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视角下的绿色交通发展路径探究

2021-09-16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刘静

区域治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交通网络私家车电车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刘静

城市化建设虽然为经济、社会带来了发展,但也让群众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秉承低碳环保理念进行绿色化交通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居民出行困难、生活环境污染等问题,优化交通设施运行效果。因此,应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交通的路径,以顺利地完成交通体系绿色化建设,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

一、低碳视角下绿色交通发展需求

低碳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低,而交通体系运行所排放出的温室气体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比较大。因此,在低碳视角下,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需求在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此背景下,绿色交通是指一种具有缓解拥堵、降低污染作用的多元化交通运输系统。从低碳视角来看,人们需更加侧重于对交通运输系统运行排放量的管控,因此,结合绿色交通的作用,可以降低碳视角下,绿色交通的发展需求如表1。

表1 低碳视角下绿色交通发展需求表

二、基于低碳视角下的绿色交通发展路径探究

(一)加大动态交通网络建设力度

动态交通网络主要是指地铁、轻轨等交通网络,此类交通网络通常能够保持持续的作业,基本不涉及交通岗红绿灯等待的问题,温室气体排放量低,而且便捷性较高,甚至能够超过私家车。因此,通过加强动态交通网的建设,可以让更多居民选择动态交通工具出行,由此减少私家车出行数量,推动低碳、绿色化的交通发展。就目前来看,常规的轻轨可以达到360人/台的承载量,行驶速度也能够达到70km/h;同时,由于轻轨以电力为驱动,所以,相较于以油为驱动的私家车,其基本不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能够有效满足低碳视角下绿色交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可以将动态交通网络建设作为一条重要的绿色交通发展路径。在动态交通网络建设中,应当考虑到仅建设单一的轻轨、地铁线路,并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也难以有效达到缓解交通压力、控制环境污染的效果,因而要让轻轨、地铁线路形成一个换乘方便、覆盖面广的交通体系,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最大程度上代替私家车服务群众出行。为此,在交通建设中,应同时注重直线、环线的建设,以连通城区和周围的城镇,并与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长途交通站点相接,也要保证交通网络覆盖重要的旅游景区、CBD商圈等人流较多的位置,而且要将地铁线路与公交、轻轨等交通工具的站点衔接起来,由此实现交通线路的无缝衔接,形成动态交通网络,使绿色交通建设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二)积极发展电车交通

电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的交通工具,其虽然有节能减排的优势,但其运行速度较慢,导致其使用率在群众生活节奏日益提高的过程中逐渐降低。而现阶段老龄人口开始增加,此部分人群的生活节奏较慢,并对具有城市怀旧情怀的事物有明显的偏好,因此可以考虑将电车重新投入使用,借助电车年代感强的特质,构建出电车交通的老年人口出行导向,缓解其他快节奏交通设施的压力,让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人在出行时更愿意使用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出租车,推动低碳视角下节能减排绿色交通的建设发展。基于此,在电车交通的建设发展中,应当围绕老龄人口的出行需求设计交通路线,并将老年人常去的公园、农贸市场等地点纳入站点建设中,而且也要注意做好电车内部空间内设施的建设,适当增加座位数量,以及扶手数量方便老年人乘车,深入优化电车交通服务水平,增强绿色交通建设效果[1]。

(三)完善公共交通出行线路

公交车出行作为目前相对便捷的出行方式之一,虽然在其运行中存在一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其载人数量多,因此,相较于私家车出行更加低碳环保。基于此,在低碳视角下开展绿色交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完善公共交通出行线路,使更多人选择用此出行方式代替自驾或出租车出行,这样不仅能控制路面行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而且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绿色交通建设。在配套出行路线建设中需突出公交的交通保障效能,以实现城市通行便捷化为目标,用公交线路将城区与城区、城区与郊区连接在一起,保障市区内、城市与郊区的通行,并根据居民出行的常见目的地设置相应的站点和公交线路,最好还要针对清明节、春节等节假日活动设计相应的出行线路,以免此期间居民出行密集,导致交通系统压力过大。此外,考虑到公交车等时、站点寻找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线路建设中还要融入智能化交通服务建设,并在线路设计时,合理协调发车间隔时长、站点之间的路程长度,然后还要基于此设计车辆到站时间计算方式,再将上述内容纳入智能服务软件设计中,塑造服务软件的线路推荐、车辆到站时间等功能,免去群众盲目的等待,深入优化公交线路建设效果[2]。

