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21-09-15郑抡椿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情境创设趣味性

摘要:由于小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课程逐渐倡导生活化。因此,有效情境的创设便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供数学生活化学习的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有效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的转变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开始。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基础教学;趣味性

基于此,本文对有效情境创设的主要依据进行分析,从而探究有效情境创设的主要特点,进而逐渐了解有效情境创设的教学优势。

一、有效情境创设的主要依据

有效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以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进而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与此同时,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的过程才是教师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认知。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一)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真正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学习上叠加深一层的知识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关键。

教师应先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多边形建立在三角形以及四边形这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之上,进而形成不规则多边形。在进行多边形计算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割补、剪拼等方法将不规则的多边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进而求出多边形的面积。由此可知,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加深以及难度的不断加大,充分引导学生学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

有数据表明,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学习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由此可知,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都是作为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师生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与教师交流感情、促进双方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有效情境的形式和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创设,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较为成熟,教师应注重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情境,与此同时在数学区域化活动的有效组织下,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用纸随意剪出一个图形,通过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图形的剪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学生创设有效情境: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图形进行旋转,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一样吗?将图形进行对折,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重合吗?之后,寻找图形不同的学生进行发言,谈谈自己的图形旋转后有没有变化,对折后两边是否重合。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教材内容对此知识点进行讲解。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有效情境创设的主要特点

(一)趣味性

当学生对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会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基于此,教师应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演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六条一样的边就可以组成一个特殊的长方形。转变的过程或许会让学生对这两个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迫切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之后让学生依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知识点,对正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进行探索,从而在趣味情境中进行探究与学习。

(二)思考性

创设有效情境的关键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基于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是应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一知识点时,先是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有哪些?请同学们依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对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自身对自行车的了解思考自行车中包括哪些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便于在之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由于自行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较多,包括:三角形的知识、圆形的周长、齿轮圈数、速度的组合方法等。这些知識点是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综合性较强。因此,值得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三)启发性

启发性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获得启发,从而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例如:《生活与百分数》,百分数作为生活中常用的数据统计方法,若是依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教师应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切实探索生活中哪些数据能够用百分数表示。探究发现生活中的购物、费用、工资等都可用百分数进行统计。从而在探索中获得启发,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增加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并依据数学知识获得启发,逐渐了解百分数的真正作用。

总结:总而言之,有效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中高年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有效情境的创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并注重基础教学,从情境创设的主要特点显示其优势,进而,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马绍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智力,2020(30):133-134.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中心小学 郑抡椿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情境创设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投篮命中率研究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