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学生素质均衡发展问题初探

2021-09-15蒋秀清蒋秀凤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城镇化

蒋秀清 蒋秀凤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小学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素质发展极不均衡,让学校面临多种挑战。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提高认识,悦纳农村转校生,审时度势,努力完善并落实帮扶政策,让我市的小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 城镇学校 快速发展 小学生素质教育 均衡发展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类城镇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规划》是自那之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文件,各地要依法依规执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学校的学生数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小学的学生数增长更快。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从2015年至2019年秋季学期,学生数就从200多增长到了700多人。大批农村学生的转入给城镇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学校硬件、软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家长快速增长的的期望值与学校的发展需要时间之间的矛盾等,而事关教育对象——学生的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是:素质教育发展不均衡。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现状差强人意,而大量来自于农村的学生的加入使得城镇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均衡现状及表现,找到一些在城镇化进程中让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飨读者。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均衡现状及表现:

1.家长的教育认识与教育方法的不同。城镇的学生家长大多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意主动学习并随时调整教育方法,他们善于搜集各种教育信息,适时对孩子施加较为积极的影响。而相当部分农村转入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由老人带大,备受溺爱;或者有父母在家,他们也大多认为孩子的教育靠学校,靠老师,自己也大多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没有意识,不能在孩子最关键的年龄给予正确引导。而迁入城镇后,家长们会更多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投入到孩子身上的精力很有限。这为城镇学校的管理和家校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2.孩子的生活能力与学习习惯的不同。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都强调习惯要从小培养,儿童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大多数久居城镇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讲究卫生、语言文明、举止大方,相当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还有的能自主学习。而农村转入的很多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或缺失,也由于农村学校本身的局限性,卫生、语言、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坏习惯越来越难以改变,各种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半。这样的差别给学校教育带来许多不便,处理各种偶发问题,转变这些后进生成为学校教育的问题和挑战。

3.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核心素养的不同。相当部分的城镇学生整体素质相对齐整些,他们大多身体素质较好,积极向上,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也掌握了一些学科基本的学习方法。而很多从农村转入城镇的学生由于缺乏较好的家庭引导、缺乏很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还有些农村学校本身师资不足等等原因,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基本知识掌握不牢,不善表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無耐心,学科核心素养现状令人担忧。这种不均衡现象使学校教学中的转化差生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难度升级。

4.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理发展的不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需要正确的引导。相当部分城镇孩子身体素质较好,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喜欢积极探寻答案,乐于交流,表达能力强。一些农村转入的孩子,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的性格。他们也会由于新到一个学校,感到陌生,难以融入到新的环境和班集体,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有的孩子遇事缺乏自信;甚至有的孩子自卑、封闭、虚荣;有的孩子过于敏感,过分自尊;有的孩子盲目交友,以图消除孤独寂寞等。由于孩子的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外出务工,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也很少和孩子交流,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引导,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他们的状况让人担忧,也给城镇快速发展的学校提出了难题。

5.特殊情况下网课条件与学习认知的不同。今年,由于特殊事件的影响,网络教学在全国铺开。一些新转入的学生家里上网课条件不足,还有些学生回农村老家过春节,那里更是多有不便。由于对网课这个新生事物的不熟悉、不理解,对网络教学延续时间估计不足,还有复工因素,家长督促工作远远不及城镇家长。这样,不仅孩子的学习没有得到保障,习惯也是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他们睡懒觉、玩游戏、不喜锻炼、视力减退等。所以学生之间的学业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差距又进一步显现,这也将成为复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挑战。

二、城镇化进程中让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初探:

在新的形势面前,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农村转校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为城镇居民的整体意识、国民素质均衡提升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强大做出教育工作者的应有贡献。结合近年的观察、研究与尝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认识,倾情悦纳农村转校生。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提高觉悟和站位,愉快接纳农村转校生,这是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助力国家发展的的具体行动和表现。我们不能歧视农村转校生,更不能把他们当作额外的负担,而是要公平对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快速熟悉新的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完善制度,务实帮扶农村转校生。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学校和教师是教育扶贫的主力军,而农村转校生这个为数不少的特殊群体,事关我们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毫无疑问要大力投入,我们必须制定相关制度,务实面对。

