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及实效性提升路径探讨
——以《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为例
2021-09-17徐丽娜
徐丽娜,牛 雷
(吉林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指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品德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1-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6-9]。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作为土木工程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超强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以及大局意识[10-13]。无数案例触目惊心,令人警醒,例如Nicoll高速公路塌陷事故、海珠城广场基坑坍塌事故、福建后祠隧道塌方事故、四川都汶高速公路隧道瓦斯爆炸等事故,均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的产生很多是由于勘察不详、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体现“思政”的功能,进而实现知识内化与品德提升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实质性结合。
“课程思政”已经在许多专业课程中相继开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例如,“专业课程思政”需要提升学生哪些能力?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进行实质性融合?如何让“专业课程思政”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对“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本文以“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课程为例,在充分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挖掘,到“课程”和“思政”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活动的设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及完善持续改进策略,寻求“专业课程”与“思政”之间有机结合的方式,探索能够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助推“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拓展,对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科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1.1 课程思政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的学生,随机找到132名学生,做了关于“课程思政认知情况”的课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一共有30道题目,图1是部分调查问题的结果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专业课教师对个人良好品格和行为影响最大,75%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对学生品格培养大有益处,由此可见,在学生心中,专业课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和素养,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内容生硬添加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最为主要的因素,而学生们认为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是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学生们更喜欢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互动讨论等环节进行课程思政的学习。
图1 问卷调查结果(部分)
1.2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中育人目标不充分。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目标很明确,但育人目标并不清晰,虽然有的课程设有育人目标,但多数只是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更没有对育人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也很少有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和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与功能。
(2) 专业课程思政过于显性化。虽然当前许多专业课程开始重视思政教育,但是多数不能达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有的则过于生硬的将思政教育搬到专业课堂上,这种做法倒置专业课程显性化和思想教育隐性化。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曾提出“空气”之喻,“盐”之喻。在专业课程中,应使其在发挥专业技能培养基础上,又潜移默化地发挥德育作用。
(3) 课程思政考核方法不够健全。当前专业课程成绩评定多数以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期末成绩(考试、大作业)组成,虽然部分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积极性,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但是多数以提交汇报的形式展现,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思政活动中,反而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
(4) 教师的育人意识存在偏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具有自觉的育人意识。现阶段对于许多专业课教师来说,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育人意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甚至有的还在课堂上、课堂外出现传播不当言论或者错误言论的行为,没有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路径探讨
2.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步骤
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的提升应该从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出发,通过完善育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多轮课程的实践,实现持续改进,具体实施步骤见图2。
图2 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步骤
2.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方法探讨
(1) 基于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整合和设计。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将重要知识点及对应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和整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个教学内容中,实现树德立人润物无声。表1为“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课程中部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相互融合关系表。
(2) 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政教育渗透。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互联网+”时代课程思政的质量。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如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程、微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学生推送最新的工程事故案例及相关分析、工程领域感人的事迹、伟大工程的纪录片、土木工程领域先进方法和技术等,强调学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
(3) 设置丰富的教学环节。将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程中,与专业学术研究相融合,利用教材、教案、讲义等载体,引导学生将党情、国情、民情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等方式,在传递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同时,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某一基坑坍塌事故,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方面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及灾害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当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可以顾全大局,认真负责,守住底线。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搭建思政能力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思政能力的提升不能靠单一的期末试卷成绩来评价,要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可以适当增加课程讨论、案例分析、工程质量问题剖析、调查问卷等评价形式及所占比重。
(5) 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教师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带动思政课教学整体提质增效,正是抓住了问题根本所在。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融汇古往今来、掌握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的能力,同时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将专业课与思政相融合的能力,达到从“专业化”到“综合化”的升华,在专业课程思政的课堂上不仅体现出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还可以体现品行的厚度,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6) 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多元化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对毕业学生、用人单位反馈结果及跟踪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在下一轮的教学过程中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教学活动等进行持续改进,以实现对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3 结 论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课程为例,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土木工程课程思政的现状,并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步骤;最后,以“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通过改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境、完善评价方式、提高教师思政水平、建立持续改进等为重要抓手,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