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范式与变式

2021-09-15胡旭慧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窗花范式集体

胡旭慧

随着《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的推行,自主游戏被高度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则有被弱化的趋势。《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聚焦领域关键经验,明确幼儿发展目标,基于幼儿原有经验精选教学内容;依据幼儿学习特点和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互动交往等让幼儿获得新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我园开展的“寻找美术教育中间地带”研究,以“幼儿自主探究在前,教师隐性指导在后”为课程理念,从领域的角度展开了课程建设的研究。其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并逐步形成了可操作的范式与变式,它有助于确保集体活动的质量,教师借鉴范式容易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并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创造性地使用范式,努力让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美术的创作,让幼儿参加美术活动成为一种享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具体经验如下:

一、科学的范式有助于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搭建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支架

范式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是指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我园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灵活可操作的范式,在文字稿中增加了必要环节的说明,让教师在设计时能充分地剖析幼儿、分析教材、预估幼儿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预设应对的策略,给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条件和机会。

(一)美术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时的范式——六步法

我园的美术集体活动范式主要是采用六步法——针对性准备、探索性学习、问题式引领、改进性创作、欣赏性评价和拓展性延伸。具体来说,美术集体活動范式就是活动前要让幼儿拥有一定的经验,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创作,接着分享创作时的成功经验和探讨解决在初次表达时遇到的困难,第二次的创作幼儿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经验进行改进性创作,最后在活动后拓展到其他活动中再尝试。美术集体活动的范式是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并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充分感受、个性表达的机会,幼儿还能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共同进步,在被尊重中自主地表达与表现。以下页表1为例,具体展示“六步法”范式的运用。

从设计可以看出,幼儿的初次制作相框是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索的过程,在初次操作后由幼儿提出在制作过程中碰到位置无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规律等困难,并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提出解决对策,教师的引导只是问题的引领。而第二次的尝试是建立在初步尝试和主要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幼儿的制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升。整个活动中,教师除了示范魔法玉米蘸水粘贴之外,其他都是幼儿自主探索而获得的。

(二)美术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撰写时的范式——补充说明

我们对活动设计文字稿也提出了可参考的范式,与原来设计不同的是增加了用不同字体标注出来的必要环节的补充说明,将幼儿应达到的程度、教师需要跟进的措施、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等信息都呈现在文字稿中。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基础上的预估,需要教师详尽地考虑幼儿应该怎么学,自己该如何逐步分解并落实活动的目标,不同水平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该如何应对。以下是中班剪纸活动“剪窗花”文字稿中的讨论环节“展示幼儿典型作品,集体发现并解决问题”,是教师在幼儿第一次剪窗花后经验分享和遇到困难时的引导、预估与解决对策。

提问:(1)你剪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2)你们在剪的时候都遇到什么困难呢?

(幼:能清楚地讲述剪窗花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尝试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剪破、要剪的图形画在三角形纸的中间、打开纸画“故事”式的图案。师:概括幼儿第一次操作时的问题,先请幼儿说说解决的对策,针对上述的三种情况可采用以下对策——不要横着剪断折好的三角形纸、在折好的三角形边缘画图形容易剪、对折成三角形剪会有镂空花纹;当幼儿觉得无法解决时再用对比剪好的三角形,让幼儿明确图形的位置画在哪儿能成功地剪出镂空的花纹。)

从上面的片段可以看出,活动设计的必要环节后会有针对性说明,从幼儿的角度需要做什么,在剪窗花时幼儿会出现哪几种不成功的方法;从教师的角度需要做什么,当幼儿出现预估的问题时该怎么应对。活动的设计真正做到备幼儿的学情与教师的指导策略,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可以怎么做,做到心中有儿童,做到给幼儿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在幼儿有困难时提供适宜的支架。

二、灵动的变式有助于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供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美术教学活动的范式只是给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般性的参考,但各个班的幼儿、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如何做到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具体策略如下:

