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ET油田南七区SⅡ油层水淹状况分析

2021-09-17赵忠晶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淹外层含油

赵忠晶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1)

1 油田地质简况

SET油田南七区位于背斜构造的南部,北起南六区三排,南至南七区三排,东、西至PⅠ组内油水边界线(含东西过渡带一条带),地层倾角西翼3°~7°,东翼0.8°~2.8°,正断层相对发育,走向为北西向。南七区经过了三次加密调整,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布井方式,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井网系统。

SET油田为沉积岩沉积,其中本文即将讨论的S油层组以三角洲内、外前缘相沉积为主,正向韵律居多,砂层均质性差,多见泥质条带、钙质条带、介形虫化石。油层的平均空气渗透率604×10-3μm2,孔隙度为26.4%,厚油层含油性、物性整体好于表外层。岩芯分析资料表明,随着油层厚度的变小,油层平均空气渗透率也在非线性地逐渐减小。该油层的油藏类型以岩性—圈闭为主,少量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圈闭油藏中的厚油层横向连通性比较好,开发比较早,效果也比较好。目前待开发的主要是岩性—圈闭油藏的边缘地带、透镜体油藏的歼灭部分,以及零星分布的规模很小的岩性油藏中的薄差层,这些油藏中的砂体在横向上连通性差,甚至有此口井发育、彼口井砂体都追踪不到的现象,因此这类油层的开发是目前的主要方向,具有很大的潜力。

2 南七区SⅡ油层总体水淹状况

为了增加油田的可采储量,SET油田南七区采用深度处理污水配制稀释弱碱三元体系,主要对南七区SⅡ油层组进行开采。因此本文着重论述SⅡ油层组。该区井壁取芯的目的是:通过井壁取芯资料分析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分析油层岩性特征和流体属性、指导射孔方案编制。

本文统计该区已完成的38口井井壁取芯资料,涵养了纯油区和过渡带,利用录井的核心技术对SⅡ油层进行了水淹程度分析。共井壁取芯2338颗,其中含油1786颗,热解、色谱分析均为2338颗,轻烃分析153颗,荧光显微图像分析787颗。其中SⅡ有效层内井壁取芯为497颗、表外层内为576颗(由于夹层及未解释层的含油性差,对开发的意义较小,以下的分析均未将其统计在内)。

该区三元聚驱主要针对SⅡ油层,该油层的有效层水淹状况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SⅡ油层有效层水淹状况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SⅡ油层有效层的水淹程度以中、高水淹为主,共占总厚度的93.09%,中、低水淹比例较小,占总厚度的4.73%。其中上部SⅡ2、SⅡ4,下部的SⅡ12层相对较厚,为中、高水淹主要集中层,说明厚度较大的有效层动用情况比较好,受效也较好,注采开发效果明显。而中、低水淹层主要集中在物性较差的薄、差层,极个别存在于厚层的有利部位,如厚层顶、厚层底以及厚层层内大于0.3m的夹层内。总体来说,就是有效层中厚层开发效果较好,薄层相对较差,局部有一定的剩余油存在。

总体来说,在有效层中,层厚、岩性较纯、孔隙度、渗透率好的有效层,受效较快,水淹程度大;层虽薄、但孔隙度渗透率好的,水淹程度也比较高,但是不及厚层;层薄,物性条件比较差的,受效也较差,水淹程度相对较低。所以有效层中也有待开发的薄层。

SⅡ油层的砂岩表外层水淹状况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SⅡ油层砂岩表外层水淹状况统计表

由表2可以看出,SⅡ油层砂岩表外层水淹程度以中水淹比例较大,为38.88%,其次为高水淹,占34.22%,中—高水淹共占总厚度的91.01%,中低—低水淹比例也小,说明砂岩表外层在开发过程中动用程度也是比较高的,但不及有效层效果好。统计资料显示,砂岩表外层中水淹程度较高的部位有些位于有效层的上、下邻层或层间,说明该类表外层受邻层水动力的波及的影响较大,而水淹程度低的层多以薄层形式存在,且储层物性较差,受渗透性差的影响受效也较差。

总结起来,在砂岩表外层中,岩性油藏相对发育,受区域及油藏类型影响,较厚的层多含泥或含钙,大大影响了储集能力及渗透能力,砂岩均质性差,连通性也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效也不及有效层好。水淹程度整体不高,但是其中也有孔渗条件好的小薄层,水淹程度也大,孔渗差的层段水淹程度则较低,含油饱和度较高的层还有可能未被水淹;表外层中也有较薄的层、孔隙相对发育,具有一定渗透性的,往往这类层的水淹程度大些;层较薄的、孔隙度、渗透率差的,水淹程度也比较低。因此,表外层中过渡岩性发育的厚层及单独的薄差层,如果含油性较好,则是含油有利层段,可作为下一步精准分层注水开发的重点。

总之,有效层及表外层的水淹程度的区别主要在分层开发注水的机理不同,受效不同,从而引起剩余油分布的不同。简单地说,有效层的孔隙度、渗透性等物性条件好于砂岩表外层,开发容易见成效,但剩余油则广泛地存在。

