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遨游贝类大世界

2021-09-16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8期
关键词:贝类贝壳标本

上海国际贝展上展出的形态各异的贝类

贝展,源自欧洲的“上流生活方式”

近现代的贝壳收藏起源于15~17世纪的欧洲,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开始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广开的海路与探险不仅带来了香料、矿石和茶叶,还带来了产自异域的奇特生物。贝壳因其种类繁多、色彩绚丽、坚固耐存且充满神秘感而逐渐受到社会名流的青睐,各种新奇的藏品一时间成为拍卖会上的宠儿,许多贵族甚至王室成员还拥有自己的贝壳陈列室。这种展示活动就是现代贝展的雏形。

1594年的贝类艺术品——鹦鹉螺杯

随着欧洲各国自然博物馆的建立,相对私密的展示活动逐渐被开放的大众展览所取代,普通人可以随时去博物馆参观、学习,极大地推动了贝类学的发展和贝壳知识的普及。18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使渔船的捕捞技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贝壳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加入到贝壳收藏的队伍中,定期举行展示交流活动——即贝展,这种形式一直被保留到今天。

从宝岛吹过来的收藏风

其实,中国人收集和利用贝类的时间非常久远。考古发现,石器时代就有海贝做成的项链。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贝壳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称为贝币;在云南、贵州等地,贝币使用及贮藏一直延续到西汉。现在,凡是与钱或价值有关的汉字中,都有个“贝”字旁,例如:“货”“财”“账”等,这都源自古代贝币的使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台湾开始掀起赏贝、集贝的热潮。到了80年代,台湾地区的贝壳收藏之风开始吹进大陆,在沿海城市中诞生了最早的一批集贝者,他们开始自发地学习贝类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收藏活动中。

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让贝类收藏搭上了网络的快车,中国的贝类收藏群体迅速“富集”起来,形成了一个叫作“贝类爱好者”(贝友)的群体。

1957年河南出土的西汉时期嵌贝鹿形青铜镇

21世纪,中国贝壳收藏的“井喷”来临

2008年,几位年轻的贝友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贝类标本展,此次具有“实验性”的活动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贝展的前身。后来,除了藏品展示和交流之外,贝友会还安排乘船出海采集贝类标本等一系列带有科普性质的野外活动。2017年对于中国贝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年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美国等多位国外的贝商及学者参加贝展,在极大丰富了国内贝友眼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021年8月,贝展组委会再次启动上海国际贝展,邀请专业的团队在现场开辟独立的科普讲解区,不仅有内容丰富的贝类科普主题展板、实物标本展示,还有专业的老师全程讲解贝壳知识,贝类大咖精心准备不同主题的贝类知识讲座。无论提出任何与贝壳有关的奇思妙想,在这里都可以得到专业的解答。

國内外的贝友在贝展上进行沟通与交流

上海国际贝展上展出的艳红棘螺

2021年上海国际贝展纪念章。2021年3月,一支数量惊人的海蜗牛大军“光临”海南,其规模堪称历年之最,贝展组委会成员不但采集到了活体标本,而且通过镜头记录下了它们的特殊习性。于是,世界首款以海蜗牛为题材的贝展纪念章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提升年轻贝友,尤其是儿童贝友的参与感和融入感,贝展还设置了小小收藏家展示区活动,为小贝友提供专属展桌,分享贝类收藏。让小朋友们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更加注重地球的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海国际贝展争做集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大规模贝展盛会,为大家提供近距离观察世界各地珍奇贝壳标本的机会,在感受奇妙海洋贝壳世界的同时,还能增进对海洋环保、贝类科普知识、贝壳文化的了解,在炎炎夏日给大家带来科学和艺术的熏陶。

(责任编辑/王佳颖 美术编辑/李子夜)

猜你喜欢

贝类贝壳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银贝壳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原来你是这样的贝壳
贝壳里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