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中国之治”的有效路径

2021-09-15齐晓光

决策探索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国之治协商民主马克思主义

齐晓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协商民主;“中国之治”

一、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其科学地展示了在国家与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协商民主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实践中推行了将党内民主和协商、人民群众民主和协商、党外知名人士和其他政党团体的民主协商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在承担临时权力机关后成为统一战线组织,这里聚集了党内外众多行业顶尖精英参政议政,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出谋划策。协商民主形式多元,几乎包含了中国各阶层、各领域,目的就是保证党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广泛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科学指导党和政府进行高效决策。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政协制度是跳出“人亡政息”周期率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共同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政治协商还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协商机构,主要为各民主党派提出意见、主张提供平台,并且让各界别代表能够通过政协充分享受民主权利。

二、协商民主的革命性基础

马克思认为,以往的民主从来都是少数人的特权,是压迫劳动人民的权利,真正的民主只有在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手段上升为统治阶级后才能够彻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对政治协商的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建党初期,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凝聚革命的民主派与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的共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明确倡议各革命党派和团体召开联席会议,政治协商的萌芽开始形成。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协商民主的实践性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直接、具体的体现,是社会广大界别群众参与的民主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如何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有效落实,将协商民主在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制度化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广泛政治参与的权利,是当下需要重视的任务。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增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全局意识,在实践中增强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初心意识。政治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要引导社会各界有事好商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实践中增强凝聚人心的人民意识。

四、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基础

人民政协是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支持的政治组织。它来源于党和人民的实践,又植根于人民。“人民政协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植根于中国大地,呈现独特的制度魅力。任何制度的产生并非凭空出现的,其形成和发展也非一蹴而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政治协商制度越来越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人民性的特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凸显,制度价值越来越得以体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人民才有发言权。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国情、民情来决定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关系,这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彰显了制度自信,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时代意义。

五、协商民主的发展性基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启新征程,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同样与时俱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世界民主理论的宝库,也在实践中为世界民主发展提供了借鉴。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和社会主要矛盾都在发生改变。坚持协商民主,能够广集民智,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找准人民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平衡点,从而解决矛盾,实现制度和社会的双向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社会实情的发展趋势,更符合人类向共产主义社会推进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民主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而存在,而全部的问题正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今天的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得来的,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产物。

综上所述,“中国之治”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在国家治理方面,显然可以给后发国家提供更实际、更有效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之治”也必将推动全球治理向纵深发展,从而对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立足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发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新思想、新内涵,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协商民主制度,在伴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也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孙秋鹏.政治协商到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J].观察与思考,2019(08):51-60.

[2]周青山,周家吉.试析中国协商民主之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基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04):59-62.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华网,2017-10-2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9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之治协商民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之治”彰显全球魅力
张维为:“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