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飘飞在记忆深处的红色音符——中共党员音乐家(广东)群像(二)

2021-09-16程雪琴

岭南音乐 2021年4期
关键词:作曲创作

文|程雪琴

肖民(1927—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肖民,原籍山东。1939年,12岁的肖民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入党。肖民的父亲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由于肖民识字,被分到宣传队。肖民的第一首部队歌曲是17岁时创作的《群众是我们的靠山》。同年,肖民还创作了一首《泰石公路北》,刊登在根据地出版的刊物《大众歌声》上。

抗战生活非常艰苦。有一次,肖民所在的一个小部队被日军围困在山里,山里只有野柿子可吃,肖民和战友们整整吃了一个星期的野柿子,直到突围。

解放山东南部重镇临沂时,肖民拉了一首乐曲,将敌人劝降。当时对阵的敌方都是伪军,肖民和战友傅泉在傍晚发动总攻击前,被指派到地方的阵营前向他们喊话,主要是告诉他们,大家都是老乡,八路军要攻城了,不要向八路军开枪,“只把枪往天上放”。喊完话后,肖民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沂蒙山小调》,拉完之后,敌人果真朝天放枪,表示接受劝降。

1953年,肖民随部队到了广州,从此在广州扎根。1950—1953年期间,肖民创作舞剧音乐《母亲在召唤》;1955年与李敏(已去世)合作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朝鲜人民深厚情谊的合唱《再见吧,阿妈妮》。

1960年,肖民创作了《人民军队忠于党》,歌曲最早刊载于《解放军歌曲》杂志。1961年,《人民军队忠于党》被军委总政治部列为全军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1964年,肖民获得了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音乐创作奖。这首歌响彻三军,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抖擞了军人的威武,坚定了全军的信仰。直至今日,这首歌曲始终受到军队和人民群众的热爱,频频出现在国家重大活动及演出的节目单中:在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与2015年9月3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这首歌曲都奏响于天安门;在2016年8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九周年文艺晚会中,《人民军队忠于党》也作为经典歌曲节目向观众展现。

郑秋枫(1931—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郑秋枫,祖籍辽宁丹东。1947年,郑秋枫参加了革命工作。1949年,郑秋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郑秋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郑秋枫现任广东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半个多世纪以来,郑秋枫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许多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如《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他以独特的旋律风格拥有了中国音乐创作的一席之地。1991年起,郑秋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郑秋枫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之一,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2010年,郑秋枫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生成就奖。代表作品:歌曲《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儿童歌曲《蓝精灵之歌》,作曲的舞剧《五朵红云》,六运会会歌《中华之光》等。

20世纪80年代初,郑秋枫创作(作曲)经典歌曲《我爱你,中国》。1980年,该作品在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该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这首歌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该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选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杨庶正(1933— ),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庶正,原籍山东青州。1954年,杨庶正考上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历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作曲,广州军区战士歌剧、歌舞团作曲,广州乐团作曲。1991年,杨庶正调入深圳后,先后任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艺术顾问,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深圳音乐家协会第三届主席。

杨庶正主要交响音乐作品有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之春”首演的《土族民歌主题随想曲》、1981年在全国第一届交响乐评选中获奖的《南岭风光》组曲。合唱音乐方面有1987年在全国合唱作品评选中获奖的《绿草地》、1990年获广东省文艺作品一等奖的童声合唱套曲《大地赞美歌》。其他歌曲包括在全国广为流传的《织网歌》《千万个雷锋接班来》《谁不说俺家乡好》(与吕其明、肖培珩合作)《盼哥》等。

陈肖容(1934— ),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肖容,广东南海人。1950年,陈肖容入广州青年文工团、华南文工团担任歌唱演员,参加革命工作。在青年文工团的时候,陈肖容跟随何雪飘团长学习声乐,参加了大量演出,她正式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抗美援朝的歌,还有《王大妈要和平》,后来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文工团的工作人员除了正常的宣传演出外,他们还负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各个时期的政治宣传工作,如土改、抗美援朝、广州市各行各业的民主改革、三反五反运动、慰问解放军等,还参加了白驹荣主持的广州市戏剧改革工作。

