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的光来自你积极地关注
2021-09-15陈志娟
摘要:近年来,学生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课堂中捣乱的孩子越来越多,认真听讲的孩子越来越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首要问题。通过一次教学反思,在实践中寻找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力;积极关注;教学反思
一、背景概述
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在这个由幼稚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同时又有着复杂的矛盾和困惑,需要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如何让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成为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在学校里跨年级带五、六、七年级的心理健康课。五年级的每个班大约有45人左右,每个班都会有几名学生学习状态“不在线”,让很多学科老师觉得上课“力不从心”。基于此,本文通过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实践,来探索提高学习动力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回顾
一次常规的心理学课,我走进五二班教室,这个班里只有十六七个人,这时,班主任才匆匆走过来和我说班里走了一部分人去课本剧排练了。我心中很无奈,班里剩下的都是语文老师觉得“不堪大用”的人,平时上课纪律都比较差,心想:算了,不如上自习。一扭头,十几双眼睛都在看着我,突然,我说不出来上自习的话,转了一个弯,我说到:“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首先,我让一名学生读一下小故事,这个“工作”一般都是有人抢着干。班里人少,又都坐到了一起,挨着我很近,安静了不少。念完后,我表扬了她,她高兴地坐下了。
我开始让他们思考这个小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发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在五年级的教室里一般会有几个人举手,我大概会找三个左右的人回答。现在回想那一堂课其实举手的人数没有变,只是班里人少了,看着举手的人多了而已,于是我不假思索的开始了第二次表扬:五二班今天表现都不错,我看到更多的人举起手了,说明你们都“胸有成竹”了。我这样一说,陆续又有人举手了,连平时说小话多的人也举手了,我开始叫人回答问题,大概叫了四个人,每个人都予以积极的回应。课程进入心理活动,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你,是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个班级里你最欣赏谁,因为是人际关系课,我想至少通过这一节课要改善这十几个人的人际关系,于是在活动中让他们尽量说出这十几个人中你最欣赏的是谁,他们开始表达,说的都是学习生活中的小事,表达的人说的很大方,表达的对象有点羞涩,但是说完班里其他学生也都会笑,是善意的笑。一个人开头,后边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已经“忘记”自己做过的好事,听到有人夸自己,就想效法做好事一样,一定要站起来夸一夸其他人。这个活动中,甚至平时班级里受到批评的人都得到了老师和其他人的“欣赏”,大家眼里渐渐有了光,班级里气氛更加活跃,却没有了杂音......
接着是一个小的情景剧表演,主要表演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如何拒绝别人的,需要大家合作编演。平时课堂上我因为害怕他们四处乱跑,打闹,只能选择周围的人组成小组来表演。这堂课他们就自发地组合在一起,开始认真的讨论、编演。上台表演的时候,我让每一个组都进行了展示,并进行积极点评。有的组语言很幽默,有的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有的组配合默契,将组内所有人都用上了,总之各有优点。
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正确的“人际抉择”。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我才感觉与平时非常不一样。首先从学生的表现中能看出来他们很高兴;其次,这节课“调皮捣蛋”的学生没有了,每一个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课堂上。
最后,我心中的满足感增强了。
我认真思考了整个课堂,发现今天因为人数少,制作了很多不一样。对比以往的课堂,今天的课堂是以“积极的关注”开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人数少,结合课堂教学计划,我让参与课堂的每一个人或回答问题,或以其他方式参与课堂,结束后都有积极的反馈。然后,我同样以眼神交流,能够关注到所有人,看到他们对课堂的反映,只要他们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我的眼神,这样也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他们只要注意听就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举手回答问题,而通常这样的答案都带有学生自己思考后的“独特想法”,而通常都会受到我的表扬。得到教师积极的鼓励,学生更有动力去积极听课与思考。这样一个正向循环就开始了。
当然,这样一个“小班制”在平时的课堂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但正是这样一次特殊的“小班制”,让我对未来课堂有一个重新的思考:首先,我应该用更加积極的眼光关注学生,其实每一个学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老师关注到他。而积极的关注更让学生倾向于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次,“以学生为主导”,尽量让更多的学生以多种形式“主动”参与课堂,并得到老师积极的反馈。小学生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学生,他们的“远大理想”难以和实际学习划等号,学习动力更多的来源于家长和教师的积极关注,在课堂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实际感受。
四、结束语
通过这堂课,我真正体会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明珠,他们各有优点,有的不需要寻找就熠熠生辉,有的需要我们认真发掘才会光芒四射。这需要我们老师对所有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地关注。
参考文献
[1] 朱立萍. 孩子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从心理学层面谈"关注"[J]. 班主任, 2016(6):31-33.
[2] 张晓光. 芬兰教师如何关注每一个孩子[J].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0(2):22-24.
[3] 陈杨洋. 关注孩子成长学会用心交流[J]. 黑河教育, 2020(11):12-13.
[4] 方蕾. 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后进生——教师的应有职责[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5):229.
[5] 何维.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8). 2019.
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 陈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