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要点及安全防护措施
2021-09-15乌力吉
乌力吉
摘 要:众所周知,无论是路基开挖效率和质量,还是其安全性,都与公路工程整体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加大公路路基工程开挖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尤为重要,当然,对于路基开挖安全性要求也不容忽视,切实提升路基工程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公路路基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要点与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公路工程的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讲,路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若想在实际施工阶段加强提升路基开挖效率与之安全性,则要求作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路基开挖施工技术。众所周知,我国公路路基工程开挖阶段有多种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可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充分掌握路基地质与开挖条件,将路基开挖安全防护工作做到位,力争与安全性等要求相符。另外,也要以公路路基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明确最佳开挖途径,拟定切实可行的路基开挖计划,确保整个开挖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1 公路路基工程开挖施工技术的总结
1.1 公路路基工程中横向开挖技术
如果公路路基工程在实施横向开挖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到路基的断面宽度,以此来选择最适宜的开挖技术,具体可分为单层开挖与多层全宽开挖两种方式。首先,单层开挖技术更加适宜应用在开挖路段较短、开挖土层浅,且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挖的路基。其次,多层全宽开挖技术则主要是以开挖深度为基础要求,特别是针对一些大型路基开挖工程,规范开展多层开挖,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力度,以此来为路基开挖工程的持续进行奠定基础。
1.2 公路路基工程中纵向开挖技术
如果在公路路基开挖路段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则应采取纵向开挖技术。纵向开挖技术主要可分为分层纵向开挖、分段纵向开挖、以及通道纵向开挖三种方式。首先,针对分层纵向开挖方式来讲,要以路基宽度、深度参数为基础,拟定切实可行的分层开挖计划,当然,一定要加大单层开挖深度的控制力度。其次,针对分段纵向开挖方式来讲,要综合考虑路基条件,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多段划分,并选择最适宜的开挖点,通常情况下,分段纵向开挖方式普遍应用在靠山路段中。最后,针对通道纵向开挖方式来讲,其更加适宜应用在路基较深的工程当中,遵循“先挖主通道”的原则,后循序渐进的扩宽主通道,直至边坡位置方可停止扩宽,以此来为土方和材料的运输提供极大便利。
1.3 公路路基工程中混合开挖施工技术
纵横向混合开挖方式主要应用在路基开挖长度、深度、以及作业量较大的开挖工程中,能显著提升路基开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纵横向混合开挖方式要遵循“先纵向、后横向”开挖的原则,直至其到达路基宽度方可停止。另外,若想要促进公路路基开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则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开挖技术。
2 公路路基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公路路基工程在开挖之前,相关作业人员要对路基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择选最为适宜的开挖机械,追溯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在路基开挖过程中,不同开挖机械所表现出来的技术要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详细见下文。
2.1 公路路基工程鏟运机开挖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针对利用铲运机实施路基开挖作业来讲,主要可分为纵向移挖作填与弃土开挖两种方式。铲运开挖普遍是从路基侧面开始,通过分层开挖区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应将单层开挖厚度控制在20厘米范围之内。对于路基开挖阶段的排水作业也不容忽视,基于实际情况,建设排水纵坡,起到引流积水的作用,当然,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者避免地下、地面水对路基开挖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开挖弃土放置在上坡区域,能够起到阻挡积水流入路基基坑内的作用。除此之外,合理利用铲运机设备,能够在实施开挖作业的同时运输弃土,当然,一定要严格把控铲运轨迹,以“8”或“之”字形进行运输,加强提升铲运开挖效率。综上,无论是公路路基开挖效率还是其安全性,都与铲运开挖施工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加大重视力度尤为重要。
2.2 公路路基工程挖掘机开挖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挖掘机作为路基土方开挖阶段最为常见的方式,若想要进一步提升挖掘机开挖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应对以下几点内容保持高度重视:第一、严格按照具体规范和标准操作挖掘机,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均具备特种作业资质与强烈的安全意识,挖掘机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挖斗和伸臂下切记不可留人,并且不可以利用挖斗运输人、物;第二、路基开挖操作人员应掌握各种挖掘机的开挖施工要求和标准,针对正铲挖掘机来讲,操作人员要综合考虑到路基的实际情况,以此来明确选择全断面或者分层开挖技术,如果路基深度未超过5米,则更加适宜应用全断面开挖方式;第三、针对反铲挖掘机来讲,其仅适宜应用在下方土层开挖中,反铲挖掘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其开挖深度,切记不可超出挖掘范围;第四、针对拉铲挖掘机来讲,要综合考虑到卸料的半径,着重控制其坐落位置,如果弃土堆在卸料半径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拉铲挖掘机应该顺着路基中心线实施具体作业,在利用沟端挖掘开展路基开挖作业。反之,则应重新拟定切实可行的开挖方案。
