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袁隆平精神育“好种子”

2021-09-15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21年8期
关键词:隆平袁隆平院士

雷杰能

2021年5月23日上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故乡德安县暴雨如注,德安县第一中学校长张广安带领师生冒雨步行70分钟来到县政府前的隆平广场,与全县各界代表一道深切悼念刚刚逝世的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传来,德安县广大师生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并以各种方式深切悼念家乡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缅怀他对国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德安县教育系统以开展悼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追梦不止、前进不止、奋斗不止”的袁隆平精神,推动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

让袁隆平精神入脑入心

由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主办的“沙画绘党史 童心永向党”主题教育活动,在完成7站接力活动之后,最后一站于5月31日下午走进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写校名的德安县隆平学校。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为本次活动特意创作了沙画视频《妈妈,稻子熟了》,视频真实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的母子情深、家国情怀。看过视频后,现场的学生眼里闪着泪花。五(5)班陈芷丹说:“袁隆平爷爷帮助全球那么多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殊不知,这一切背后,他心里的种子是他母亲种下的。袁隆平爷爷与他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人。国士无双,袁隆平爷爷,您一路走好!”

德安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乐新钧说:“德安县隆平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学校。希望隆平学校继承和弘扬袁隆平精神,带头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全县各中小学也要以此活动为契机,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隆平学校自2016年创办以来,就把弘扬袁隆平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安排3天时间专题学习袁隆平精神。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讲袁隆平故事比赛,表彰一批“隆平好少年”并发放“隆平奖学金”。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让袁隆平精神进入课堂。“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的时间,讲袁隆平故事,宣传袁隆平精神:隆平与学校、隆平与德安、隆平与中国、隆平与世界……一个个学习专题把袁隆平精神讲深讲透。目前,学校正在编写关于袁隆平精神的校本教材,为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打上深深的‘袁隆平印记。”校长吴敦旭说。

国士无双,风范常在;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袁隆平院士情系故土,十分关心和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两次为家乡莘莘学子题写寄语,并捐资家乡学校设立“隆平奖学金”。他赢得了家乡人民的由衷爱戴与敬仰。

5月24日上午,德安县第一中学举行袁隆平院士追悼会,全校4000余名师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种子与智慧的老人。学校高一年级文科“隆平班”的王婧涵同学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寄托了广大学子的无限哀思。

5月23日下午,学校高三年级各班都以上思政课的形式纪念袁隆平院士。课上,各班老师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成就及袁隆平精神,追忆袁隆平院士来学校与师生亲切交谈的点点滴滴,缅怀他的卓越功勋。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传承好袁隆平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

袁隆平院士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堪称时代楷模。乐新钧说,袁隆平院士把人生视为一盘下不完的棋,并把自己当作一个过河的卒子,拼命向前,永不后退。他的这种精神是对广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他的未竟事业、科学价值,正待我们广大青年学子去坚守、拼搏、开掘。德安县各学校在开展悼念袁隆平院士活动的同时,紧密结合当前深入推进的党史学习教育,掀起学习袁隆平精神的高潮,引导广大学生做一粒“好种子”。

践行袁隆平精神

坐落在袁隆平故里的江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占地面积400余亩,由隆平科普教育展览馆、科普教育接待中心、超级稻示范基地、生态植物园实践基地四个部分组成,是学习袁隆平精神的“大课堂”。

今年春季开学不久,德安县第一中学组织学生从学校出发,徒步18公里至此开展研学活动。一路上,师生们喊着激昂的口号,高唱红歌,整齐有序地向袁家山进发。他们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锤炼意志,研学农耕文化,传承袁隆平精神。学校办公室主任甘平立介绍,远足研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德安一中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通过这项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传承袁隆平精神。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稻米文化一条街。在现场,同学们立即被农耕展示厅摆放的物件吸引住了:龙骨水车、蓑衣、簸箕、斗笠、竹编箩筐、藤编提篮、风车……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并七嘴八舌地探讨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了解到袁隆平院士开展杂交水稻科研、攻关以及获奖的情况。德安县第一中学校长张广安说:“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去拥抱乡土乡情,在集体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乡土文化的亲近感,也加深了对袁隆平精神内涵的理解。”

袁隆平说:“电脑里面、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为此,隆平学校投资120万元倾情打造“隆平文化”景观,营造传承袁隆平精神的大环境。校长吴敦旭介绍,项目工程已经开标,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大块来打造,在1号楼建“春耕园”,配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在2号楼旁边配有一块小稻田,让学生来这里体验农耕之乐,校园内配套建设春耕雕塑……

像隆平学校一样,德安县各学校都组织力量开发傳承袁隆平精神的课程资源,让袁隆平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个学生立志做一粒“好种子”。

猜你喜欢

隆平袁隆平院士
用隆平种子故事拓展红色种子教育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隆平275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