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021-09-15徐慧林

江西教育B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乡村小教育

徐慧林

今年“五一”长假的一天,我应友人邀请赴某乡镇游玩转悠,美其名曰:文化调研。在某镇中心小学,与校长的短暂交谈勾起了我对三十年前往事的回忆,回忆起与之职位相同、风格迥异的第一任领导来。他就是乡教办主任陶国祥先生。于是,我向这次同行的朋友深情地讲起陶主任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自己家乡的一所村完小。那时候,管理全乡(镇)教育行政的机构不叫中心小学,而叫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教办”,一把手称为“教办主任”。当上教办主任,是很多乡村教师一生的梦想和目标。

那时候的陶主任50岁左右,是城里人,曾在多个乡镇中小学任职,也在本县偏远山区乡镇待过。他身材高挑,将近一米八,为人很亲切谦和,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咧开嘴笑的样子有着孩子般的天真。空闲的时候,经常听见他哼唱歌曲的声音。

教办设在乡中心小学里,而我在村小,所以我和他很少见面,全年难得的几次全乡教师大会,也没什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与陶主任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分配报到时,但已经没有印象了。记忆中最早的面对面接触,是我大学函授报名需要他批准时向他汇报的情形。作为中师生,没有进过大学校门是一辈子的遗憾,所以听说县教师进修学校设有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的函授专科学习(俗称三沟通),以提高教师学历,我们自然都想报名。于是我和一起分配到本乡的要好的同学相约,结伴去找他申请汇报。没有想到,他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表示年轻人想提升的想法很好,教办支持。领导批准、教办支持就意味着上班时间的面授不算事假,学费、函授费与考试差旅费等可以报销一半。我们出来时都激动不已,十分兴奋,因为没有想到事情这么顺就办成了。

那时候我算个奋进青年吧,连续几年在全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名列前三,两次被评为全乡优秀教师,后来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工作三年后的暑假,我们在家里度假,农忙双抢。一天,村干部到我家传话(那时还刚有程控电话,也只有村部才安装了),说教办让我明天去一趟,陶主任找我谈一下。我忐忑了半天,第二天骑着自行车来到教办,带着疑惑,小心翼翼地面见陶主任。没有想到,他微笑着说:“你小伙子不错,年轻人可以尝试挑更重的担子。教办准备安排你去另外一所村小负责,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这才释然,想着这是组织和领导的赏识、提携,心里一阵窃喜,虽然上班离家远了一些,但可以接受。于是,我就由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一名村完小校长。后来才知道,同期提拔当村小校长的有三四个中师生,足见教办对年轻师范毕业生的大力栽培。从我没有事先托人找关系来看,陶主任应该是秉着一颗公心来培养青年教师的。这两件事情连起来,让我感觉陶主任特别关心爱护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培养和帮助我们成长。或许从这时候起,我心里播下了对陶主任感激的种子。

当上村小校长后,要经常去教办开各种会议,尤其后来我又调到中心小学本部,我和陶主任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就多了起来。在他的领导下,在这个刚由初小教学点变成完小的地方,我确立了全员上公开课的校本教研制度,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和每天做广播操活动,并做了一些简要的校园文化布置和教育口号上墙。学校很小,但我让它像一个学校的样子。

爱学习,爱读书,善于从高一级教育行政的视域,高位引领管理农村基层教育,这是我对陶主任的深刻印象之一。他上班下班都喜欢戴着一副老花镜,安静地读书读报读杂志,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而且喜欢随身带一个笔记本,随时做笔记摘抄,字迹一般是行楷,很端正、很洒脱、很灵动。在全乡校长会议上,他常常大段读近期中央、省市教委的文件,并做适当的解读,然后提出符合本乡实情与特点的措施来贯彻落实。至今记得的是《人民教育》刊发湖南汨罗市实施素质教育经验的文章,他專门复印了很多本,大力推荐我们去认真阅读,动员全乡学校认真学习落实素质教育的“汨罗经验”,让身处乡野的我们,也见识了“庙堂之高”的视野和格局。现在想起来,如今我擅长做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固然与自己的禀赋有关,但与首任领导陶主任的言传身教、熏陶启迪也是密不可分的。

