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2021-09-16唐晓巍孟令军
唐晓巍 孟令军
摘 要:优秀的职业精神会使医务工作者明白工作中自身肩负的责任,更能理解患者的需求与感受,从而真正做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医学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对提高医疗工作者知识技术水平,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作用。该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并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提出了可行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精神 医学人才培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5(b)-0193-03
Study on the Path of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TANG Xiaowei MENG Lingjun*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6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professionalism will enable medical workers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responsibilities in work,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eds and feelings of patients, so as to truly serve patients better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s the cradle of training future medical worker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level of medical worker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use and maintaining social harmon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in mos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methods and path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 Training path
无论社会处于何种时期何种状态,医务工作者都起着守护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医务工作者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肩负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优秀的职业精神会使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更能理解患者的需求与感受,从而真正做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医学高校作为培养医学生的摇篮,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深化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精神及医学职业精神
职业是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1]。
职业精神则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不同的职业分工下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2]。
医学职业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又包括人文精神,二者相结合,缺一不可。合格的医生应该同时拥有坚实的专业能力、勇于承担的担当、对工作内容保密的能力、利他主义精神、诚实信用、廉政、遵守伦理准则、遵守道德以及职业责任感[3]。对于医者来说无论何时何地病人的利益都优先于其他。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块及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教育模块[4]。其中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通过研究形成能力提升工程指南和各項活动实施方案,让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地参加相关各项活动,从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2 现阶段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的问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国内若干医学高等院校本科在读学生共634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约3成受访学生对职业精神概念不了解[5]。虽然研究的样本量并不多,但研究抽样的医学生大多来源于国内知名医学高等院校,此类院校的学生质量及教学水平可代表我国医学院校的较高水平,此类医学院校中仍有部分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不了解,大多数普通医学院校在校生对于职业精神的了解情况可见一斑。现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方式仍存在许多问题。
2.1 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比重失衡
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高校为保证学生就业及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在课程设计方面更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而轻视人文教育。据文献表明,以“学校的培训计划”和“课程设计进度表”为关键词对国内20所医学高等院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其中仅不到一半的学校开设了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相关课程及课外实践相关课程,且大多为选修课,学时数均大幅少于医学专业课[6]。这样失衡的课时比重,虽然能让学生掌握坚实的医学知识,但无法让其全面了解未来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也无法充分体验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2.2 师资团队专业与实践存在分离情况
由于医学的专业性要求,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师大多选用高学历人才。这样的教师虽在医学专业方面知识储备充足,但不一定有充足的社会经历,而且我国有部分讲授医学职业精神课程的教师源于转岗[7],这种情况下教师并不能将医学职业精神真切地传达给学生。
2.3 职业精神教育途径较为单一
大多数医学高校对于专业医学知识的教授途径仍是以网课教育、课堂学习及临床实习等传统途径为主。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方式尚且如此,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更是单一。职业精神相关课程课时较少的同时,医学专业课上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专注于专业知识教学而忽略职业精神的培养。临床实习中医学生虽能接触到真实医务工作,但医院导师也尽可能地以传授临床知识技术为主,而少有深度职业精神方面教育。
3 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3.1 调整课程设计,平衡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
学高等院校可以从大一开始在课程设计中就增加人文教育的比重,将职业道德教育相关人文教育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排进学生的课中,让大学新人从开始就打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课程展开。
3.1.1 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类课程
法律所禁止的便是道德所禁止的,法律所倡导的便是道德所鼓励的。医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规避风险,也能让医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了解并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3.1.2 真实案例及分析相关课程
真实案例及分析课程应不仅包括医学技术相关,更应包括医学人文相关的课程。相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代表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过程及最终结果,学生真切参与到案例中来。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3.1.3 医学心理学相关课程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疏导自身医务工作带来的压力,实现医者的心理健康的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真正做到“以患者的利益为优先”,实现坚持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原则。
3.1.4 人际沟通及语言类课程
有研究表明,近3成的护士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8成左右的护士基本不了解交流沟通方式。学习表达与沟通十分必要。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提高沟通的能力及效率,及时解决患者需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耐心、责任心,实现引导学生自身医学职业精神的养成。
课程的结课方式不仅局限于传统方式,如考试或论文。可以利用体验感更深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及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加强自身感受,引导学生了解并牢固职业精神。
3.2 丰富师资团队,利用实习平台,双导师引导职业精神的确立
教师引进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有相关医务工作經验的人员比例,或者邀请本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为学生授课。也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医务工作者来学校开展培训或讲座,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地气、更接近真实工作情况。学习过程中,由有经验的教师从自身经历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更加有说服力。
临床实习平台方面,医院导师就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医院导师要首先转变心态,将学生从“孩子”的身份中脱离出来,将其认定为“实习的医务工作者”,用真实的工作要求约束学生,让学生深入地参与到科室工作中去,将真实工作内容以及需要面对的困难及解决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予以正确引导,从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3.3 充分发挥课余时间及学生组织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与教师相比,学生们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更长,更能接受同龄人的表达方式及意见。学生组织作为学生们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均由学生自愿参加。一所高校大大小小的学生组织可以多达几十个。学生组织活动多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亲自参与完成,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及参与感极强,活动后影响也较为深刻。由学校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如社团自行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与医疗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及有组织的参加实习医院的社会医疗服务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自己参与的活动中直观地了解更多未来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困难与成就。通过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的价值,有助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职业精神的养成。
在教师完成课上对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学生组织将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到医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学校实现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全方位职业精神地培养。
3.4 注重“仪式感”进一步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
“仪式感”就是把某一个时刻变得不同,仪式感是强调及铭记某一时刻或者某一行为的最好方式。解剖课上对大体老师的鞠躬,强调的是感谢大体老师不畏传统与世俗而给我们真切了解人体的机会;实验课前签署保证遵守动物伦理承诺,强调的是要爱护动物敬畏生命;正式执业之前的“医生宣言”“护士加冕”,强调的是身份的转变,白衣执甲那一刻起便要肩负医者的责任。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创造仪式感,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3.5 利用“榜样的力量”及科技多元推进职业精神培养
科技带给人们更多了解世界的通道,学生作为青年人更喜欢使用这样的方式快速了解世界。医学高校可以利用微博、抖音、知乎、微信等学生常用的平台宣传典型人物的典型案例,如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代表83岁仍为抗疫通宵赶到武汉的钟南山院士等。以榜样的力量正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4 结语
医学职业精神不仅影响其医务工作者本身职业生涯及发展,更肩负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甚至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丰富和完善医学生“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中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通过形成并实施医学精神培养具体方案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务工作者,以服务一方人民,造福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 薛栋.职业精神与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现代教育管理,2017(5):105-111.
[2] 申文姣,基于职业精神的高职课程发展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 宋文文.“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20.
[4] 孟令军,宋耀新.“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样本[J].医学教育管理,2017(4):254-258.
[5] 唐华,王延平,周栋,等.令人忧虑的问题:对一次医学生职业精神认同调研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2018, 39(15):51-54.
[6] 张丽丹,薛红漫,程玉才,等.对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科技文汇,2020(32):105-106.
[7] 朱琳,王羽晴,周萍.从”抗疫”谈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20(1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