1.创建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

家庭是孩子最熟悉、最轻松、停留最久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教育管理好学生,离不开家校之间的大力配合。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学校教育工作中,家长是最应该改变而且收效也应该最快的一个群体。在前期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家长会的定期召开,家校沟通qq群、微信群的创建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想快速全面地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意识,还是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家长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第二,要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即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如,每周或两周一期,间隔时间不能太久。第三,参加培训的的人员中,农村转入学生的家长必邀。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较系统地开展旨在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活动。既可以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名人家教的成功经验;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等。总之,要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把家庭教育有困难的家长拉到我们的一个上升通道上来,形成上升合力。这将对城镇学生的素质均衡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心理辅导,关注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室要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制度和完善的档案信息。内容上将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与特殊学生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将积极阳光的学习、生活辅导同悦纳自我、正常人际交往等辅导相结合。在形式上要灵活多变,创办心理健康专栏、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召开针对具体的心理问题的主题班会等都是操作简单、收效较好的形式。我们更要关注特殊时段,如,转入生新转进学校时段、大型考试及其它大型活动期间、居家上网课期间等,适时地给予这些特殊群体心理援助,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提供保障。

3.实施帮扶结对,建立帮扶档案。

对于农村转入学生的学习上的帮扶要采取定员定责,落到实处。实施过程中将教师与转入学生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帮扶档案,将学生的家庭、个人状况、兴趣爱好特长、学习状况、帮扶计划、帮扶活动记录等都记录入档,便于管理、核查。帮扶教师的帮扶计划、措施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要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以诚心、细心、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逐步达到转化效果。当然,在帮扶方面,还有一个宝贵的资源完全可以加以利用,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广大学生。但这个时机要把握好,要在转入生刚入学之际(不能在发现问题之后),发动品学兼优的学生给转入学生做生活上的帮手、学习上的伙伴,往往能起到快速而理想的效果,毕竟同龄的孩子更容易走进彼此的内心。

4.创办兴趣小组,挖掘素质潜能。

虽然许多农村转入孩子性格内向、不喜多言,不喜交际,也有些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過强、性格暴躁,但他们来自于农村广阔的天地,身上有着他们的独特的活力,也都是聪明而有创造力的个体。作为老师,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类兴趣小组或社团、要给他们公平的机会,从而耐心寻找、发现他们的天赋与特长,开启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的潜能,帮他们体验进步与成长。学校定期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时,要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放飞梦想,使这些孩子在这里学会求知、精于合作、勇于创新,引领他们走向未来成才之路。

(三)争取政策,融资服务农村转校生。

城镇化的快速进程给城镇学校带来的新的困难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新的大考,学校管理者们除了要向内部管理要质量外,还要向外争取政策支持。学生数目的急剧增加使得学校的功能室等硬件建设、专业化教师等软件配置、教育经费等等都有较大的缺口,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学校的学生素质均衡发展才有了前提和保障。

(四)审时度势,网络支持农村转校生。

2020年伊始,面对网络教学,很多学生家里困难重重:一些转校生还在农村老家,不曾有网络学习的条件和设备,有设备的家长也有不少不会操作。困难时刻,学校应该多想办法,打电话,通过QQ群、微信群指导或者在做好安全防控措施前提下实地家访,给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指导网络学习或其他多途径学习方法。解封之后,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制定补习方案,做到专人负责,一生一案,线上线下相结合,随时跟进,确保他们停课不停学。

同时,网络教学模式也为以后的对学困生(包括转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总之,中国的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小城镇也不例外。身为县级城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审时度势,努力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让我市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为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均衡提升,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做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2014

(2)聂笃克《新世纪基础教育笔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蒋秀清 湖北省麻城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蒋秀凤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