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经验看我国体育信贷发展
2021-09-16李佩璟王浩羽
李佩璟 王浩羽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体育产业迎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民生改善,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但体育产业仍存在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贷款风险较难评估的状况。本文对国际体育一些成熟的信贷案例及我国体育产业贷款的现状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对中国体育产业信贷模式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国际体育信贷经验
国际体育信贷已有较为固定的模式,虽相对成熟,但信贷的对象本身资产质量较高或运营能力较强,或要求具有相当实力的抵押或担保。
银行信贷业务——意大利体育银行
意大利体育银行的信贷业务板块中有三种针对体育场馆的贷款业务,分别是普通抵押贷款、普通私人体育特许文件贷款以及地方机构的普通贷款。前两者面向私企和公共机构,后者面向地方政府机构,贷款用途均限定于建造、翻新以及装修体育设施,期限均为20?25年。面向地方政府机构的贷款利率要比前者低约3个百分点,且免税。但贷款对象也限于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或当地政府相关机构,对于保证金、抵押物及担保人(机构)具有一定要求。
银团贷款——美国职业联盟
银团贷款是指由多家银行联合向某一借款人贷款,是美国体育职业联盟主要融资方式。例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贷款银行是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联盟通过使用国家媒体合同等抵押品来建立贷款池,以获得相比单一球队更好的信贷条件。
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及美国职业棒球大联(MLB)设立信贷便利(Credit Facility),由联赛牵头发行结构化金融产品,基础资产为所辖球队未来的电视转播收入及商业赞助,再向俱乐部发放贷款,以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NFL是第一个采用集体贷款池的联盟,以NFL媒体合同和特许经营权作为抵押,利用其“G-3”贷款基金(NFL宪法和章程,1999年G-3决议)帮助个人球队资助新的体育场建设。由于NFL一个球队的资产价值超过10亿美元,因此银行很少担心发生违约事件时会无法收回资金。如果团队违约,可以将其出售,并从销售收益中偿还银行。
球员抵押贷款——英超
球员抵押贷款是英超俱乐部广泛使用的贷款方式,通过将球员作为担保物抵押给银行获得支付球员转会费的贷款。银行根据球员估值模型进行判断,提供相應贷款金额。俱乐部向银行每赛季支付一定费用,获得使用球员的权力,球员转会交易后俱乐部向银行还清贷款即可。
电视转播权、债权抵押贷款——皇家马德里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在2009年曾使用未来电视转播权收益进行抵押,向西班牙储蓄银行BANKIA集团下属马德里银行借贷7650万欧元,用于签约球员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与多斯·桑托斯。2011年,西班牙储蓄银行BANKIA集团使用包括皇马俱乐部和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持有公司ACS建筑集团在内的总价772.85亿欧元的债权向欧洲中央银行进行借款,债权中包括将两名球员进行抵押。
政府担保贷款——西班牙政府
2020年,因疫情影响,皇家马德里经营亏空,西班牙政府出面进行担保,使皇家马德里获得2.05亿欧元的资金。西班牙政府曾于2020年3月出台“ICO”计划(Instituto de Crédito Oficial,简称ICO),旨在减轻企业及机构遭受的疫情影响。该计划由西班牙中央政府提拨2000亿欧元,其中1000亿元用于企业信用保证及贷款,由西班牙经济部国家信贷局先提供200亿欧元信贷担保协助困难企业,向银行承担所有西班牙国有企业贷款风险,自营及中小企贷款担保比例为80%,大型企业担保比例70%,担保年限最长5年,通过ICO进行贷款的银行需支付1.2%?2%的手续费。
我国体育产业信贷发展
我国体育信贷的发展过程中,政策的推动更先行一步,在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2011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着重强调了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以实现扩大、盘活体育资源的目的,激发了社会投资兴建体育设施的积极性。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后,投融资行为逐渐增多,招商银行与北京市体育局于2014年5月签订了长达5年、金额高达8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至今共计发生体育相关融资事件近两千起,但信贷业务方面始终发展缓慢,鲜有成功案例。
体育产业贷款整体谨慎
