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微课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6黄幼芬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优势欣赏教学应用实践

摘 要: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融合应用微课,能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立足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了微课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优势,并探寻了有效的教学对策,旨在促进微课在欣赏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微课;应用优势;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73-02

引  言

现代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变革。微课作为一种便捷、新颖的信息化教学媒介,逐渐成为优化美术课堂的有效手段。微课具有多种优势,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一)美术欣赏教学实效低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有些教师习惯于采取面面俱到的讲授式教学,只注重学生绘画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导致出现了重绘画、轻赏析的不良教学倾向。由此,美术课堂常常沦为画画课,欣赏教学流于形式、单调乏味,甚至被其他课程挤压,降低了欣赏教学的实效。

(二)学生参与欣赏兴趣低

小学美术欣赏课中,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不少学生只喜欢绘画,对欣赏活动不感兴趣,加上教师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导致学生往往只凭自己的喜好来欣赏作品,缺乏持久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美术欣赏素养低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难以组织恰当的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容易被色彩艳丽的形象所吸引,不理解什么是优秀美术作品,品味不出美术的韵味。

二、微课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

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微课相融合,不仅能为美术课增添许多亮点,活化欣赏形式,还能借助多样化的课堂呈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美术欣赏的趣味性,激励学生深入了解美術名作的创作背景,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直观性

美术教师结合多媒体展播,创设微课情境,有助于搭建动态化课堂场景,提升欣赏教学的直观效果。同时,教师引领学生融入佳作欣赏情境中,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品析美术作品,进而加深他们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三)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性

美术欣赏就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创新应用微课,能提升欣赏教学成效,发掘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美术审美和创新思维,使其深入探究作品中呈现的典型意象和意境,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审美能力。

三、微课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应用微课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合理整合和运用文字、图例、音频、视频、动画和游戏等教学资源,可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加有趣,能为学生创设更为形象贴切的美术学习场景,进而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例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凡·高的成长”微视频,让学生熟悉画家故事,提高欣赏的兴趣。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向日葵的实拍图例,引导他们观察向日葵的色彩和线条,获得对向日葵外形特点的初步认识。再次,教师展播了“画中之话——凡·高与向日葵”微课,引导学生在生动的微课情境中开展名家画作欣赏。学生饶有兴趣地一边观看一边想象,表现出极大的欣赏热情。于是,教师顺势鼓励学生结合视频说一说画作中蕴含的具体含义,体会作品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进行模仿绘画,并让学生把自己在绘画活动中的感受分享给同学。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创设微课欣赏环境,指导作品欣赏和模仿绘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应用微课精选教法,突破欣赏难点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恰当利用比较、讨论、游戏等多样化教法,激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帮助学生解决欣赏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巧妙应用微课,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美术欣赏课中只利用课本资料进行授课的不足,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成动态,灵活调控欣赏时长,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升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例如,在“形色协奏曲”教学中,为指导学生欣赏抽象画,领会自然美和意境美的变化,教师可以展播“名家作品欣赏”微课,选取、整合贾又福的《太行印象》、卢禹舜的《向阳花开》、吴冠中的《双燕图》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认识作品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动态微课的着重呈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画家都紧抓树的特点,应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树的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应用微课整合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

教师要通过微课整合丰富的欣赏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美术认知。首先,整合课本中的优秀作品资源。教师应结合日常美术教学,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中外美术作品案例,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优秀作品的形似与神似特点。其次,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与美术微课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认知度,促进其艺术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欣赏风景画时,教师可以通过穿插音乐微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留心关注自然景物和建筑艺术资源。现实生活中美丽的自然景物和富有艺术美的建筑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将山川、河流、森林等景物,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等资源,有意识地设计制作成微课,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师要利用好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微课欣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发掘乡土文化资源,赏析民间特色艺术,领略地方风土人情,不断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兴趣,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应用微课设置专题,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专题性欣赏活动,指导学生围绕特定的、典型的作品类型进行合作赏析,以此优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各个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设置不同层次的专题欣赏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美术欣赏能力。

针对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其参加实践性专题学习活动,激励他们在小组合作实践中达到欣赏学习的目的。例如,在二年级《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欣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色点密度的控制和颜色的组合搭配,学会合理组合彩点颜色,教师延伸设计了“多彩的传统建筑艺术”微课,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合作欣赏,使其学会观察和比较,了解传统建筑色彩艺术,从而激发其对祖国绚烂多姿的建筑文化的热爱,并在拓展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展“谈习得、说感受”写话竞赛,鼓励他们尝试发表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例如,在五年级《同一幅画——色彩的秘密之冷暖》欣赏学中,教师选取了“色彩的冷暖关系”欣赏专题,并借助微课融合“冷色、暖色的含义”“大自然中的冷、暖色调及案例”“冷色调中的暖色调、暖色调中的冷色调”等素材,启发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通过了解色调知识,学会辨别冷暖色,认识到冷暖色的内在情感表达,学会利用色彩来表达个性和情绪,在合作交流中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结  语

总之,教师应用微课媒体创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富有趣味、灵活多样、灵动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并逐步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湛娟娟.微课在小学美术创新型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9(07):83.

作者简介:黄幼芬(1975.2-),女,福建霞浦人,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应用优势欣赏教学应用实践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数字化新媒体时代动画广告的应用优势探析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