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鑒内地經驗 並因地制宜加以調整規劃

2021-09-15

澳门月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商業體育產品

內地或鄰近地區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有哪些經驗值得澳門借鑒?

澳門立法會梁安琪議員:建議當局借鑒內地先進經驗,制定推動文化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規劃,同時進一步推動現有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增加附屬文化活動、旅遊產品以及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以澳門文化、澳門特色為主題的體育品牌;此外,還可透過跨部門合作牽頭業界打造固定的聯絡對接平台,暢通文化業與體育業的溝通協調機制。

永利關愛基金會陳志玲主席: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與馬蜂窩旅遊聯合發佈的《中國體育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中的數據顯示,三亞位居2021年體育旅遊熱門境內城市TOP10榜單第一名。

三亞的體育旅遊發展之路清晰,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其體育活動。三亞利用海洋資源,舉辦了如帆船賽、跳水賽、沙灘運動會等活動;也利用其森林資源舉辨汽車越野挑戰賽等。同時政策的扶持也是其發展“體育+旅遊”的基礎,近年海南省積極提出發展當地體育旅遊的規劃,建造大型體育場地等,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的成功案例就是:北京的五棵松運動商業片區,可說是一個“體育服務綜合體”典型案例。“體育服務綜合體”是指依託體育場館、戶外運動休閒空間、商業空間等載體,以體育服務為核心吸引,有效組合體育、健康、文化、旅遊、休閒、娛樂、商業等功能,且功能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相互裨益的多功能、多業態、高效益的體育消費聚集區。

除了硬體建設外,內容也是持續發展之必要元素。“五顆松”以大型文體活動為核心,提升了綜合體可持續的經營能力。整個綜合體發展成具有大型體育賽事、文藝滙演、體育培訓和全民健身等業態於一體的綜合設施,結合了具備文化、體育及商業的多重功能和意義。

可見,體育產業的發展形態,根據城市和企業的特點可以有多種不同模式,澳門可以借鑒內地成功的例子,充份利用和挖掘自身優勢,拓展和豐富旅遊產品和路線,創造屬於我們的品牌活動,把澳門打造成更多元化的旅遊城市。

澳門理工學院健康科學及體育高等學校吳新凡校長:澳門有自身的特點,我們不能照搬其它地方的做法,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做一些優化和調整,不要限制自己。體育產業可以是製造實體產品,也可以是服務性產品。如果是實體產品,澳門礙於自身條件的限制,未必可以做到的,可以在一些服務性的產品方面去努力,如奧運單車比賽場館的總監是香港人,大家也許沒想到香港人會在這個世界體育舞臺上提供服務,這一事實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現在香港有個說法是:“精英化”轉成“專業化”,培養一個好的運動員,後面要有一個好的團隊,這是“專業化”。說回澳門,可能大家會認為:我們哪有能力去培養一個高水平運動員?其實香港的精英運動員,其訓練的地方不一定是香港。澳門也有一些出色的運動員,如果我們送這些運動員去具備條件的地方訓練、培養,用這種模式也有可能培養一個世界冠軍出來,為澳門爭光。如香港運動員李慧詩奧運結束後,就去了內地訓練,準備“全運會”。我認為這種模式澳門可以借鑒,值得參考。

澳門專上學生體育聯會老傑龍主席:現今内地和香港、台灣,大學生的體育發展都走向商業化,如果不走這條路,較難以推動,由商業帶動推行較現實。現在澳門中學生的體育活動都是由教青局資助經費,可能較單一。引入商業元素后,其發展及廣泛性都較强,而且商業性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去關注,如果單一由政府出資,不現實也不長久。如果活動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更有利活動的推廣,如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可以令到企業願意使用7、8億去購買經營權,可見體育市場的龐大力量。澳門可以在大學生和中學生的比賽中,引入一定的商業元素,這樣可以令到比賽有比較大的發展和更多不同形式的出現。可以借鋻將體育賽事結合不同的元素,如文化、娛樂元素,令到賽事更加吸引;同時也要注意培育澳門的體育文化氛圍,使澳門市民對體育活動更加投入。

猜你喜欢

商業體育產品
体育很差是怎样的体验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OF MALLS AND MUSEUMS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
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2016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榜单
黑皮体育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