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党建+”模式探析
2021-09-15石利琴
石利琴
摘 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的产业结构和职业形态亟须实用型、复合型和发展型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使命,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针对新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特点,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党建+”载体与实施模式,着力推进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党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109-0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及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指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经济政策互动、叠加作用下产生的新经济产业所造就新的经济绩效及经济增长点的新经济形态,由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人工智能经济等其他新兴经济成分构成。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引发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态,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储备也提出了新标准与新要求。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展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和拓展“党建+”模式,培养一大批既能满足当前新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又能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新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
1.拥有较高的可迁移技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是新经济时代的特点,对作为活要素劳动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则呈现以实用型、复合型和发展型为特征的用人需求导向。强化高职学生的可迁移技能,是培养与新经济时代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可迁移技能归納为学科能力、方法论的能力、社交能力和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高职学生在大学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够灵活运用在其他情境中,尤其是当其走向职场或发生岗位变迁时,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因此,高职教育要把培养可迁移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互联网是新经济时代的引擎,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嵌入和应用为基础的。因而信息素养成为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核心素养,这是指从业人员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懂得如何获取或发布信息,以及正确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其在海量信息中正确甄别、高效获取及合理运用资讯和数据,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获取力、技能的提升力、技术的创新力及职业的发展力,逐步形成专业领域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的发展优势。
3.积淀丰厚的审美能力。创意经济和文化经济是新经济时代的新业态,具体表现为以发现美、感受美、生产美、创造美、传播美和传承美等为内核所形成的经济形态,既体现了新经济时代物质经济向符号经济转型、时间经济向场景经济转型的新趋势,也反映了新经济时代商业模式从传统的价值营销转向价值观营销的特点。发展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育学生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是提高高职学生作为人的“爱的能力”、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其成为新经济时代创意驱动范式下的跨界融合式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能力支撑。
4.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新经济涵盖新的技术、要素、产品、模式、业态以及新产业等多方面,在技术变革、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大背景下,所涉及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管理模式和销售手段等都需要创新和突破。因此,高职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是决定其职业创新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架,具备能以新颖的视角、创造性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育新时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在培育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二、新经济时代党建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要实现新经济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党建引领功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有两个维度,一是专业课程培养供给与学生成长需求匹配,二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供给与用人市场需求匹配。因此,必须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要素资源最优化配置,在有效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能级。
2.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杠杆效应。新经济时代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类型更多元、数量更庞大。职业教育要根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以创新党建载体为“支点”,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赋能,为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增值,发挥党建引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杠杆效应,实现高职院校以质图强的办学目标。
3.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经济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相统一。新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绝不能是一个物化的、单向度的人,也不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理性经济人,而是一个完整意义的社会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