1955年,陈肖容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林明平老师。1959年,上海音乐学院为排演《井冈山大合唱》,组织学生去井冈山体验生活,陈肖容担任了《井冈山大合唱》的领唱,该作品接受了当时在庐山疗养的中央领导同志的审查。回到上海之后,上海音乐学院再次演出这个节目,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1960年毕业后,陈肖容在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组组长、声乐系主任。陈肖容从事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几十年,为社会培养了唐彪、穆红、陈晓、皮晓彩、廖百威、麦子杰等一大批音乐人才,被称为“南国声乐之母”。

郑南(1938—2018年),1960年入党。

郑南,祖籍河北衡水。1958年参军,1960年,郑南被破格选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文工团专职创作,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作品。1962年,时年24岁的郑南作词、晨耕作曲的《我和班长》,一炮打响、红遍全国。该作品于1964年获全军优秀作品奖。

20世纪70年代初,郑南从部队转业到广州歌舞团。郑南从北方到了南方,他如饥似渴地深入生活、勤奋创作,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团里的各项任务,很快,与作曲家刘长安合作的经典之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脱颖而出。这期间郑南在创作上,可以用优质高产来形容,尤其在改革开放火红年代的鼓舞下,极大的激发出他的激情和创造力,他像一个不知疲倦歌者,满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满怀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畅想,用神来之笔抒情、言志、放声歌唱,新作品一首接一首迸发而出!他那才华横溢的笔触,又从五指山、万泉河到天涯海角,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流行全国、家喻户晓的《请到天涯海角来》。1985年,《请到天涯海角来》获全国最受欢迎的十五首歌曲奖,成为海南岛长唱不衰的“岛歌”,郑南这个响亮的名字,也深深的印在了海南人民的心中。为了向郑南表示敬意和感谢,三亚市政府于2000年授予他“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后来,海南省文联、省音协负责同志更是带着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谊,来为郑南送行,以表达他们的深挚感情和崇高敬意。

20世纪90年代,又一首由郑南作词、徐沛东作曲的《大地飞歌》唱红大江南北、响彻祖国大地,这首歌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的浓浓深情。《大地飞歌》迅速在全国走红,被南宁国际民歌节定为“永久会歌”。由郑南作词、邓国平作曲的中国警察组曲《金盾炫歌》获得很大成功,他本人被公安部授予荣誉警察称号。

郑南一生共创作4000多首歌词。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为我国音乐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成果颇丰,出版发行《两心深处》《走向诗神》等著作。

刘长安(1946— ),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长安,籍贯山东龙口。1961年,刘长安成为内蒙古布特哈旗文工团学员。因为对作曲有极大兴趣,刘长安自学了音乐基础理论并在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前,创作了30多首歌曲。1965年,刘长安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69年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广东省歌舞团、广州市歌舞团等单位联合到北京招人,正在北京读书的他被分配到广州歌舞团创作组任专职作曲,经常到农村、工厂和解放军部队体验生活,与农民、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和渔民一起出海扑鱼,下部队长时间与解放军战士近距离接触。当年深入部队生活路程最远的一次是从海南三亚榆林港基地乘舰艇到西沙群岛的金银岛,刘长安在岛上和战士们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天。

1971年,刘长安与郑南合作创作经典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享誉全国,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编入《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定为国家级的艺术经典作品。自1964年以来,刘长安潜心音乐创作,共创作各类音乐作品一千多件。曾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第七、第八届主席,现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猜你喜欢

作曲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逐梦
戴月披星
邀你来我家
《如诗如画》创作谈
那一天
《一墙之隔》创作谈
George Gershwin
伍光辉作曲三首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