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学”联动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2021-09-16侯宝坤上海市向明中学200020
侯宝坤 (上海市向明中学 200020)
学生个体、同伴和教师三方协调互动直接关系着课堂学习的效果.建立“学生—同伴—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实现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与互动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结合,实现学与教的协同运作,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
1 “我学”开局厚基础
对学生个人,第一步要进行“自我学习”,简称为“我学”.这个过程具有原生态性质,知识获得带有个人特征、受个人的知识取向影响明显.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视角会有所不同,“我学”的过程会呈现丰富的变化,结果的理解也深浅不一.“我学”是一切学习互动的基础,是学习对话得以进行的保证,是学习进一步深化的前提.“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善动脑、勤探究的良好习惯.
学生首先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帮助理解题意,有学生基于几何性质取向:设椭圆C的右顶点为A,根据对称性,得∠QFA=45°,求出l的方程为x+y-1=0,这个方法逻辑推理比较深刻,减少了计算量.也有学生基于向量性质取向:设直线PQ方程为x=my+1,列出方程(x1-1)(x2-1)+y1y2=0,代入直线方程得(m2-1)y1y2=0,求出m=1,最后求得直线方程,几个结果相互作用,计算过程多.
学生只有经历“我学”,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才能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见解,才能有与学习共同体成员交流对话的基础,以及思维碰撞的可能,才能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讨论交流中,才能对各种不同见解有包容有汲取,才能深入到知识的各个方面.否则,只能是课堂学习“看客”不是思想的交流者,缺失学习在场,也就很难得到学习力的真正提高.
2 “共学”推进广交融
“互助共学”就是学习共同体中同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共同交流式学习,简称“共学”.“共学”是学生课堂学习力提高最重要的途径.当学生经历互助共学时,学生要经历倾听与辨别、讨论与反思、吸纳与发展三个过程,对照自身的观点并借鉴同伴的思想,这时的课堂学习是互动及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外在环境触动下的主动提升的过程.
问题2已知A(1,0),∠BAC=60°,△ABC的外接圆为x2+y2=1,求边BC中点P的轨迹.
“共学”过程中,学生既要讲清自己的问题与观点,也要倾听同伴的想法与理由,要审视、反思、取舍、鉴赏,促进了知识理解的深入与深刻.这里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学习同伴间的探讨与合作、修正与扩充.学生间互相依靠、互相挑战、共同合作、一起创新,特别是学生都认同的问题,同伴之间的交流会更深入,各种思想交融,认知也随之深刻.由同伴认同带来的精神愉悦,不仅带来学习力提升,更能促进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康.“学会学习”的种子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萌芽、生根.
3 “助学”升华掀高潮
当学生的“我学”“共学”出现困难、不足,学习难以继续进行,或是缺乏共同话题,无法重启新一轮学习活动时,要及时推出“教师助学”,简称“助学”,帮助学生打开新的学习局面,把课堂学习再次引向深入.
对上述问题2,在学生以为问题讨论完美时,教师抛出问题:“求轨迹方程时,经常会出现什么失误?
基于教师助学的课堂学习是对学生“我学”“共学”的再触动与再丰富.当学生学习偏离了知识学习的核心,或者缺失共同关注点,或者存在困难时,教师要以“助学”形式去引导学生.依靠“助学”再次启动新的“我学”“共学”环节,掀起新的学习高潮.教师大胆实施“生成性”教学,积极面对学生,并不时地激发学生的知识生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深入,实现课堂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学习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教师层面的“助学”补充与深化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学习.
以“我学”方式,学生自觉地深厚所学知识的基础,触发对知识的原初体验,为学习深入提供入口.以“共学”方式,触动学生的集体学习,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争论、合作共赢,拓展对知识的理解视角和理解深度.以教师的“促学”方式,带动学生深度思考,加强思维的深刻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本质把握.“我学”“共学”“助学”协同作用、相互推进的学习方式,建立“学生—同伴—教师”三方联动学习共同体,是保障课堂学习力提升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