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1-09-16李保花
李保花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恰恰与其相辅相成,就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存在很多原因导致学生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受到局限,如果想突破这种局限,那么不仅教师需要重视,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都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387
引言
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人文色彩。教师将人文素养教学渗透至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备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所展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薄弱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促使学生借助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定期组织开展阅读沙龙,让学生分享彼此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在这种相互交流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其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即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或者有意义的书籍拿到教室,然后彼此交换阅读,阅读完成后在一起讨论对书中内容的看法,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能够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最后,为学生定制阅读书单。教师可以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们推荐书籍,为他们定制书单,这样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学生阅读起来自然更加高效了,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挖掘课文内涵,提高思想水平
小学阶段为学生接触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需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为重点,推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发现,文章都传达出健康的人生态度及积极的思想感情,也包括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关键字词等加以品味及分析,促使学生对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将此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内容时,现今的学生由于远离战争环境,而对当时的紧张形势难以形成真切的体会。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热血沸腾、斩钉截铁等关键词语,促使学生感知当时情境下壮士们誓死不做俘虏、保护乡亲们撤退的决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让学生受到壮士们精神品格的熏陶,提升自身人生境界。
三、突出学生的人文属性
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人,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的情况。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整体性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部分学生受自身学习能力水平的限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成绩逐渐落后,学生的个人发展潜能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此,在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的人文属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小学语文人文课堂中的人文属性多样化。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學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接受符合自身发展的语文教学内容。
四、读写相互融合,升华人文修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并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断积累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思维见识后,才能够获得人文修养的升华。另外,仅仅通过大量的简单的阅读并不够,还需要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做到熟练的运用,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素养提升。这就涉及了语文学习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阅读和写作。如果将“阅读”比作“吃草”,那么,“写作”就是“挤奶”。教师在提升小学生人文修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阅读书籍的种类,尽可能的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段,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作品和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五、借助文本,由阅读向写作延伸
深度学习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材就是例子”的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写作素养、技能,模仿课文的某点某段或全篇。如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总述后举例说明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也写一写:“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想发明或改造什么东西来解决生活中的不方便?”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上网查阅更多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再结合查找的资料和生活需求来写作。从读到写的延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纳米技术有更深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材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结束语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诸多方面,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语文教材的应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课堂阅读活动的展开,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可借助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也可借助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培养学生良好人生态度,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禄国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家长,2020,{4}(32):165-166.
[2]任继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4}(07):56+59.
[3]王淑梅.浅议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9,{4}(0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