从各行业人民币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角度看,2010年至2017年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在所有行业中始终保持同等位置,2017年人民币贷款余额3739亿元,占比0.32%,仅高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1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24%),教育(0.3%);贷款余额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制造业(135481亿元,占比11.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9985亿元,9.31%),批发和零售业(84746亿元,7.17%)。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业通过贷款获得资金的比例相比其他行业低很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虽然整体金额仍在上升,但占比从2016年开始下降,即贷款更多地流向其他产业,对体育产业的贷款谨慎放缓。虽然从国家政策方面不断提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给予金融支持,但由于体育企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效可抵押物以及专业担保机构,以及体育产业各细分行业多,情况相对复杂难判,银行贷款也逐渐趋于谨慎,体育企业贷款相对较难,或可贷金额较低。从数据来看,自2012年开始,体育产业通过贷款获得的资金增速也呈现逐渐放缓的态势。
倾向于向大规模企业贷款
从企业规模角度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大型企业在2019年底时的贷款余额最多,约246亿元,占比达到了41%,也说明了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金融机构的贷款仍倾向已经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
截至2011年底,中型企业的贷款超过了大型企业,达到了371亿元,占比35%;小型企业也与大型企业贷款相差不远,分别为321亿元与359亿元,占比31%、34%。到2014年底,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贷款余额超过大型企业,达到839亿元和691亿元,占比38%、31%。能够看出此阶段开始金融机构逐渐青睐于向有一定规模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贷款。向微型企业提供的贷款自2012年开始出现,至2014年底占比一直保持小幅上升,达到1%左右;到2015年、2016年占比约1.5%?1.8%,余额为39亿元、53亿元。
体育概念板块企业以短期担保性贷款为主
根据目前A股市场体育概念板块49家上市企业在2018年末的借款情况来看,整体以短期借款为主,总计余额达到476.76亿元,长期借款余额总计300.04亿元。长期借款主要形式分为质押借款、保证借款、信用借款及抵押借款。四种形式中主要是担保类借款,其中又以质押借款为主,余额达到85.67亿元,占比约29.7%;其次为抵押借款,余额84.67亿元,占比28.22%;保证借款、信用借款分别为78.65亿元与51.06亿元,占比为26.21%、17.02%。短期借款的形式有质押借款、保证借款、信用借款、抵押借款、多項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不同形式的短期借款中,以保证借款最多,余额达到189.09亿元,占比42.55%;其次为信用借款,余额约123.31亿元,占比27.75%;最少的是多项担保借款,仅有7亿元,占比1.6%。
可以看出,体育企业的借款方式仍主要是以质押、抵押及保证借款为主的担保性借款,在体育企业获得借款的过程中,仍需要有效的抵押物、质押物担保人等做出相关保证。
我国体育产业信贷之路探讨
概括而言,我国体育产业信贷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改革过程中未能将市场化业务剥离。体育产业的改革缺少较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将能够市场化的业务剥离出来转为企业制,专注于经营,或整体转为企业制,建立多元产权、实行股份制。多以行政力量整合,事业性质过强,事业与产业职能不清。二是缺少优质资产。体育产业无形资产较多,同时因未能剥离出来而无法运用,体育产业很多无形资产缺少明确的规范管理,标准不明;运动员价值也相对较难评估,缺少具有专业性且具有威信的评估机构,对于估值合理性无法判断,最终造成没有优质的资产抵押能够进行信贷。三是缺少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担保机构。我国目前针对体育产业的担保机构较少,缺少专业性,同时因政策规定政府不得为任何企业进行背书等规定,无法借鉴意大利体育银行信贷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是发挥体制优势,由地方政府与地方银行针对体育产业细分市场共同推进体育信贷发展。除此之外,还可借鉴美国银团贷款模式,由多家银行组成银团,由协会出面或俱乐部自行构建贷款资金池,通过抵押转播合同等有明确稳定未来收益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再合理分配,通过成功案例带动整体体育产业信贷的发展进程。另外还需构建信贷信用增强结构,建立专业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对抵押资产等增强信用保障,政府将设立的专项资金部分作为为符合一定标准的中小体育企业的担保资金,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撬动银行资金进入体育产业。
(李佩 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体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王浩羽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总监。本文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