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2021-09-15侯传伟
侯传伟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吉林省吉林国文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将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肝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CT;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071-02
原发性肝癌是一类高发的恶性肿瘤,该病在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且晚期患者的生存率较低[1]。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临床中多采取手术和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历史悠久,但疗效不理想,近些年来CT引导下消融在该病的治疗中逐步推广应用,其疗效深受患者肯定。本次研究选取吉林省吉林国文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省吉林国文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6~74岁,平均(54.20±4.70)岁;病灶最大直径2.8~9.0 cm,平均(5.80±1.00)cm;合并肝炎14例,肝硬化1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78岁,平均(54.90±4.90)岁;病灶最大直径2.7~9.2 cm,平均(5.90±1.10)cm;合并肝炎15例,肝硬化14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得到吉林省吉林国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礙者;肝肾功能不佳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穿刺部位选择右股动脉,之后进行腹主动脉、肿瘤供血动脉行腹腔干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DSA造影,以导管进入供血动脉后,采取5-FU尿嘧啶(生产企业: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9,剂量750~1000 mg)和奥铂(生产企业:南京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86,剂量100~150 mg)等稀释液经导管灌注,并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分别注入碘化油混合乳剂和表阿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剂量约为10~30 mL,表阿霉素剂量为10~40 mg。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T引导下消融治疗,首先行CT平扫,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体位,确定穿刺点、进针角度和深度,在进行消毒处理后给予局部麻醉。将穿刺针刺入肿瘤正中处,并扩展消融针,对大型肿瘤进行多针、多点重复消融,根据肿瘤情况调整电极位置。针道消融在最后一步进行,以防针道中肿瘤转移。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分级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①疗效评价方法: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2]判定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为PET-CT检查显示患者病灶回声增强、瘤体内部血流信号消失;“部分缓解”为患者病灶回声部分增强、瘤体内部存在血流信号;“病情稳定”为患者病灶轻微增强、瘤体内部存在血流信号;“病情进展”为有新病灶产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②患者肝功能水平改善情况采取Child-Pugh标准进行评估,分为A、B、C三级,A级(级别最高)最轻微,C级(级别最低)最严重。③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肝区疼痛、高热、腹胀等并发症的例数,并计算出并发症总发生率,以此判定治疗安全性。
1.5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所恶化,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3/25),肝区疼痛、高热分别有2例、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5/25),肝区疼痛、腹胀、高热分别有2例、2例、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P =0.440)。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肝硬化为其首要危险因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遗传、药物因素均为其诱因,该病起病隐匿,在发病初期难以被察觉和诊断,许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到了晚期,且晚期患者的治疗难度极大,病死率高。肝区疼痛、营养不良、恶心呕吐、发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在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治疗,并为其选择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中一般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而对于手术治疗无效者往往需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CT引导下消融等方法治疗[3]。许多研究认为单一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十分有限,无法彻底杀灭肿瘤细胞。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能在CT的引导下在肿瘤病灶中插入射频电极,在发射高频射频波后形成离子高速震荡,通过产生的热能促使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4]。此治疗方式的安全性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且对这一治疗方案也十分认可。
生守鹏等[5]研究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75%以上,这一治疗方案不但疗效较好,安全性也高。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总有效率高于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者,且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更佳(P<0.05),采取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低(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相似。同时本研究结论得到了吉林省吉林国文医院较多专家的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下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永华,贾冰心.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364-367.
[2]王志军,阎晓轩.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5-16.
[3]刘黎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4):211-212.
[4]曹树伟,张静,兰文婧,等.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1):27-30.
[5]生守鹏,张洪海,马良,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7):39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