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星当追袁隆平

2021-09-17隋喜文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袁隆平追星杂交

隋喜文

袁隆平成功研发的“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从1976年大规模种植到 2006 年止,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億多亩,增产5200多亿公斤。截至2006 年,全球20多个国家开始研究和引种杂交水稻,其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

袁隆平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追星就应当追袁隆平这样的科技之星、英模之星。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焦点中的焦点,科技人力资源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像钱学森、袁隆平、王选一样的德才兼备的科技领军人物,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有些方面崇尚科学、仰慕科技之星的氛围还不浓厚。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中,花样翻新的“选秀”活动,造就了一批追星族,不少青少年把娱乐之星当成偶像崇拜,以“超女”“超男”为楷模,幻想一夜成名,以至于有些青少年为追星荒废了学业。有的青少年不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为何许人,更不晓得钱学森、袁隆平、王选为何许人,却对娱乐明星的一言一行如数家珍。

丰富青少年的娱乐生活是应该的,青少年有自己的喜好也没有错。问题是,不能走偏了。一个社会如果盛行追逐娱乐之星,青年人皆以“学得好不如唱得好”为价值取向,还能有出息、有长进吗?

著名数学家、庞加莱猜想证明者之一、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说:“科学家最大的挑战是持之以恒,静心做下去。”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世上没有一位科学家能一夜成名。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先是当农民,再当科学家,几十年里在田间劳作,直到年逾古稀,仍坚持每日两次下田,为科学事业付出了毕生的汗水和心血。科学之星的奋斗历程艰辛而漫长,其中贯穿着高尚的理想、信念和种种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我们的媒体和文艺作品应当大力宣传科技之星,营造全民族崇尚科技、英模之星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科技发展和事业创新而献身。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复兴有望焉。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读后思考】

1.作者说“袁隆平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的依据是什么?

2.请结合作者的论述,简要谈谈为什么追星当追袁隆平。

3.文章结尾加点的词语“如此”具体指代什么?

4.请简要谈谈你自己对“追星”这种行为的看法。

猜你喜欢

袁隆平追星杂交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袁隆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