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与研究

2021-09-15欧志鹏王永花白怡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欧志鹏 王永花 白怡然

摘  要: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为问卷调查的样本,从大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知、对劳动就业的认知、对劳动价值观的认知、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等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培养诚实劳动的优良品德、打下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基础、养成勤于实践的品质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劳动价值观; 大学生; 新时代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核心内容的九个坚持中,第二个坚持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排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之后,这更彰显了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结合实际,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扣第一粒扣子的时候,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准确掌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有助于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出部署调整。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现状研判,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以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校是加强劳动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品格,磨练顽强意志,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工作上的重要作用的关键一环。做好劳动教育教学,进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正在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最具有活力、具有激情、具有梦想的青年阶段。应该依靠勤奋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劳动,把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然而一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因多元化的思想潮流的影响,崇尚佛系青年,崇尚运气,把实现梦想建立在口头上、作业上,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不肯付出辛勤劳动。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机会、运气、人际关系。知行不一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同学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价值观不正,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没有将劳动实践和刻苦学习与自己未来爱岗敬业、自觉自律的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应该在年轻时代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刻苦学习、积极实践、积极探索是中国未来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环节,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所体现的作用关乎到未来大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梦实现的现实基础和支撑力量。

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融合青少年成长的全部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因此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机统一。当前很多学者对高校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诸多的研究,究其根本,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阶段,去分析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形成的各方面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这也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所急切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征程中,劳动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高职高专学校,本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就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心理现状。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知、对劳动就业的认知、对劳动价值观的认知、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几方面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逐项进行剖析,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参考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间为2020年9月至12月,调查对象为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18、2019、2020 各年级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大学生。课题组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三个年级发放问卷,收回问卷1052份。

(二)样本分布

男生占比53.8%,女生占比46.2%; 其中華南地区占34.89%,华东地区占17.3%,华北地区占14.26,六成以上为沿海地区。2000—2003年出生的占80.8%,2000 年前出生的占18.82%,2003 年后出生的占0.38%;大一年级占比12.07%,大二年级占比86.6%,大三年级占1.33%。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劳动实践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亟待需要有着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投身到国家建设中。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情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劳动实践现状调研我们通过大学生寒暑假平均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长、在校期间如何处理脏衣服、寝室很乱但又没轮到自己值日时的处理方式等三个方面来考量。

家庭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第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我们设计了大学生寒暑假在家里参与家务工作的劳动时长,分析大学生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的现状。从统计数据看,63.88%的学生参与家务劳动都在半个小时以上,从来不做的学生只占5.42%。详见图1。

家庭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过程的起点,家庭是子女劳动习惯培养的起点。大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与自身所在家庭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影响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劳动意识的培养,重视劳动习惯的养成。

大学生在校期间“怎样处理脏衣服”的选项中,86.31%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己用手洗”,9.51%的大学生选择了“用洗衣机洗”,两者累计占总数的95.82%。值得注意的是,“请别人帮忙洗”、“寄回家里洗”、“攒在一起带回家里洗”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分别占0.76%、0.57%、0.19%。详见图2。

大学生是青年走向独立的开始,脱离家长的庇佑是实现自我管理的一个过程,在此期间,从家庭学校到老师开始不断引导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做新的规划,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实现自我独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寝室里很乱,但又没轮到自己值日时的处理方式”这一問题,近四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主动打扫寝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问卷中设计出“主动承担”、“和室友一起承担”、“提醒当值同学打扫”、“事不关己”、“发牢骚”、“其他”等6个内容供选择,发现39.45%的大学生选择“主动承担”、28.71%的大学生选择“和室友一起承担”、19.85%的大学生选择“提醒当值同学打扫”,2.95%的大学生选择“事不关己”。在调查中也有同学指出,在宿舍卫生问题上要避免老实人或勤快人吃亏的现象。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要适应集体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劳动习惯很重要,也是决定其是否能够适应大学宿舍生活的关键,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但是也存在着个别学生劳动意识比较落后的问题。

(二)对劳动就业的认知

在涉及劳动就业认知所问到的“您最向往的职业类型是?”受访大学生最向往的职业类型是自由型、技术型和稳定型,其中自由型的比例高达42.68%,这反映了受访大学生最向往的职业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更加注意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与当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渗透到各行各业密不可分,大学生可选择的职业类型也越来越多。在个别访谈中,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未来人工智能取代一些领域的人力劳动的趋势,会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类型的选择。

