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5周芬
周芬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多,在网络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知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当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原本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教学革新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当中,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课堂当中的不足,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
1.丰富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因为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是有限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则能够补充原本课本中没有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打开学生的视野。同时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与教学相关的最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堂教学。
2.打开学生的眼界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生活半径不大,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重点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视频等展现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打开学生的眼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
3.让教学内容生动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和枯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的效率比较低,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利用信息技术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缺陷,利用图像、文字、视频等展现形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4.让教学内容简单化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能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易错点和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来详细地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课堂空间,进行自主探索或实践操作。比如在《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守规则的例子和不守规则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比较高,因此在这一思维影响下,学生更能够接受在信息技术应用下所进行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来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或者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學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转为主动的学习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转为有趣的学生实践探索,用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根据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真谛,借由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
6.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也即将进入叛逆期,因此,初中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不好的行为和想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当中,利用信息技术举办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教学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学会判断正确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样才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当中,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忽视了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在应试考试压力的影响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将这门课程当作是休息课,而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和容易,从而提高其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解决了在传统课堂中的诸多问题。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制课堂的策略
在网络时代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进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是老师亟须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地融合,才能够正确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
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其自控能力不强,在每节课开始之初,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导致老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课堂引入环节当中加入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产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如果老师不注重在形式上的变化,学生很容易会慢慢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多增加图片,故事等有趣的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集中于课件之上。比如在进行《遵守社会规则》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在公共空间中吸烟盒、扔垃圾等不好的行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知识点,或者可以向学生展现具体遵纪守法的行为,或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当中,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背诵的方式也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更加有趣的动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理解之后进行既提高记忆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可以将原本静态的课堂教学转为生动活泼的动态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制课堂当中,更能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在道德与法制课程当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比如在《梦想和信念》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杨利伟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由生出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对榜样的崇敬感,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情感让学生聊一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无论是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保有足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保证学习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在情感层面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显著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因此,老师可以空出更多的教学时间,组织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举办辩论赛,在让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当中形成辩证的思维,学会多角度看待問题。再或者老师可以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发表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看法,在课程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知到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性。这就改变了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参与度的提升,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当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学生一般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记忆。再加上应试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都会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其他的应试考试科目上,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来。
4.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老师首先要正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地位,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分地使用信息技术,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教学影响。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是能够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并且筛选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内容,避免过多的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打开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本身也有不足,因此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最大化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只有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慧婷.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