抄教师黑板上写的或课件上显示的内容,有时甚至不听教师的讲述,只是一味地做笔记。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尽管笔记做得很好,但是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在课下,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也是非常单一,主要是死记硬背,不论是词汇还是语法知识,他们的学习策略主要就是靠背诵。大部分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一些有效策略,如联想记忆、图表归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之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并造成心理压力。

4. 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过大。医学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未来职业的特殊性,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无暇顾及英语学习。医学类专业大多学制较长、课程数量繁多、科目学习难度大,为了通过考试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在多重压力下,医学院校学生为了毕业、就业等,便无暇顾及对英语的学习。英语学习时间越短,进步越慢,成就感越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英语学习,转而学习能够获得成就感的科目。

三、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 实施分层教学,弥补基础差距。分层教学法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果不分层,所有的学生一起上课,那么那些基础较差的大学生就无法跟上进度。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指出,“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级别,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根据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采用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教材及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英语教学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所有基础薄弱的学生聚在一起,便于交流,且水平相当,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不因基础薄弱而自卑,消极被动地学习英语,而是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培养英语学习自信心。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大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满足多样化的大学课堂需求。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并据此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任务,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思考来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课堂活跃的特征,设计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内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在课堂上,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在作业与测试中,对取得进步、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赞扬等;对于不配合课堂活动、不完成课后作业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从外部诱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改善学习策略,促进有效学习。大部分大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自身的学习能力,而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科学培养和正确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此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从宏观上讲,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英语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奖惩、检查等手段让大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教授词汇,并引导学生使用联想记忆法背诵词汇;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以上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因策略落后而造成的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学习效率提高,不过多占用专业课学习时间,从而也就缓解了学习压力。

四、结语

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因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造成的英语基础薄弱,因个人兴趣和现实需要造成的内外动机不足,因缺乏经验和指导造成的学习策略落后,以及因医学学科特点造成的学习压力过大而无暇顾及英语学习。经研究,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的基础差距,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外动机,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多样化需求;学生通过改善學习策略,可以促进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学习压力。以上方法均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和总结,希望能为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蒋苏琴.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和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改模式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10(3):140-143.

[2]史红梅.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9-131.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