在问及“对您就业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时,“个人实力”、“机遇运气”、“就业行情”是受访大学生认为对就业起决定作用的前三大影响因素。我们列举出“家庭背景”“老师推荐”“个人实力”“学校名气”“机遇运气”“就业行情”“同学或朋友帮忙”“专业背景”“其他”等九个选项,让大学生选出对其就业起决定性作用的三大因素,78.32%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个人实力”,48.48%的同学选择了“就业行情”,47.72%的学生选择了“机遇运气”。调查的数据,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实力在就业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内因直接影响到就业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半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机遇运气”“就业行情”等外在因素对其就业的重要影响。

在调查设置的假设问题中,提到“在毕业时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时,恰好有一份你符合录取条件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你该如何选择”。54.7%的同学选择“乐于接受,踏踏实实地干”,31.72%的同学选择“勉强接受,先干着,再找其他工作机会”,4.65%的同学表示“不能接受,继续找工作”,仅有0.95%的同学表示“不能接受,不找工作了,在家陪父母”,这些数据,在个别访谈中,大学生对毕业以后“不工作,啃老可耻”的价值观念也有一些相互的印证。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体力劳动的认识有待提高,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择业进行正确引导。

(三)对劳动价值观的认知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劳动教育目前还仅停留在单纯的观念式教育层次,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很多问题存在表面化、虚化的问题,并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劳动评价体系,学生从中很难获得有效的信息和内容。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以辛勤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劳动认知的建立是整个劳动教育体系的第一环,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认知引导的重视度,加强改进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认知培养的长效性和时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认知。在问卷中,回答“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什么问题”时,“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好逸恶劳,缺乏积极的劳动态度”、“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居前三位,占比分别是52.19%、45.25%、39.16%。详见图3。这些问题都与不能正确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新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关。

(四)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认知

问卷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大学生对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有些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多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课程,并希望老师们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倡勤俭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也有大学生建议学校要加强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宣传,及时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能力需求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

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针对以上调查分析,从新时代劳动者在思想、心理、伦理、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应具有的品质入手,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四最”正确劳动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明确定位是“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真正意义。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力量。切实明白为什么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体会到劳动中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磨练意志、获得快乐。深刻理解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中存在的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想法不是主流。大学生踏实工作、勤劳肯干、勇于奉献、乐于进取才是未来获得成功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尊重劳动最好的诠释,是新时代新时期的要求,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二)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

热爱劳动是立业为人的根本,更是实干兴邦的基石。培养全体人民的劳动热情,在创新创造上获得成绩和成就。通过艰辛劳动、勤奋劳动获得幸福感。释放创新创造的潜力,既需要社会的外在制度建设,也需要热爱劳动的内在情感培养。一是要科学构建劳动实践体验课程的体系,引导青少年在自我服务劳动中体现自主快乐;二是要加強辛勤劳动的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三是要培养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三)培养诚实劳动的优良品德

诚实劳动是社会主义阶段提倡的基本劳动道德。在劳动状况上,诚实劳动表现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实实在在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工匠精神;在经营活动中,诚实劳动体现为合法经营,按政策办事的劳动纪律;在精神境界上,诚实劳动是提倡个人获得利益与社会尽职尽责和谐统一。当前大学生存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现象,实习造假、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的现象都是诚实劳动品德缺失的表现。

(四)打下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基础

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要在大学生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明确这些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在推进科技进步方面的重大作用。要着力加强现代生产劳动的技能训练,加强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服务学习等环节的劳动技能训练。

(五)养成勤于实践的品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只有当学生深入到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培养艰苦奋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劳动品质,从而带来劳动所给予人们的幸福感。劳动教育的实质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措并举方能产生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0(01).

[2] 郑银凤. “90 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38.

[3]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4] 戴家芳. 当代中国青少年劳动观教育研究综述[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81-85.

[5] 蒋肖斌,章正. 用“佛系”调适心灵用奋斗实现自我[N]. 中国青年报,2018-03-14.

[6] 周润健. 领英发布洞察报告显示:95 后职场人平均7 个月就离职[EB/OL]. (2018-08-09)[2021-03-01]. http:// www.tj.xinhuanet.com/jz/2018-08/09/c_1123246084.htm.

[7] 丛日云,王路遥. 价值观念的代际革命: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评述[J]. 文化纵横,2013(05):108-113.

[8] 孙孔懿. “人的时代”诞生的“人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哲学初探[J]. 江苏教育研究,2018(10):5-9.

[9] 李珂,蔡元帅.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 思想教育研究,2019(1):107.

[10] 成尚荣. 价值体认:劳动教育的核心[N]. 中国教育报,2019-06-05(9).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