(四)做好换乘枢纽交通建设

在很多情况下,居民难以通过单一的交通工具完成出行,需要换乘交通工具来到达目的地,如公交车转乘地铁等。基于此,为了方便交通工具换乘,需做好换乘枢纽交通建设,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减少私家车出行量,达到减排的效果。在换乘枢纽交通建设中应关注多种因素,并尽量选择将枢纽的位置设置在学校、大型商圈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而且要做重点规划,以保证枢纽的价值,实现无缝衔接的交通换乘。但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必须先做好区域的建设调查,分析城市、城镇建设发展趋势,并将这些发展趋势融入枢纽建设规划中,为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留出余地,促进后续绿色交通网络建设的顺利推进[3]。

(五)倡导非机动车出行模式

在绿色交通建设中,为了实现交通低碳运行、缓解拥堵问题,可以从提高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利用率入手,通过积极倡导非机动车出行,如自行车出行、步行出行等来实现节能减排,增强绿色交通建设效果。在此过程中,需加大非机动车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如非机动车道路建设、共享单车的推广等,使群众以非机动模式出行更加方便,减少短途私家车交通用量,提升绿色交通的低碳建设水平。为此,在城市规划时就应当明确规划出足够的自行车道路、人行道路空间,同时,对于原有的混行路段则要增设路栏进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居民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在共享单车推广上,需健全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政策,鼓励共享单车企业增加共享单车停放点,使共享单车的使用更加便捷,提高非机动车交通的使用率。此外,也要做好思想意识工作,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倡议宣传工作,让群众认识到非机动车出行的好处,引导其在短途出行时采用步行的出行方式,锻炼身体、节省公共交通资源,由此全面发展非机动车交通体系,增强低碳视角下绿色交通建设效果。

(六)在交通规划中突显绿色交通理念

除了上述路径以外,也需要通过在交通规划中注意重点突显绿色交通理念,以探索出更好地绿色交通建设路径,从源头实现提高交通体系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基于此,在交通规划中设计人员应当将绿色化、低碳化理念与便捷化理念并重,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提高低碳、绿色交通工具的应用比例,由此压缩交通体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优化交通布局、建设水平。在此过程中,进行交通规划时要考虑人流量、路线出行人群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设置发车间隔时间、交通工具类型,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使其更愿意使用公共交通来代替私家车出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例如:在以CBD商圈为交通线路终点的规划中,考虑到此线路出行的人群大多为生活节奏较快、出行时间较为规律的办公室职员群体,因此,应选用地铁这一高速便捷的交通工具,且在早晚通勤高峰时段适当缩减发车时间间隔,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使其更愿意选用地铁而非出租车或私家车出行,由此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推进交通建设事业的绿色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交通建设中,围绕低碳理念,发展绿色化交通,可以缓解交通系统的居民出行压力、塑造交通体系的节能减排优势、减少私家车出行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从而提升交通设施绿色化发展水平。

相关链接

绿色交通的首要目的是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尤其是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车辆等。

但绿色交通的意义不仅仅如此,绿色交通是要发展成为可持续、协调的交通,它包括几方面的协调:

①交通与环境(生态环境、心理环境)的协调;

②交通与未来发展的协调,即交通要适应于未来的发展;

③交通与社会的协调,交通要以人为本,为人类提供安全的交通;

④交通与资源的协调,即以最少的资源维持交通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交通网络私家车电车
乘坐私家车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图说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交通网络规划发展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浅析通勤航空对我国交通网络建设的意义
城市群交通网络层次分析研究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
电车奶奶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