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科学思维水平考查分析

2021-09-15唐创强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8期

唐创强

[摘 要]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2021年“八省市联考”广东生物学考题对科学思维水平的考查情况,以认识新高考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思想,从而运用好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提高备考复习质量。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科学思维水平;广东生物学考题

2021年,作为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的八省市(广东、江苏、河北、湖南、辽宁、湖北、福建、重庆),采用的是“3+1+2”模式,与前两批省市采用的“3+3”模式不同。为了给6月份首次进行的“3+1+2”模式新高考提供借鉴,在1月下旬,八省市同时进行了一次高考前适应性模拟考试大联考(即“八省市联考”)。联考规模大、影响面广,备受关注。

这次新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大联考,“3”(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1”(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二选一)和“2”(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则由八省市各自命题,并称为“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其中“2”以等级赋分计入总分(也称等级考)。这不仅能让广大考生提前体验新高考模式,而且还有助于高三教师了解复习教学的阶段效果,并从“如何考”的角度上明确命题考查的特点,找到进一步提高备考复习质量的思路,促进学生学业成绩进阶上等级。

现以2021年1月“八省市联考”广东生物学考题即“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生物学”考题为例,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结合新课程标准与高考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分析考题对科学思维水平的考查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策略。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概述

SOLO分類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约翰·彼格斯(J.B.Biggs)等学者以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称为“假设的认知结构”(Hypothetical Cognitive Structure,简称为HCS);但一个人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即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等级水平,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简称为SOLO)。

约翰·彼格斯等在其著作《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中对该理论的性质和运用做了详细的论述,基本内容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思维发展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水平,即前结构(Prestuctural)水平、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水平、多点结构(Multistructural)水平、关联结构(Relational)水平、拓展抽象结构(Extended abstract)水平(如表1)。

可见,不同水平的学习结果表现能明确区分出来,在思维程度表现上逐渐上升,E级水平表现为学习优秀甚至拔尖。将表1内容转化为图1的坐标直方图,更能形象反映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高低的情况。

SOLO分类评价理论适用于从小学起不同学段各个学科的学习质量评价,是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评价复杂学习过程与结果的通用性方法,操作性强,结果呈现清晰,易于判断并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教师正积极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强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运用有效手段进行评价,对于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思维水平等级的划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制定了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依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及其划分的水平,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的描述。”其中关于“科学思维”部分的水平等级划分与等级考试要求如表2所示。

由水平一到水平四,解决问题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体现了水平等级的递进上升关系。

三、以情境为载体命题考查的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怎么考”的“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高考命题则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情境活动,以评价学生在情境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所体现的学科素养水平(如表3)。

从基础性到创新性,考查要求梯级提高,体现在考查载体和情境活动由简单到复杂,解决问题的水平由低到高。

四、科学思维等级考查的体现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的有关等级之间的关系

对照表1至表3,可发现U~E与水平一至水平四、基础性至创新性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表4)。

三者在梯级上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在同一等级上有非常类似的程度,由此可见,科学思维水平的等级、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学习水平等级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中解决情境问题的不同过程(基础性至创新性)主要就是科学思维水平(水平一至水平四)的表现,即体现了考查不同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复习)所达到的思维发展的不同程度(U~E)。

(二)2021年“八省市联考”广东生物学考题对科学思维水平的考查

1. 2021年“八省市联考”广东生物学考题的基本情况统计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生物学”试卷,含选择题16小题(共40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其中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6小题(共60分,其中第17~20小题为必做题,48分;第21~22小题为选做题,各12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各题的考查情况如表5所示。

从难度等次的比较(易∶中∶难=U∶(M+R)∶E)来看,选21题,易∶中∶难=26∶57∶16;选22题,易∶中∶难=31∶53∶16,两种情况都接近或比较接近3∶5∶2。

五、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建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定位了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从学科角度看,高考的考查内容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研究高考、以高考的要求指导教学(复习)实践,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科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科学思维素养水平,笔者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一)建立必备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是能力范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需要建立在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之上,按照SOLO分类评价理论“关联结构(R)”和“拓展抽象结构(E)”的原理,显然是要将必备知识形成体系,所以,将知识碎片构建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打开想象迁移思路,就容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二)讲究思维方法训练

“知识加上方法就是能力。”用上有效方法,必备知识可转化为关键能力。教学(复习),不仅仅是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方法方面给予学生点拨,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突出思维方法训練,促进学生学会用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三)着力解决情境问题

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或水平,是新高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强调学生关注“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实践情境”,熟悉以情境为载体的题型,达到能解决情境问题的较高学业质量水平,应成为今后组织复习教学的关键聚焦点。在备考复习中,教师应注重促进学生通过打开思路、活跃思维,调动知识解决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实现由“解题”到“解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闫白洋.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生物学科学思维的表现性评价[J].生物学教学,2018(4):16-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7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7-30.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