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趣味性的提升路径探索

2021-09-15余丽敏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识谱教学趣味性小学音乐

摘要:音乐教学不仅仅是音乐赏析,更重要的是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音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在现代小学音乐知识教学中,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学生识谱困难也是展开音乐教学的主要阻碍。所以,教师在识谱的教学中需要格外关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自主,且能动性强地参与到识谱的学习之中。本文将就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识谱教学;小学音乐;趣味性

我国教育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教会孩子们识谱的方法,运用各种策略让孩子能不机械地识谱。通过增强识谱教学的多样性,学生便可以在相应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中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现阶段的识谱教学枯燥机械,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并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以此让陈旧的教学变得更富有心意,以此增强学生识谱学习的积极性。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以往小学音乐教师误把识谱的教学摆在错误的位置,即并不重视综合性的教学,只是关注识谱技能和乐理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便致使了音乐知识和技能趋于片面化,导致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排斥、厌烦心理,也打击了學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下表格为小学学生识谱现场测试结果。测试的曲目选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分别为《共产儿童团歌》《忆江南》。参加测试的小学生共95人,其中45名是男生,50名师女生,60名师四年级,35名师五年级。主要测试的内容为学生的基础能力,如音准等。

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95名小学生中,40%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相应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便是对当前识谱教学困境的一种反应。

二、教学步骤循序渐进

(一)降低识谱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识谱教学中,识谱训练不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学习动力。教师要改变那种情况,使教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二)先学歌曲,后唱歌谱

音乐的学习需要多听音乐,培养乐感。初学音乐的学生听音乐听得多,会自己对音高有模糊的初步的概念。所以,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听歌”,使学生对音乐“耳熟”,然后再引导学生“唱歌谱”。在这之后,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识谱教学,令学生明白“识谱是用来学习音乐的工具”。例如,基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和储备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性选择儿歌来培养他们的识谱兴趣和信心。学生们对《一闪一闪亮晶晶》《两只老虎》《小兔乖乖》等儿歌熟悉,学习时心理负担小,学起识谱来兴致更加高昂。

(三)突破重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难度较高的旋律和句子加以重点讲解练习,解决重难点后再进行整首歌曲的曲谱学习,结果会事半功倍。识谱应注重曲谱的“质量”而非曲谱的“数量”。学会一段旋律或一首歌后,不应急于学习下一首歌曲,而是应该对于歌曲中的重难点重复练习,强化记忆。在对一首歌完全掌握后,再引申开来学习拓展知识加强学生的歌曲的理解。

以《小号手之歌》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做节奏的练习,并针对容易出错的后十六分音符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克服易出错的难点之后再将歌曲的重点用游戏的形式学习克服。在刚开始识谱学习的阶段,对于学会的知识点应不断温习避免遗忘。

三、不同年级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低年级——激发兴趣

善用肢体语言。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合理使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识谱教学难点。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无法直接看到,音高等概念偏抽象模糊,而肢体语言能将音高等概念具象化,使学生的感觉更加直观。教师可使用柯尔文一柯达伊手势谱和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进行教学。

(二)中年级——巩固识谱基础

1.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交互性相对较强,相比教师的口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进行识谱教学,从多个层次进行师生交互,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耳朵、眼睛等器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愉快的梦》教学中,教师一边示范演唱歌曲,一边播放多媒体视频,跟随歌曲的节拍,视频中依次出现小船、白帆、海浪、儿童、椰子岛等画面。在画面内容中蕴含的情感的影响下,学生能明白音乐不仅是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种情感表达。

2.借助图表识谱。在小学中年级的识谱学习过程中,使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有利于学生们更深地理解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通俗简单的图画符号来展示自己的歌曲的理解。比如,↑这一符号,其所表示的是旋律线上行;同理,↓这一符号相对表示的是旋律线下行;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提问游戏,引导学生记忆:→表示速度快,←表示速度慢,◉表示力度强,◯表示力度弱。

(三)高年级——巩固识谱基础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理论性的识谱活动融合在实践之中,即教师需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如竖笛吹奏等,引导学生在相互帮助、教师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识谱的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首简单的歌曲,然后,让学生分组吹竖笛自学。即小组中的学生一半用竖笛吹奏,一半唱谱,然后轮换。如此,便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准确的音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识谱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

参考文献:

[1]李捷,杨春林.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识谱教学的新思路[J]. 黄河之声,2020,(19):138-139.

[2]石磊. 探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J]. 北方音乐,2020,(16):235-236.

[3]王嘉聪. 解读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趣味性[J]. 戏剧之家,2020,(06):157.

福州市晋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余丽敏

猜你喜欢

识谱教学趣味性小学音乐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识谱教学研究
浅谈两种国外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