办事有头绪、有章法,注重办公环境的整洁与文档的整理,是我对陶主任的又一深刻印象。教办的办公区域,无论什么时候去看,地面、桌面都很干净整洁,设施物品都摆放有序,橱柜里的文件资料都分门别类归档,依时或依事做好标记,整整齐齐,可以索引。他自己是这样的,自然也在会议和工作中要求全乡校长和教办干部这样做。他多次说:去学校视察检查,首先直奔厕所,看是否干净卫生,异味是轻是重,再就是到办公室或教室,用手伸到门窗上,摸一摸灰尘有多厚,凭这两点看学校管理是否严实,是否常态化。他的副手邵老师和邓老师等人都很能干,做事井井有条。邵老师临退休时,就主要依靠陶主任在任期间以及后续这些年保存下来的文件、通知、档案、表格、数据、会议记录、考勤记录等资料,编撰了《徐家教育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一个乡镇编撰出版教育史志书,在全国范围内应该十分罕见,在我的认知视野里是没有先例的。

陶主任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有:不摆架子,不故作姿态,工作上率先垂范,务实沉稳不漂浮。我见过他着急时脸红话急,没有见过他以权压人,厉声训斥下属。一般情况下他说话带着微笑,语气平和,能将心比心,以理服人,所以下属都听他的。我们知道,很多工作布置下去后领导其实是可以高高挂起的,但他像一只坐山虎,坐镇现场不离开。比如每年全乡统一改卷和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打分,他都在场,如果时间很晚了,他陪着大家一起加班。平时,他会骑上自行车,到各个学校视察,现场办公。“双基”扫盲期间,他经常晚上去各个村的扫盲点巡查。他在任期间,我们乡的教育工作在全县教育系统中都名列前茅,有地位,有影响,还推出了教学点老师的典型模范——这位模范教师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

其他印象还有,他生活习惯好,不抽烟,少喝酒,喜欢打乒乓球。他有文艺细胞,没事时喜欢哼唱歌曲,歌声里有喜悦,估计年轻时是文艺积极分子。

当然,他也不是完人,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天真幼稚。比如,他到了年龄退居二线,教办新主任上任了,他还每天在教办上班,有好心的同事旁敲侧击他可以不用来上班了,他说:“我还是党支部书记,还有党建和发展党员的工作。”约两个月后,乡党委免去了他的党支部书记职务,他才没来上班。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大概都会犯这个“不得转”的“幼稚病”吧。

最后一次见到陶主任时,他已经退休五六年了,我工作也调动了。那年劳动节还是国庆节,我去县城逛街,在拥挤的人潮中,发现前面一个高大、熟悉而亲切的身影,这不是陶主任吗?我连忙走上前,热情地叫了一声“陶主任”,并双手握住他的手,他脸上笑得那么灿烂。我们简单寒暄了几句,他颇有感慨地说:“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有情有义的!”

至此我们没有再见过面。2019年清明节,我从南昌回老家祭扫后,来到县城的河东老街漫步,这里已经拆成了一片废墟,瓦砾遍地,杂草深深。走到一个依稀可认的地方,我突然发现,这不是陶主任家当年的老房子吗?听说他三四年前已经驾鹤西去了。此刻,我站立良久,尘封已久的往事,一幕幕如放电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温暖而亲切。我的眼眶润湿了,热泪滴到地下,感念之情如废墟里的春草疯长出来。我随手拔起一把青草,放在他家故宅地上,深深地三鞠躬……

《诗经》有云:“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昔时,先祖徐孺子步行跨省赴江夏吊祭友人,置生刍一束,被传为佳话。如今,迁居南昌的孺子后人下意识地用青草一把(生刍一束),敬怀故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陶主任——其人如玉,如家国之祥玉。

这就是我与第一任领导相处的故事,不亲不疏,不浓不淡,偶尔想起,温暖心间……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全乡村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