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大脑味觉的奖赏机制
2021-09-16洪嘉君
洪嘉君
进食过程的“守门员”和“教练员”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是故意控制,我们对好吃的食物总是“欲罢不能”。事实上,哪一类食物“好吃”,早已被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有一种源自进化论的假设认为,对食物好吃与否的敏感性,正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优势特征。
味觉是人体接触食物的第一个环节,甜味使人愉悦、酸味使人皱眉、苦味使人抗拒。可以说,味觉扮演了一个相当可靠的“守门员”角色,是它最先反馈给人们某种食物是应该大快朵颐,还是应该小心食用。
人类大脑进化出了一套奖励机制,来鼓励人体多摄入有利于存活、生长和繁衍的食物
在食物、情绪和进食行为的过程中,大脑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打个比方,如果把味觉看作是“守门员”,那么大脑其实就是“教练员”,它对味道自有看法。一种食物是否“好吃”,它的标准是什么?用酸甜成鲜来形容都不准确,毕竟人的口味各异。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隐藏在大脑里。对人类而言,有利于存活、生长和繁衍的食物,就是人体必须的食物。为此,大脑进化出了一套奖励机制来鼓励人体多摄入这些食物,这就是“好吃”了。这套机制通过感受味道、强化感知并正面引导的路径来确保目的的达成。
味觉信号的传输路线
大脑的惩罚机制远比奖励系统复杂,它会调动全身来对抗
味觉从舌尖到大脑要走多远?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中的某些结构和舌尖上的味觉感受器相互作用,是产生甜味的原因。在这个情景中,甜味和能量产生了某种相关性。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品尝到甜味是一种正面的心理体验,会被潜意识记住并反复追求。同样的道理,蛋白质的“鲜成”味道、脂肪的特殊“香味”也在暗示大腦,这里有能量!
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与味觉受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味觉信号就会变身电信号,通过与味觉受体细胞相连的神经传入,经过几个信号中转站,最终到达大脑。例如,甜味被味蕾中的甜味感受器感受到,通过相连的甜味专属通道传入神经节;接下来,进入掌管味觉的孤束核,再经过一级神经元的中转,最终抵达大脑的味觉皮质。
甜味会激活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多巴胺通过刺激给人带来愉悦感。随着甜味进入口腔,舌尖的感受器将甜味传送到大脑,大脑随即启动“奖励”模式,多巴胺被神经细胞大量释放出来,人的积极情感得到强化。大脑不断地暗示我们:“你需要甜味,你需要甜味,你需要更多的甜味!”
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
但是,这并不是说奖励机制的反面就是神经细胞会分泌和多巴胺类似、但功能相反的“消极”神经递质,让人觉得情绪消极。大脑的惩罚机制远比奖励系统复杂,它会调动全身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好吃”的食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比如,在喝很苦的药时,药物经过舌根,一开始会感受到苦味,但是在长久的刺激之下,往往会泛起一阵恶心感,甚至呕吐。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味觉已经融合为大脑奖励系统中的一种,它帮助我们选择判断食物。“好吃”的食物可以产生令人感到心情愉悦的多巴胺,“不好吃”的食物则会抗拒。大脑透过奖励系统帮我们筛选吃进去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吃到对身体产生伤害的食物,还能透过味觉来调节自身的正面情绪。
(责任编辑/高琳 实习编辑/区佩怡 美术编辑/周游)
知识拓展 什么是多巴胺?
人类的大脑拥有900亿个神经元,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各种复杂的神经功能,全靠各种各样的突触,尤其是化学突触。为了在不同的突触之间传递不同的信号,人脑能够合成和释放上百种神经递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多巴胺。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大脑里有好几个区域生产多巴胺,比如黑质和腹侧被盖区。
大脑的黑质和腹侧被盖区可以产生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