2.3 公路路基工程挖掘铲运联合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众所周知,公路路基工程的复杂性特点较为明显,如果在难度高且开挖作业量较大的情况下,单一机械开挖已然无法更好的应对,在此背景下,则需要实施挖掘铲运联合,为公路路基工程开挖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作业阶段,切记要规范操作挖掘与铲运机械,便于更加高效完成公路路基工程的开挖,但其对于操作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第一、要求操作人员全面了解铲运机与挖掘机的各种操作要求与规范,杜绝因为操作失误而诱发一系列问题;第二、深入分析公路路基开挖图纸,并拟定健全、可行地挖掘铲运联合开挖计划,当然,也要求操作人员充分掌握路基地质构造,从效率与质量入手,择选最为适宜的开挖方式;第三、高度重视铲运机和挖掘机的应用时机和开挖区域,力争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公路路基开挖效益大幅度提升。挖掘铲运联合与单独开挖相对比来讲,前者无论是开挖效率,还是其稳定性都要略胜一筹。综上,在考虑路基开挖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要遵循开挖规模及其设计要求,拟定最为适宜的联合开挖方案,为开挖效率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的挖掘铲运联合开挖方式并不适宜应用在软土路基上,还需要借助特殊的抓铲挖掘机区实施开挖作业,进一步提升路基开挖质量与要求。
3 公路路基工程开挖安全防护措施的分析
3.1 将路基开挖技术准备工作落实到实处
公路路基工程在开挖阶段,相关作业人员要明确了解路基开挖对做作业路段可能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将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到实处,拟定规范的技术方案,为路基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可靠性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综合考虑路基地质与开挖深度等实际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当然,其中要包含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督促作业人员加强学习,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都能充分掌握开挖流程和防护要求。其次,若想进一步提升开挖施工的精准性,切记要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利用全站仪坐标法,明确路基标高和宽度等数据,力争将开挖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最后,公路路基工程在正式开挖之前,要高度重视技术交底工作,了解开挖流程与路基开挖和安全防护重点,有利于路基开挖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公路路基在开挖之前的场地清洁也不容忽视,追溯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路基开挖安全性与场地是否整洁有一定的联系。
3.2 将地质勘察和排水检查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设计开挖方案之前,相关作业人员应仔细勘察开挖地质的情况,全面了解未开挖位置埋管线布置与特殊地质的情况,如此一来,不仅能加强提升公路路基开挖安全防护水平,而且也能避免因为地勘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到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路基积水引流问题的控制也尤为重要,如若不然,则会为边坡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科学选择排水措施尤为重要,以开挖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明确地上或者地下排水。针对截水沟等设施来讲,可利用浆砌片石加固沟渠内侧,另外沟渠自身也要顺着路基两侧进行布置。针对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来讲,普遍会布设渗沟,充分利用渗透排水的方法,有利于路基给水顺利排出。结合之前排水设施不难看出,普遍是利用沙硕料所具备的反虑功能,但其实际却隸属于土工织物的范畴。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加筋软式透水管在路基开挖排水中的应用要更为广泛,其材质是以滤布和合成纤维为主,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管径。除此之外,做好路基排水沟等设施的防护工作也尤为重要,如若不然,则易诱发坍塌或者渗漏,在松散土质路基中,此类问题要更为常见。
4 总结
综上所述,路基开挖与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其所潜藏的施工安全风险也非常大。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全新的路基开挖技术应时而生,且开挖机械更加完善与先进,值得注意是,如果想要加强提升路基开挖质量,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路基开挖技术,高度重视技术准备、地质勘查、排水、以及防护设施等各方面工作,严格把控路基开挖的安全性,为公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一威.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土方开挖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8):48+53.
[2]叶道奎.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对下部深埋铁路隧道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5):129-130.
[3]焦小平.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化相关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0):146-147.
[4]杨青海.研究公路工程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6):52-53.
[5]龙梦南.浅谈高标准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对策[J].江西建材,2017(17):122.
[6]潘天军.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