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用和笔法总结方法探究

2021-09-15郑惠慧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郑惠慧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渗透语用和笔法总结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共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但是对于使用渗透语用和笔法总结教学方法的使用,却还有待考量。本文以《麻雀》的教学为例,展现利用四格漫画,渗透语用,总结笔法来提升学生领略语言魅力,提升共情能力的教学方法,希望对笔者教学进行思考总结的同时,能为其他老师提供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益思路。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渗透语用;笔法总结;教学方法

对语言魅力的感知,是一种能探究到文本深层次内涵的豁然感受,对于小学学生来说也是解析文本的基本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思考如何让学生的智慧穿梭于文本的文字当中,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孜孜不倦思考的问题。经过笔者相关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渗透语用规律,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用法,感受语言魅力。而了解作者生平,从知人论世到总结笔法,可以让学生感知文字风格,提升共情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利用渗透语用和总结笔法来实现学生感知语言魅力的目标。

一、巧用四格漫画,理清文本脉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能够理清文本的脉络,了解了文本的整体布局,对文本的层次内容有所把握,才能够去开展更深层次的阅读教学。四格漫画是一种十分直观的阅读教学导入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四格漫画进行阅读文本导入,在小学阅读文本中,十有八九的文本都可以通过四个结构层次来进行梳理,而四格漫画是通过四个格子来讲述一个漫画故事。可以发现,一篇文本通过“开端、发展、高潮、结束”的结构来理清,四格漫画通过四个格子的内容来讲述漫画故事,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将文本脉络理清,将四个结构的内容放入四个格子,可以清晰明了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脉络。

在《麻雀》一课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利用四格漫画,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一篇课文后拿出学习单,用文字的形式,把这篇课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来,写在四格漫画的方框里,并在文中进行标记。教师利用四格漫画直观呈现叙述框架,将“起因,经过,结果”中的经过再细化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通过“漫画格子”的大小直观呈现让学生叙述时候的详略分配,使学生对“高潮需要浓墨重彩地写”有了直接的视觉体验,为学生开展渗透语用和总结笔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精彩内容,体会渗透语用

文本的精彩绝妙之处,是教师开展渗透语用规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对文本脉络已经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教师可以聚焦在剑拔弩张的高潮,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文字用法、生动比喻、动作、心理描写等出神入化的部分进行阅读,揣摩、体会文字使用的精妙之处。

在《麻雀》的主要内容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聚焦到动作描写“挓挲”“嗅”,新颖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等精妙之处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的用法描写了“老麻雀”怎样的心理,循循善诱学生说出感知到什么样的文中形象,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在学生表达之后,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阐述“老麻雀”的勇敢、坚毅的形象。优秀的文字,也需要优秀的读者,在学生回答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不断提升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语用感知能力。以学文促进语言运用,教师还可以在讲解文本精彩之处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用上这个写作方法,用自己的笔触去感知文字的语言魅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聚焦于文本的高潮部分进行仔细研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高潮部分细致的动作描写,去挖掘动作背后丰富心理,去感受心理背后热烈的母爱。让学生在识文解字的过程中,渗透文字的真正内涵,感受屠格涅夫的语言文字魅力。

三、深入知人论世,感悟总结笔法

作家的经典作品,往往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平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字之间往往流露着时代的气息,诉说着内心的故事。因此每位作家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字风格,巴金的热烈朴素,鲁迅的深刻犀利,而屠格涅夫的叙述则是自然紧凑而动人,他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去描绘最复杂深刻的感情。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环境进行细腻感知,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的心境,用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创作思维的世界,感知作者笔法表达的目的。

《麻雀》是屠格涅夫的暮年之作,此时的作者虽看透了人性之善恶,但又能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因此在《麻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总结笔法之前,向学生介绍屠格涅夫的所处境遇,让学生对创作的环境有所了解,学生通过对作者悲悯情怀的了解,更加轻松地可以总结出屠格涅夫笔下一花一草皆有情的文字用法。《麻雀》虽然讲了老麻雀和猎狗之间的博弈,他既没有上帝视角般去叙述老麻雀所想,但是他又通过人的动作如“发抖”“嘶哑的声音”以及极具画面感的“像一块石头”冲到猎狗面前,展示了老麻雀既恐惧又强烈护子的心理。而屠格涅夫用一个有温度的“观察者”的视角和精炼的文字非常适合中年段学生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画面,通过对《麻雀》这篇文本的笔法总结,学生对屠格涅夫的作品风格有了初步印象,为后面的拓展阅读打下基础。

四、领略语言魅力,提升共情能力

学生对文本语言魅力的感知,需要在对文本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够领略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语用和总结笔法,可以直截了当地把学生引入文本当中,对修辞或描写手法的细节进行分析,对精妙的动作描写进行体会,对作者的创作思路进行感受。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搭建渗透语用和总结笔法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产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对文字用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领略语言魅力。

在渗透语用教学中,教师要在文字语用分析中加强学生中段识字并指导默读,让学生体会文本高潮之处用词用字的精彩之处。另外,在学生进行语用思考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演变规律,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才能激发孩子识字之乐,才能让学生对感知文字魅力得心应手。在总结笔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总结前的讲解,在学习《麻雀》以后,总结笔法时,教师可以先将屠格涅夫创作时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娓娓道来,让学生进行体会,再结合在渗透语用学习过程中对文字妙用的感悟,对文本笔法运用进行系统的总结。教师这样一套从渗透语用到笔法总结的教学流程,十分清晰明了,从细节着手,从观察入微,从总结收尾,学生便能够对文本语言魅力进行准确把握。学生感知语言魅力的能力,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文本思想感情共情的能力,因为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一个用思维和感官体会语言表达的世界,也很容易对文本产生共鸣,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对不同文本的阅读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语用规律渗透到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加强感知文字语言魅力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考虑将渗透语用与总结笔法相结合使用,提升学生读文识字应用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阅读面,为学生感知不同语言风格奠定基础。总之,笔者以对《麻雀》的教学为例,通过带领学生从四格漫画理清脉络,到渗透语用感知语言,再到知人论世总结笔法的过程,展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用和笔法总结方法,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1]鞠亚芹.读写融合,基于核心素养的语用模式[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0,(09):24.

[2]袁永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理念渗透途径探析[J].学苑教育,2020,(11):39.

[3]孙玉亭.遵循语用规律  锤炼表达技巧[J].语文世界(小學生之窗),2020,(03):38-39.

[4]丁丽.主题型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用训练的方法探微[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12):37-38.

[5]曹明海.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05):9-26.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