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21-09-15肖前华张其敏赵宝云刘枢
肖前华 张其敏 赵宝云 刘枢
[摘 要] 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的核心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因此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深入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在重庆科技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进行了指导和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水平,有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指标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yjg193119)
[作者简介] 肖前华(1987—),男,重庆人,工学博士,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和非常規油气田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张其敏(1972—),女,重庆人,工学博士,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安全和油气储运优化技术研究;赵宝云(1982—),男,山西吕梁人,工学博士,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教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053-04 [收稿日期] 2021-03-18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才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及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1]。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实现最基本的高质量高等教育。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研究生课程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处于核心位置,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2]。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课程质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不断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建设。由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对成熟,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近几年才壮大起来,且一直受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并未良好地体现其在专业应用上的经验,与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仍有一定的差距[3]。虽然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立足职业背景,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钻研更加贴合实际的培养模式,研究生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及实践类的课程开设不足、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较陈旧及工程实践较少等问题仍然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倾向于学术学位类研究生的培养,因此需要根据学校的工程实际应用背景和地方区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的课程建设进行改革,而课程建设的改革不仅需要依托于职业背景,而且需要建立合理的、适用性强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
二、课程质量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作为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实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与本科生差别不大,培养模式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类似,没有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色。
(一)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的条件及资源、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水平高低、教学的实际现状与最终效果等方面,虽然评估考虑的范围较为广泛,但都是从主观方面进行的评估,对于学生这个客观群体没有实现最直接的反馈和效果。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其广泛性,而且需要考虑其适应能力,课程质量评估立足于改进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课程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同时,在现有的评估指标中还存在各评估指标的分配权重不够合理的问题。课程质量评估最终得到的是数据或者加权平均的分数,因此会存在权重分配过程中的随意性,没有真正体现指标的价值,既无法合理正确地评价课程质量,又无法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甚至违背了客观的规律和原则,导致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可信度降低。同时,在评估时还会出现走过场的情况,使评估指标流于形式,导致课程建设的改革依据可靠性不高,课程建设难以推进。
(二)自评时不够客观
课程质量的评价过程主要涉及自评和他评。在实际评价中,自评具有较高的权重,因此在自评时便会出现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课程评价过高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自评时,基本上都侧重于自身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对于一些会显露自身瑕疵的内容简要概述,甚至避而不谈,这样的课程评价缺乏客观性。提高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是推进课程建设改革的关键。同时,教师的课程评价主要根据授课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考核成绩等部分,表面上最终成绩综合了课程和学生表现的各个方面,但其中也存在主观性。一部分学生平时成绩奇高,一部分学生平时成绩刚及格,如此大的成绩差距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甚至有些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是为了提高最后的综合成绩,没有真实、客观地体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提高,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缺乏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
根据调研发现,很多高校的课程质量评估主要为教师评估(自评)和上一级的评估(他评)。两级课程质量评估分离,各行其道,无法形成相互讨论的交叉点。评估完成后,评估结果反馈不到位,教师无从得知上一级的评价结果,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改进建议和措施不了解,这就导致了课程建设的滞后性,不能及时解决课程建设上出现的问题,研究生课程建设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如果上级的评价能够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课程质量就会有提升的空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会提高一个层次,由此可见建立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只有发挥出课程质量评估上下反馈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课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