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死去的动物“活”过来

2021-09-16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8期
关键词:福尔马林供图昆虫

非遗中的科学

从渺小的蚂蚁到巨大的鲸,想留住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就需要标本制作师通过不同类型的标本,尽量留住每一种动物生前的样貌。可以说,每一类动物标本的制作,都是工艺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中国标本制作传统技艺素有“南唐北刘”之誉,为了探寻标本制背后的科学内涵,知力记者走进清黎阁北刘动物标本制作处,和非遗传承人聊聊标本制作技艺的故事。

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创始人刘树芳为清代宫廷所做的动物标本(供图/刘嘉晖)

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刘汝淮、刘汝英为国家领导人制作的小青马标本,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刘嘉晖)

动物标本制作的“花花世界”

大家每每去到博物馆,总是被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标本所吸引。其实,标本可分为五大类:泡在“水”里的浸制标本(如鱼类、蛙类、乌贼、海参等);“巧夺天工”的干制标本;制作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大型鱼类标本常用的剥制标本;没有“肉”的骨骼标本和玻片标本。这便组成了丰富多样的标本“花花世界”。

浸制标本:让动物“活”在瓶中

对于水生动物来说,由于它们的柔软身躯在干燥状态下不易保存,因此只能泡在“水”中。但是,此水不是真的饮用水,而是由防腐杀菌的酒精或甲醛的水溶液(即“福尔马林”)制成浸制标本。

浸制标本的历史悠久,古代就曾利用烈酒中的高浓度酒精充当临时防腐剂。而酒精的防腐原理和后来问世的福尔马林类似,都是破坏肌体中的蛋白质,杀死细菌。尽管装在玻璃瓶里的福尔马林容易让标本褪色,還会发出刺鼻的气味,但是如果想要完整地保存柔软的动物遗体、内脏器官,浸制标本仍然是不二之选。

泡在高浓度防腐剂里的浸制标本,不会受到细菌的破坏,可以长久保存

昆虫标本属于干制标本,又叫针插标本

由动物标本制作技师刘树芳制作的亚洲象标本,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巨型剥制标本,现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供图/刘嘉晖)

慢工出细活的干制标本

对于昆虫来说,最适合它们的标本制作方式莫过于干制标本了。昆虫标本属于干制标本,又叫针插标本。先用化学药剂快速杀死昆虫,然后用细针慢慢地穿透昆虫身体,再钉在底板上固定,之后烘干或者风干即可。由于昆虫体型小,少量体液在干燥过程中就蒸发掉了,只剩下那些不易腐烂的组织。对于有着细小翅膀及触角的昆虫来说,在制作中就需要用细针来固定,从而保持相对自然的状态。

“脱胎换骨”的剥制标本

对于最有冲击力的剥制标本,制作技艺就要相对复杂,既需要了解动物的解剖学特征和生活习性,还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巧和艺术修养。剥制标本的实质就是要将动物尸体内的肌肉、骨骼、内脏和皮下脂肪等完全掏空,只留下体表的皮毛、鳞片和犄角,再整形成生前的样子,可谓是除了留有表皮外彻底地“脱胎换骨”。

在现代的剥制标本工艺中,动物遗体毛皮经过鞣制(使生皮变成革的物理化学过程),转化为柔韧有弹性的熟皮,能长久保持鲜活。内部则用树脂、石膏或玻璃钢等材料,制成尺寸贴合动物身形的整块“假体”,再套上皮毛,便呈现出了逼真的肌体层次,而且不易走形。标本的眼睛,也从玻璃球换成根据标本形态专门定制的假眼,使之更加炯炯有神。

动物标本与化石标本

和化石标本相比,动物标本更具有直观性和冲击力,因为它不需要后期借助科技还原其原貌,它本来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保留了它生前的所有特征。制作标本主要是为保存动物的生物学基本数据,包括外形轮廓、解剖学结构、分类标志、自然生活状态等各种要素和信息。这些信息为动物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最为直接的实物依据。

动物标本是一件艺术品,只有通过展示才能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的珍惜。死去的动物不会说话,但动物“复活”后,却能告诉人类,要好好保护其他活着的动物。这是一种微弱又巨大的声音。

(责任编辑/陈天昊 美术编辑/周游)

北刘动物标本制作第四代传承人刘嘉晖在制作雪豹标本,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入选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供图/刘嘉晖)

猜你喜欢

福尔马林供图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岁供图》 马菁
借昆虫上课
冰冻冷藏解剖台在解剖实验室的应用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弹劾
图 鉴
图 鉴
改良外科手消毒液喷嘴在固定标本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