3 典型井分析

下面将优选典型井进行具体分析,由于该区目的主要是在分析水淹程度的基础上寻找有利剩余油部位,故优选有效层及表外层中的中—低淹层进行分析。

3.1 N7-40-SP2035

SⅡ组有效层解释15层,以中水淹、高水淹为主,中—低淹为辅。

SⅡ4层(井段:973.5~974.6m)(图1),井壁取芯2颗,岩性均为灰棕色油浸粉砂岩。实物观察:含油分布较均匀,欠饱满,油气味较浓,油脂感变弱,物性较好,颗粒明显,具含水特征。井壁取芯热解分析Pg值分别为32.07mg/g、43.74mg/g,Ps为2.17、1.43,计算Som值分别为50.3%、61.1%;为含油性较好的中质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2点:1点反映主峰碳(C19)明显,组分响应值较高,最高达3.2mV,碳数范围较宽(C12~C39),组分损失程度较小,呈未—弱水洗特征(图2);另1点反映主峰碳前移(C17),主峰碳前轻质有一定的损失,致使峰型呈现前三角型,组分响应值降低至1.6mV呈中水洗特征。荧光显微图像分析1点(974.4m),反映储层发光强度中等,主要以喉道状、孔表吸附状赋存,发光沥青含量以水溶烃和油质沥青为主,水溶烃荧光颜色呈绿、黄绿色,油质沥青荧光颜色呈黄、棕黄色,为中水洗特征(图3)。在φ-Som图版上,落在弱水洗区1点(图4)、中水洗区1点。解释该层为中水淹、中低淹。

图1 N7-40-SP2035井SⅡ组上部综合图

图2 N7-40-SP2035井SⅡ4气相色谱图

图3 N7-40-SP2035井SⅡ4荧光显微图像

图4 N7-40-SP2035井SⅡ有效层图版

综合分析认为,SⅡ4层中间有泥岩夹层将该层分为两个小层,上部小层含油性(热解分析Pg值、饱和烃气相色谱组分响应值)较下部小层差,但物性(岩性密度值及自然电位负异常程度)比其要好,下部小层略含泥,单项资料显示上部小层较下部层水淹程度重,因此上部解释为中水淹,下部解释为中低淹。该层尽管较厚,但砂岩均质性差,有效厚度较小,为有效层中的薄层,为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层段。

3.2 N7-20-SP2025

SⅡ组解释表外6层,其中低水淹层2层、中低淹层1层、中水淹层3层。

SⅡ6层(井段:938.0~938.4m)(图5),井壁取芯1颗,岩性为灰棕色油浸含泥粉砂岩。实物观察:含油分布较均匀,欠饱满,油气味较淡,砂岩粒度较细,储集空间有限,相对较致密,物性中等偏差,含水特征不明显。井壁取芯热解分析Pg值为59.88mg/g,Ps为1.41,计算Som值为66.5%,含油丰度较高,含油性较好。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反映碳数范围较宽(C13~C39),主峰碳明显(C17),组分响应值较高,略有损失,峰型呈前三角型分布,为未—弱水洗特征(图6)。在φ-Som图版上,落在未—弱水洗(图7)。综合解释该层为低水淹。

图5 N7-20-SP2025井SⅡ组上部综合图

图6 N7-20-SP2025井SⅡ6气相色谱图

图7 N7-20-SP2025井SⅡ6表外层图版

综合分析认为,该层层较薄,含泥,孔隙发育较差。受岩性影响,电性曲线显示电阻低,10Ω·m左右,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较小,表明渗透性亦差。但该层地热解分析较高、饱和烃色谱分析反映水淹程度较低,含油性较好,说明含油饱和度较高,含油气潜量大,应为受效较差的低水淹层。该层为砂岩表外层中的薄层含油,也是剩余油分布的典型层。此类层在一般解释中均认为是储层物性界限层,也是注水开发中的瓶颈层,尽管多方驱动,但受效结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油田技术专家们一直在对这类层进行研究,力争有所突破。

4 结论

通过对南七区38口新井SⅡ油层水淹程度判别与分析,认识到:该区从纯油区向过渡带,砂体的发育厚度在减小,孔渗条件在变差,含油性也在变差。相应地,水淹程度也有从高水淹到低水淹的趋势。同时,高淹区也有低水淹层的存在,低淹区也有高水淹层的存在,错综复杂。有效层开发程度好于砂岩表外层,这其中厚油层受效程度较高,水淹程度较大,薄差层受效较差,水淹程度相对较低。砂岩表外层中的薄层,多含泥,粒度变细,导致油层渗透率较低,受效较差。因此,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在薄差层,含油性较好、物性条件相对较差的层具有一定的剩余油富集,局部厚层的顶或底部也有一定的富集,这些有利层段将成为进一步精细开发的主力。

猜你喜欢

水淹外层含油
一种溶液探测传感器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水淹吕布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一种购物袋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专题Ⅱ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