(一)细节求精,引发幼儿创作兴趣

美术集体活动的范式需要教师做好细节的准备,包括讨论活动和分组操作幼儿人数的分配方案及座位摆放方式、材料提供的数量与类别、教具的制作与说明等方面的细节设计,创设引发和满足幼儿自由创作的活动环境。如在中班美术“剪窗花”活动中,从剪窗花步骤图的大小、具体步骤数和呈现位置,到幼儿用纸的厚薄与数量、纸如何投放、两次的作品如何展示才能让幼儿看到自己探究性学习的成果等细节都有充分的考虑。以步骤图为例,剪窗花步骤图最后一个步骤比较小,幼儿无法清晰地看懂剪法。于是我们采用了阅读中的云朵符号,将该步骤放大,幼儿在解读和操作时就能自主探索具体的方法。剪窗花纸的厚薄也会影响幼儿的操作,幼儿在试剪时发现普通的手工纸经过多次折叠后很难剪,成功率大大降低,于是在教学准备中我们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挑选适宜剪纸用的纸或蜡光纸,便于幼儿操作。

(二)环节留白,关注幼儿水平差异

范式的环节只是给教师组织活动提供了框架,同时也提供了诸多的留白,便于教师给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帮助。幼儿在探索性学习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在问题式探讨和改进性创作时,可以从同伴中学习,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伙伴的资源不同、教师的指导方式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执行活动设计时教师需关注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学习特点幼儿的不同需求,让幼儿能获得属于个体的成功体验。如大班绘画活动“花奶牛”在两个班级中同时开展,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却各不相同,其中一个班幼儿在第一次创作时无从下笔,师幼讨论解决对策环节幼儿提出不会画,教师通过示范帮助了幼儿,呈现的作品奶牛形象比较雷同;而另一个班级的幼儿第一次创作时也是不会画,教师并没有直接示范,而是引导幼儿观察了形式各样的牛的图片和大师名作,给予极个别幼儿适宜的提示,帮助幼儿解决了难题,在二次创作时,个性化的花奶牛明显比第一个班级多。

(三)指导策略,助推幼儿自主探究

开放的环节设计可以从必要环节的补充说明里清晰地看出,教师需要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估,并思考相应的指导策略,其目的是引发幼儿自主的探究,彰显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探究行为。因此,必要环节的补充说明要具体写出这个环节幼儿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教师需要做到什么,幼儿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哪些引导策略和方法,指向的是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当然活动设计只是呈现了大致的内容,具体操作时更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尤其是应对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引发的出乎教师预估的问题。以一课多研的中班美术活动“陶土小鱼”为例,集体备课时年级组共同探讨设计了活动大环节,明确了每个环节幼儿所要达成的情况和教师的主要指导策略,实施活动时却进行了反复调整。实践证明,共同商讨出的范式是支架,过程中教师只有基于本班幼儿的实际变通实施,才能让活动变得丰满生动,才更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该活动三次研课的分析、策略调整如表2所示:

(四)积极体验,呵护幼儿活动热情

《指南》艺术领域强调幼儿感受与表达,强调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因此,在灵活运用活动范式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过程中有意义的体验。如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他能按自己方式表现自己、赏识他人;在探讨时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学习,进行改进性创作;在活动评价时以尊重为前提,每位幼儿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中班美术活动评价环节为例,老师可以给每个幼儿红、蓝两个夹子,红夹子评价自己作品,蓝夹子评价同伴作品,当幼儿用红夹子肯定自己作品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他才能认真审视同伴作品,不再带着偏见情感过滤同伴的创作。教师则以建议的方式给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幼儿就会愉快接纳教师的“要求”。

基于“幼儿自主探究在前,教师隐性指导在后”课程理念的美术集体活动设计优化了简单的教学活动设计,“简单备课”变成了“显性与隐性”因素有机整合,单纯的“教师预设”变成了“范式与变式”结合,“整齐划一”的要求也变成了“整体与分层”的实施,“注重結果”价值取向转变为“体验与感受”人文取向,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窗花范式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剪一朵窗花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剪窗花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剪窗花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剪窗花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