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深贫 打赢“硬仗中的硬仗”
2021-09-15蒋筱青
蒋筱青
高原涉藏地区、大小凉山彝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四川省始终把高原涉藏地区、大小凉山彝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优势的力量、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六月的甘孜,草原似绿色海洋,雄浑壮美。被誉为“康北粮仓”的甘孜县,慕名前来的八方游客,在饱览草原壮丽美景后,陆续走进位于该县的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追忆一段峥嵘岁月。
纪念馆内,100余件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虽无声,却藏着万语千言。馆内墙上,一块展板详细记录着朱德与格达活佛的对话。对话中,“我们红军是为天下穷人救苦救难的队伍”引起无数参观者的感慨。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为消灭贫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开启,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四川省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如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四川省与全国各省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这篇圆梦小康的壮丽篇章中,四川省更是鏖战高原涉藏地区、大小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堡垒,打赢了一场“硬仗中的硬仗”。
斩断贫困荆棘
高原盛开“幸福花”
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麦溪乡,清风送爽,满眼舒畅。这是一个古朴幽静的村落,特色民居星罗棋布,牛羊成群埋头吃草,一副悠闲的模样。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麦溪乡还是地处若尔盖县西北角上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村民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没有产业,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4户1115人。
这样的贫穷状况,在阿坝州并非个案。阿坝州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13个县(市)全部是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全州共有贫困村606个、贫困人口10.3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5%。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阿坝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生态脆弱、基础薄弱、产业虚弱、社会发育滞后的最大实际,紧盯高半山区、边远牧区、大骨节病区、地震灾区“四大主战场”,分类施策、长短结合,科学谋划减贫路线。2019年,该州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全州贫困县华丽蜕变,麦溪乡也一同“新生”。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麦溪乡草原面积广阔,有114.7万亩草场,以放牧藏系绵羊、牦牛为主。结合当地实际,近年来,该乡大力推进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家庭示范牧场20余个,建立各类专合组织40余个,帮助2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畜牧业。
如今,畜牧业已成为麦溪乡群众的致富产业,该乡还于今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距麦溪乡470余公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杨各乡,也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杨各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省委政法委、省民宗委、省农业厅等对口帮扶单位作用,积极协调县交通、水利、电信、广电等部门,争取基础扶贫项目76个,对全乡道路、房屋、饮水、电路、电视、电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打造升级。
在此基础上,该乡还结合雪山、草原等高原特有的旅游风光和民族风情,探索乡村田园旅游经济新路子。
“大家埋头苦干战胜贫困的场景,还会不时浮现在我眼前。”杨各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地理位置优势,该乡建酒店、建民宿,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如今,全乡不仅如期高质量实现5个贫困村退出、135户710人脱贫,还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是杨各乡的荣誉,更是甘孜州的荣誉。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州是连接西北和西南的“咽喉”。面积辽阔,发展落后,甘孜州所辖18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达23.17%,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州建设新居、发展教育、提升医疗、帮助就业、助推产业……2019年12月,18个县(市)实现整体性脱贫摘帽目标,13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州各族人民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奔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砍掉穷根
五彩凉山再“跨越”
2月2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阳光温暖照耀大地。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和全村村民一起靜静等待着。
当看到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手捧写着至高荣誉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身着民族盛装回村时,全村人无比激动,在广场上跳起了舞蹈。
同样激动的洛古有格,在人群中庄重接过李凯手中的奖牌,和其他村民一样,站在佩戴大红花的李凯身旁,留下了一张合影。“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很好之意),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之意)!”洛古有格深知脱贫不易,他说,“我们要继续奋斗!”
三河村地处大凉山腹地,曾是个贫瘠的小山村,村民住土坯危房、靠玉米果腹、走泥泞小道,是凉山州深度贫困的写照之一。而这样的贫困状况,在绵延起伏的大凉山并不少见。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凉山州全州17个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5万人,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凉山脱贫攻坚高度重视、对贫困群众十分牵挂。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河村,亲切看望群众,与大家共商脱贫之策,这让凉山州坚定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科学规划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建成通村的柏油路,方便群众出行;积极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等特色产业,让群众稳定增收……如今,行走在三河村,幸福模样全然显露。
三河村如今的巨变,同样反映着凉山州的巨变。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12个方面34条“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并派出11支综合帮扶工作队,5700多名骨干党员干部长期驻扎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助力脱贫攻坚。与此同时,省内形成了“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工作。
齐心协力,攻坚克难。2020年底,凉山州喜德、普格、越西、昭觉、金阳、布拖、美姑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四川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电视上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看到李凯代表三河村在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时,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荣誉感满满。他说:“现在住在宽敞的新居里,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有茶几、沙发、电视机、洗衣机,我还能发展自己的产业,变化太大了。我们要珍惜荣誉,继续努力奋斗。”
传承伟大精神
贫困地区未来更可期
走进三河村,一座村史馆讲述着凉山州“跨越千年”的历史变迁。展陈的一件件印刻“贫困”的斑驳物件,默默倾诉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如今,因为脱贫攻坚,无数人的命运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实现。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一场鏖战,实现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梦想,也展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曾是红军长征时走过的地方,这里深深印刻着红军的足迹,书写了一段中国革命史上最艰辛、最悲壮的伟大征程,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如今,这里又在脱贫攻坚精神的激励下,团结一心、再接再厉,开始了新奋斗。
6月6日,凉山州乡村振兴局揭牌,标志着该州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凉山州相关负责人介绍,州乡村振兴局成立后,将坚持以“坚决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该州将扭住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工作重点,系统谋划乡村振兴思路举措。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孜州也不松劲。
目前,该州围绕“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已建成大渡河、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村169个,今年还将建设示范试点精品村落65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7个。同时,该州突出传统优势乡土产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
甘孜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要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今年计划建设139个行政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达到90%,让群众的生活更舒适。”
在阿坝州,奋进的脚步也没有停歇。
今年以来,该州高度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结合各地区资源优势,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好已脱贫地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
人间六月天,最美奋斗人。走进三州地区,蓝天白云下,现代厂房忙碌运转;宽阔道路旁,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农家小院里,充满游客的欢声笑语……一个个美丽的风景,在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交织成一篇如诗如画的华章。相信未来,这篇华章将更加绚丽多彩!(责编/黄薇)
【记者手记】
实施高原涉藏地区六项民生工程、首创“四川扶贫”公益品牌、首推“五个一、三个一”帮扶模式、率先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
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四川尽锐出战、攻城拔寨、敢于创新,创造了一個又一个扎实有效的“四川经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四川故事”,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甘于奉献的“四川典型”,向人民交出了一份载入史册的辉煌答卷。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党中央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四川明确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