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下的随文微写策略研究

2021-09-15严敏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严敏

摘要:随文微写是网络时代诞生的一种写作形式,它短小精炼,不受篇幅限制,易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能够轻松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运用随文微写的教学策略,在文本解读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进行微写作思维启动时机,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群文阅读资源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效率,实现小学语文读写共同提高的目标要求,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随文微写;群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运用随文微写的教学策略,在文本解读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进行微写作思维启动时机,通过随文练笔、读写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群文阅读资源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效率,实现小学语文读写共同提高的目标要求,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随文微写的定义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文微写是一种新型的写作形式,它短小精炼,易操作,有较强的写作目的,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一种微型的写作。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下的随文微写,则是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依托于群文某一共同的写作方法,选择适当的内容,巧搭写作的支架,进行读写迁移训练。

二、随文微写的“微”特点

随文微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微”上,有如下的几点:

(一)短小的“微”内容

它的规模比较短小,内容比较精炼。可以是一段文字的片段习作,也可以是几句话的模仿。不需要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只需要在片段中凸显习作的训练点。由于篇幅较短,习作的时间也相应减少,随文微写能比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捕捉写作的灵感,抓住及时的感受,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便于语文老师集中进行评价。

(二)多变的“微”形式

在文体特点上,可散文、剧本,可小说、诗歌;在表达方法上,它或描写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这种写作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以多种形式随时进行。写作形式可以是仿写、改写,也可以是缩写、扩写,也可以根据内容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可以针对某个片段进行反复推敲,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部编版六上《桥》《穷人》这两篇群文时,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反复品读,知道了这两篇文章写作的共同点就是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紧接着课堂进行了随文微写的训练,也通过环境描写,写一个身边的人物。

(三)容易的“微”操作

由于有前面两大特点,随文微写自然就便于日常教学操作,因为它不受地点的限制,不受时间的约束,不受篇幅长短的压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发现一个训练点,抓住训练的导火线,随时可以进行随文微写。模仿教材中的优美语句和写作技巧,使得写作更有目的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

三、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下的随文微写有效策略

(一)吃透教材,精设训练点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一种方法。它不按主题组合,而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本的形式,把握文本内部的结构特点,把有相似内部结构的文章罗列组合,形成一群文章的阅读,突破了孤立阅读的行为。群文阅读的教材特点要难于单篇文章。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从中遍寻出能为理解文本内容“铺路搭桥”的“读写结合点”来,通过训练点的设置,让学生多读多写,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时,笔者将《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三篇文章罗列组合,深入研磨教材,文本分析,发现三篇文章的最突出的写作共同点就是运用了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于是笔者聚焦这一训练点,切入了随文微写的宝贵入口,进行了如下读写结合的训练: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学习的三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1:“我发现三篇文章都写了一種事物。”

生2:“我发现这些事物都跟人物有很多有趣的联系……”

生3:“我认为作者就是在表现人物品质。”

师:“你们的发现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准了这三篇文章写作的共通之处,就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言志的手法。”

板书:托物言志

师:“下面调动我们的知识储备,在我们的生活或者学习中,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事物呢?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1:“我们组想说的是梅花,梅花的特点是高洁、不怕寒冷,我们把梅花比作那些为新中国成立牺牲的革命烈士,梅花的品质就是他们身上的品质!”

生2:“蜜蜂也是一种事物,蜜蜂通常是辛勤耕耘,不求回报。而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个默默付出的蜜蜂啊……”

师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你看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一下就迁移到我们的生活中了,这就是运用。接下来请你选择一种事物,写一个小片段,抒发人物的情感。可以模仿这三篇文章中的段落,也可以自己改编,开始吧!”

以上这个片段就是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握群文阅读之间语文要素的联系,突破文章的重难点,精准地设置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这样一层层的深入启发,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还能将这种方法进行内化迁移,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生成。

(二)巧搭支架,渗透写作法

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枯燥无味,文章的构思也不够灵巧。老师们普遍反映,习作教学没有章法可循,操作起来无从下手,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拦路虎。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能力跟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是与阅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在吃透教材,精准训练点之后巧搭支架,渗透写作法。

支架是建筑行业里的一个术语,是指建筑工人为便于工程施工而临时搭建的脚手架。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随文微写中,我们要给学生巧搭写作的支架,从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延伸迁移,高效及时地渗透写作的策略和方法,使得习作更有目的性和方法性。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习作策略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发现《夏日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策略都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于是,笔者进行巧搭支架,渗透这种习作策略。在完成新授教学后,当堂进行随文微写,这次微写的内容是列提纲,让学生以《难忘的一分钟》为题进行思考,写一段中心句,再列几个相关事例。学生写起来非常轻松,也有章可循。如下是学生的作品:

(三)调动情感,提高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对高段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的素材。”情感是写作的基础,是人性光辉闪耀的瞬间,小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习作选材新颖,语文更加生动有趣;而到了高段,学生往往会禁锢在一种模式里,表达的情感也不够打动人心。随文微写,就是要捕捉学生的情感迸发点,及时高效地记录瞬间感受。

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第一,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加深理解。第二,在随文微写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写冬天漫天飞雪时,我们可以适时进行点拨,飞雪像什么?为什么像这个事物?这个事物什么特点?该特点怎么写具体生动……第三,从群文阅读中习得优秀片段的描寫方法,进行感情的延伸。

基于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下的随文微写,能更好地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不仅能加快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习得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更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军.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J].甘肃教育,2018,(15).

[2]李淑娟.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新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2012,(01).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